正文 第12章 為我所用——細菌的利用(2)(1 / 2)

科學家們剛剛開始明白這一集體中不同的細菌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它們同人這個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是一個動態的係統,隨著宿主在飲食結構和年齡上的變化,這一係統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

剛出生就開始在體內彙集人們所選擇的細菌的種類。當飲食結構從母乳變為牛奶,又變成不同的固體食物時,人們的體內又會有新的細菌來占領那塊地盤了。

積聚在大腸壁上的細菌的生活經曆可不是一帆風順的,事實上它們是曆經磨難的幸存者。從口腔開始經過小腸,它們受到消化酶和強酸的襲擊。那些突破重圍完成旅行終於到達目的的細菌會遇到更多的障礙。它們要想活下去並生長繁殖,就必須同已經住在那裏的細菌爭奪空間和營養。幸運的是,它們有超凡的適應能力。這些“友好的”細菌能夠非常熟練地把自己粘貼到大腸壁上任何可利用的地方。它們中的一些可以產生酸和被稱為“細菌素”的抗菌化合物。

這些細菌素像防火牆一樣,可以幫助它們抵禦那些令人討厭的細菌的侵襲。

此外,這些友好的細菌能夠控製更危險的細菌的數量,增加人們對“前生命期”食物的興趣。這種食物含有培養菌,酸奶就是其中的一種。當人喝下一瓶酸奶的時候,不妨檢查一下標簽,看一看哪種細菌將會成為你體內的“下一批客人”。

第三節細菌明星秀

1.采油向導——烴氧化菌

石油被稱作工業的“血液”,但石油深深地埋藏在地下,人們如何才能找到它呢?不用發愁,微生物王國中有一個小家夥可以幫人們的忙。

我們知道,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組成的,這種碳氫化合物叫烴。石油雖然被深埋在地下,但總有一些不安分的烴會透過岩層縫隙跑到地層淺處。而烴氧化菌有個怪癖,生性喜歡吃烴,它們專門聚集在含烴的土壤中,過著以烴為“食”的幸福生活。

雖然偷偷溜到地表層來的烴很少,但對烴氧化菌來說這些烴足以維持生命並繁殖後代了。所以,勘探隊員如果在某地區的土壤裏發現大量的烴氧化菌,就可以推斷出那裏十有八九是有石油了。如此,再配合其他找礦手段,人們就可以確定石油礦藏的分布範圍。因此烴氧化菌無形中就成了人類采油的細菌向導。

此外,烴氧化菌還可以為人類除弊興利。例如工業廢水中常常含有能汙染環境的有毒烴,人們就可以利用烴氧化菌的食性,在廢水池中“放養”少量烴氧化菌,它們邊“吃”邊繁殖,最後,有毒烴被吃光了,廢水得到淨化變成了有用的水。另外,烴氧化菌本身又是優質的飼料。

2.吃蠟冠軍——石油酵母

在石油化工公司的煉油廠中,寄宿了一批愛“吃”蠟的食客,它們就是被稱之為“石油酵母”的解脂假絲酵母和熱帶假絲酵母。

你可能要問,煉油廠為什麼要供養這批食客呢?原來,石油產品的質量好壞與蠟的含量多少有很大的關係。在高空飛翔的飛機,如果使用含蠟量高的汽油,那麼高空的低溫會使蠟凝結起來,從而堵塞機內各條輸油管,使飛機發生嚴重事故。因此,為了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人們必須對石油產品進行脫蠟處理。

雖然工業上有多種脫蠟辦法,但是設備複雜,消耗材料和能源也多。於是,煉油廠的工程師從微生物實驗中請來了這批專愛吃蠟的食客——石油酵母。

在要脫蠟的石油產品中,石油酵母如魚得水,大吃特吃,把石蠟一掃而光,同時也滿足了自身的生長繁殖需求。這樣,人們既得到了高級航空汽油和柴油,又獲得了大量石油酵母,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完成了脫蠟任務的石油酵母呢,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其還可以製成無毒高蛋白的精飼料,用於喂養家禽和家畜。據說,加喂1噸石油酵母飼料,可多生產700多千克豬肉。科學家預測,石油酵母將來有可能成為色香味俱全的人類食物!

3.水底的能源——甲烷菌

在泥濘的沼澤或水草茂密的池塘裏,生活著無數專愛“吹”氣泡的小生命,它的名字叫甲烷菌。

甲烷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居民。在地球誕生初期,死寂而缺氧的環境造就了首批性情隨和的“生靈”,它們不需要氧氣便能呼吸,僅靠現成簡單的碳酸鹽、甲酸鹽等物質維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