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注釋】選自清代黃宗羲《原君》。擬:比。誠:實在。獨夫:眾叛親離的暴君。
【譯文】上古時代的天下人愛戴他們的君主,把他當作自己的父親,比作上天,這並不過分。今天世上的人怨恨和厭惡他們的君主,把他看作強盜和仇敵,稱他是眾叛親離的暴君,本來就是他應得的結果。
【賞析】黃宗羲是有民主主義精神的思想家。他敢於向皇帝挑戰,指斥他是強盜和“獨夫”,反映了他對封建專製主義製度實質的認識,表現了他莫大的勇氣。此句可謂既有氣勢,又有識度。其見解之深刻,語鋒之犀利,讀之若穿透紙背。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釋】選自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自敗者:自甘失敗的人。自力者:力求上進的人。
【譯文】所以說聰明和靈敏可以依靠而又不可以依靠;一味依靠聰明和靈敏而不去認真學習,這樣的人終究會失敗。愚鈍和平庸,能限製人的發展,也可能限製不了;自己不受愚鈍和平庸的限製而堅持學習不停止,這就是力求上進能成功的人。
【賞析】在學習方麵,天才與平庸二者是辯證的關係,有天分而不自力學,終致平庸而一無所成。資質平庸倘能力學不綴,終會有成而能與天才比肩。此段文字語雖淺近,但蘊意深刻,亦見作者思辨能力之強矣。
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嫋娜之姿,是殘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注釋】選自李漁《芙蕖》。荷錢:荷葉初生時的錢狀。
【譯文】荷花不是這樣,初生的荷葉出水即浮於水麵之上,為綠波作了點綴;等到荷花的莖葉長成以後,天天增高,一天天愈來愈美麗。風吹荷花飄擺扶搖,無風時呈現出美好的姿態,這樣花還未開,我已經就欣賞到它那無比超逸的韻致了。
【賞析】此段文字極清麗可喜。寫荷花貴在寫其天然韻致,作者恰恰抓住這一點,以自然平實之語言,先寫荷錢點綴於綠波,次寫荷葉漸長,次寫其飄搖之態,逐次勾勒荷葉初生、荷花未開之時的天然韻致。
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立修已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人神之用也。
【注釋】選自王夫之《論梁元帝讀書》。精義入神:指掌握書中的精神,達到神妙的境地。
【譯文】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了解它的主要精神,達到能夠加強自我修養,增長治國平天下的才幹;審察書中的言論,掌握它的主要精神,達到運用自如的境地。
【賞析】梁元帝被攻滅前,焚所藏書十四萬卷,是不知書也。此句指明了讀書的目的。讀書是為了加強修養,增長才幹。貴在學以致用,切不可為讀書而讀書。
浙江之潮,天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反如銀錢;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注釋】選自周密《觀潮》。偉觀:宏偉壯觀的景像。既望:陰曆十六日。銀錢:銀白色的絲線。
【譯文】錢塘江大潮是天底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色。從陰曆十六日至十八日是最壯觀的時候。當它從大海口進來時,僅僅像一條銀色的絲線;然後它漸漸的迫近,好像玉色的城池和白色的雪山,鋪天而來,聲音宏亮得如天際驚雷,潮水四處噴射,迅猛無比。好像要洗吞藍天洗白日,氣勢雄壯而豪邁。
【賞析】寫錢塘江潮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始而絲線,既而玉城雪嶺,聲則如宏雷,勢則吞天洗日,以聲音、色彩、形狀和氣勢來寫,可謂先聲奪人,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幹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
【注釋】選自鄭燮《畫竹題記二則》。
【譯文】住在江邊驛館裏,秋天之清晨,早起觀看竹子,但見煙靄、日光、樹影、露珠和水氣,都在竹子的枝葉之間浮動顯現。於是心中為其所感,就有了畫竹子的創作欲望了。
【賞析】鄭板橋善畫竹,此則題記闡述了作者由外界自然美引起的創作衝動,文字描摹生動,清新可喜,極富意趣。
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
【注釋】選自袁枚《祭妹文》。
【譯文】唉,你身前的事情我不可再思慮了,你身後在九泉之下的事我也不得而知。哭祭你時聽不到你說話,祭奠你時又不見你來食用這些祭品,隻有眼前燒過的紙灰到處飛揚,野地裏的風很大,哥哥回去了,但還是不斷地回頭在望你。
【賞析】此段文字感情真切,出自肺腑,令人讀來聲淚俱下。可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瀧岡阡表》鼎足而立。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彌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
【注釋】選自錢大昕《弈喻》。訾:詆毀。
【譯文】今天的讀書人,讀了古人的書,經常詆毀古人的過失;與同時代的人同處,也喜歡指責別人的過失。人當然不可能沒有過失。然而試想換個位置來相處,用一顆平常、公平的心去認識這件事。自己就沒有一件過失嗎?
【賞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凡事若有過失,先從自我檢討起,可謂對己嚴;別人有過失,換個角度來認識,也許就能諒解別人,這就是對別人的寬。讀書如此,為人亦然。
嗚呼!安得使餘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蘇州、杭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注釋】選自龔自珍《病梅館記》。
【譯文】唉!如何能讓我有更多閑暇的日子,有很多的田地,用來大量的貯存江寧、蘇州、杭州那些病態的梅花,用我一生的光陰去療助它們呢?
【賞析】此段文字表現了作者擺脫社會束縛、保護人才的強烈願望以及回天無力,發出的無可奈何的歎息。
夫釣,適事也,隱者之所遊也,其趣或類於求得,終焉少係於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將惟魚之求,而無他釣焉,其可哉!
【注釋】選自吳敏樹《說釣》。適:閑適。求得:求科第官祿。
【譯文】釣魚是件閑適的事,是隱逸之士的樂事。它的趣味有時類似於求取科第官祿,因為二者都是不一定能滿足自己的欲望的緣故。我隻是釣魚,而不釣其他的東西,這樣就可以了。
【賞析】“吾將惟魚求之,無他釣”,表達了作者淡泊處世,不求功名的生活態度。以自己釣魚之趣,類比他人沽名之舉,頗有旁觀者清之意。
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臣也者,助辦民事者也。賦稅之取於民,所以為辦民事之資也。如此而事猶不辦,事不辦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義也。
【注釋】選自譚嗣同《仁學》。
【譯文】國君是為百姓做事的;大臣是幫助國君為百姓辦事的。賦稅是從百姓那裏取來的,是用來為百姓辦事的資金。不為百姓辦事,就應該換掉那些不辦事的人,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賞析】譚嗣同的言論是非常先進的民主思想的精華,而且說得這麼清楚明白,讀之令人肅然起敬。
汝今既入此,應努力上進,盡得其奧。勿憚勞,勿恃貴,勇猛剛毅,務必養成一軍人資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國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縱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已知。
【注釋】選自張之洞《誡子書》。
【譯文】你既已經入了日本的士官學校。應努力上進,要把軍事的道理學會,不要害怕勞累,不要認為自己身份高貴,要勇敢、堅強、有毅力,務必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合格的軍人。你前途遠大,國家正在發展軍務的時期,你要考慮能不能自立,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你。
【賞析】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身為一品大員,政務繁忙,依然對兒子耐心教導並對之寄予,讀來至為感人。其語言通脫,文筆洗煉,真至文也。
他倒不辭素秋將姿態改,兀自鬆粉沾衣展翅來。
【注釋】沈自晉〔南仙呂·解三醒〕《見黃蝶》。
【賞析】沈自晉為由明至清的過渡作家,前期字句多秀麗典雅,明朝滅亡後,作品風格有所改變,多為身世之悲與亡國之恨。這首小令借黃蝶描繪了自己在清兵南下之時的逃難曆程及劫後餘生的欣慰之感。黃蝶在戰地塵埃不改姿,依舊展翅飛翔,作者借此說明了自己的高潔之質與堅貞信念。
今番好,喜的是承顏無恙,洗耳能逃。
【注釋】沈自晉〔前調〕。承顏:指承歡父母。
【賞析】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人們麵對著改朝換代的嚴峻現實。他們既無力興兵抗清,更不願剃發侍清,而幻想著能不問世事,依舊過著詩酒娛情的生活。這支小令即表達了當時文人帶有普遍性的情感狀態,“洗耳”即仿效許由穎水歸隱,沈自晉在明亡後隱居吳江,這也可以代表文士的一種無言的反抗,雖然它終究不免孱弱。
驀然間塞鼓烽煙,頃刻來飄蓬斷梗,博得個孤舟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