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代篇(3 / 3)

強梁自有強梁賽,聰明反被聰明害,後人又使後人哀,看斑斑史策。

【注釋】馮惟敏〔北正宮·醉太平〕《李中麓醉歸堂夜話》其二。

【賞析】這是一篇警告豪右之作,奉勸他們休倚勢胡為,自作聰明,否則終究難逃報應。看古往今來,世事變幻,雖榮華富貴,難保長久,還是應小心謹慎、明哲保身為好。作者采用了三句連用的排比手法,氣勢貫通,很有說服力。

手托芙蓉麵,背立梧桐影。瘦損伶仃,越端相越孤另。

【注釋】馮惟敏〔南仙呂·月兒高〕《閨情》。端相:細看。

【賞析】馮惟敏的閨怨之作也頗具特色。本曲細膩刻畫了一位思婦的孤寂之態,夜深人靜之時,她難以成寐,隻得信步花園,身影益發因孤獨而顯憔悴。寥寥數語就把她的相思之苦描摹得入木三分,隨後又以“半明不滅燈”作背景陪襯,思婦孤獨難耐之狀呼之欲出。

情嚼蠟,意搦殺,空勞魂夢繞天涯。

【注釋】劉效祖〔南仙呂·醉羅歌〕。嚼蠟:形容毫無趣味。搦沙:形容毫無成效。

【賞析】閨中少婦心事沉重,因丈夫外出不歸,對自己意寡情薄,心生埋怨,但又無限牽掛,魂繞天涯。這種愛恨交加的複雜心態,被作者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遣詞通俗曉暢,與主人公身份相稱。

常悽,生平知遇稀;一嘶,聲名山鬥齊。

【注釋】薛論道〔北中呂·山坡羊〕《馬》。

【賞析】薛論道,號蓮溪居士,中年棄文就武,從軍三十載。官至指揮僉事,因此其作多邊塞風光,戰爭戎事方麵的題材,給脂粉濃鬱的曲壇注入了一股剛勁之氣。本曲借千裏馬無用武之地諷喻指世無伯樂,為英才俊傑之際遇深鳴不平。這兩組句式對仗工整,既展現了千裏馬的境遇,又讚揚其聲勢之威,憂憤之情寄寓其間。

雲迷,驚沙帶雪飛。風催,人隨戰角悲。

【注釋】薛論道〔前調〕《吊戰場》。

【賞析】此曲表達了作者憑吊明朝與韃靼交鋒戰敗的戰場遺跡,內心的無限傷痛之情。戰場上滿是“森森白骨”、“塚塚磧堆”,多少鮮活的生命葬送其中,而結果卻仍是一敗塗地。天昏地暗、沙雪紛飛之景更加重了悲淒氛圍,作者憂時歎世之慨縈繞全篇。這種憑吊戰場的內容在散曲創作中極為罕見,因此彌足珍貴。

蕭蕭白發長扼腕,滾滾青衫弄巧舌。

【注釋】薛論道〔南仙呂·桂枝香〕《宿將自悲》。

【賞析】作者以一位老將的身份描寫其悲,意欲喋血沙場,殲滅匈奴,保家衛國,然而直等到白發扼腕依然報國無門。因為奸人從中作梗。篇末點題,讀之令人氣憤不已,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統治階層內部的羸弱狡詐,極具現實意義。

街前騾子學馬走,到底還是驢兒樣。

【注釋】朱載堉〔誦子令〕《驢兒樣》。

【賞析】本曲宛如一幅素描,把小人得誌不可一世的醜行傳神地勾畫出來。尤其是這最後兩句,幽默詼諧又辛辣嘲諷,“驢兒終究是驢兒”,即便喬裝改扮,裝腔作勢,也難逃本色。這同時也無形地襯托出君子的端方正直,品格高潔,不為時變。通過對照,越發突出小人的可卑可笑可憐,令人蔑視。

撒不下虹霓舞袖,帶將回煙雨眉頭。

【注釋】陳與郊〔北雙調·折桂令〕《硤山晚別》。霓:副虹,位於主虹外側。

【賞析】此為作者與意中人的離別之作。“昨夜蘭房”,“今霄桂楫”,浩浩江水將一對有情人阻隔開來,內心難以割舍,無限愁悵,緊鎖眉頭。“撒不下”、“帶將回”,形象地展露出作者的此情此態。語言清麗委婉,毫無贅累之感,一氣嗬成而又真情畢現。

願天公到底從人願,一度圓,照一度人歡忭。

【注釋】沈璟〔南南呂·浣紗劉月蓮〕《缺月怨別》。忭:喜樂。

【賞析】沈璟精通音律,是當日曲匠的宗師,格律派的代表。這首《缺月怨別》雖然套用了“千裏共嬋娟”的習語,但能翻出新意,因人有離恨才月有所缺,與前人的說法正好相反,頗見巧思。不過其中思念團圓的主題卻是一致的,這幾句即表達了這種人間心願。

信難憑,兩處思量,今夜私相訂;“天邊見月生,低低叫小名;我低低叫也,你索頻頻應”。

【注釋】王驥德〔南南呂·一江風〕《見月》。孤另:孤獨。

【賞析】王驥德為明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其散曲創作亦負盛名於當時,內容多為描寫男女戀情。這首小令構思精妙,口吻天真,《曲諧》評之曰:“對月呼名,異方索應,是何光景!是何情致!其中寫出一片孤心苦詣,望無窮;正不獨活畫出一妙人,癡絕而複憨絕也”。

烏啼不管旅愁牽,夢回偏怪家山遠。

【注釋】陳所聞〔前調〕《閶門夜泊》。

【賞析】此語化用唐代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的詩句,描寫了作者夜泊舟船時的羈旅之歎,而周圍的淒涼景象倍添思鄉之情。時間跨度轉長,由“市喧’到“寒夜”,韻味更加深遠。

你便一日間千遍書來,我心中也不嫌聒絮。

【注釋】馮夢龍〔南仙呂入雙調·玉抱肚〕《贈書》。聒絮:雜亂吵鬧,使人厭煩。

【賞析】馮夢龍為“三言”的輯者,同時他的散曲創作亦清新自然。本曲敘述了少婦接到丈夫書信的喜悅與珍愛,縱使一日千書,也絕不稍嫌聒絮,其中寄寓了對丈夫的無限關切與深愛之情。

但落寞田園居士,滿地黃金,依舊有寒儒風致。

【注釋】施紹莘〔南仙呂入雙調·步步嬌〕《菊花》套曲。

【賞析】作者酷愛山水,自稱“予煙霞痼疾,出於性成”,因而對花草樹木也一並欣賞喜愛。本曲歌詠了菊花的淡古幽姿借此讚頌隱士的高潔品格,雖然落寞,卻仍堅操守。沈伯英評之曰:“詠物之難,難於灑脫;此詞正得之筆墨之外”,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此曲的風格特色。

雖則是燈影堪遮掩,也要慮露容光惹是非。

【注釋】李翠微〔南正宮·山漁燈犯〕《元宵豔曲》套曲。

【賞析】李翠微為闖王李自成之女,頗具才情。此曲為其與意中人偶然相逢所作,元宵佳節,又遇情郎,內心喜悅無限,但又恐人耳目,遮掩行藏,把又喜還懼的多重心態活靈活現地表達出來。

英雄恨,淚滿巾,何年三戶可亡秦!

【注釋】夏完淳〔南仙呂·傍妝台〕《自敘》套曲。

【賞析】夏完淳,七歲即有“神童”之譽,後為抗清大業東奔西走,事敗遇害,卒年十七歲。這首曲子為他的明誌之作作者回顧自身遭遇,感慨萬千,借用《史記·項羽本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之語,表達了誓死抗清的堅定信念。風格沉雄蒼勁,激憤之情難以平複,自陷囹圄而初衷不改,令人感歎。

杯中物,鬢上秋,夢回酒醒月空樓。

【注釋】夏完淳〔南仙呂·甘州歌〕《感懷》。

【賞析】此曲亦為作者獄中所作。當時清兵已攻陷南京,明朝滅亡,作者身負國恨家仇,報國無門的悲憤湧上心頭,隻能靠“杯中物”借以遣懷,然而終歸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惟餘滿樓月光,一腔蒼涼。

孤眠人最怕隆冬,又值隆冬,做不就鴛鴦夢。

【注釋】景翩翩〔南商調·金絡索〕《冬思》。

【賞析】作者為青樓女子,生平事跡不詳。這支曲子反映了她冬夜裏孤枕難眠的傷神落寂,錦帳紅爐,無人相伴,清風落梅更添愁情,時值隆冬,益添悲涼,抒發了她對自身處境的憎惡與無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熨鬥兒熨不開眉間皺,快剪刀剪不斷我的心內愁,繡花針繡不出鴛鴦扣。

【注釋】無名氏〔劈破玉〕《耐心》。

【賞析】三句一氣嗬成,構成了一個氣勢連貫的排比句,且以熨鬥兒、剪刀、繡花針進行比喻,構思精巧。而這“愁苦”的原因,正是有情人難以如願,反映了古時禮教對愛情的束縛。

要分離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離除非是東做了西,要分離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時分不得我,我要離時離不得你,就死在黃泉也做不得分離鬼!

【注釋】無名氏〔山歌〕《分離》。

【賞析】明代小令,堪稱一絕,具有一定的通俗性,自然活潑。本曲以排比句式表達了男女雙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誓死不分離,與漢樂府民歌《上邪》頗為相似,具有感動天地的力量。

傻俊角我的哥,和塊黃泥兒捏咱兩個:捏一個兒你,捏一個兒我。捏得來一世活托,捏得來同床上歇臥。將泥人兒摔碎,著水兒重和過。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兒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注釋】無名氏〔鎖南枝〕《風情》。

【賞析】這支曲子在民間膾炙人口,成為表達愛情的忠貞誓言。以捏泥人的孩子般的舉止進行刻畫,鮮活生動,尤其是摔碎後再重新和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愛情的融合闡釋到了極點,且與傳說中的“黃土摶人”之說不謀而合。語言大膽真率,具有濃鬱北方鄉土氣息,堪稱愛情曲作中之“絕唱”。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注釋】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

【賞析】在明媚的春光裏,百花盛開,姹紫嫣紅,可是卻無人來觀賞,終日隻與那些殘垣枯井相伴。由物及人,在封建社會裏,那些被幽閉在深閨中的少女,其命運就如同這些無人眷顧的嬌花嫩蕊,在寂寞中綻放,又在寂寞中凋零。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注釋】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

【賞析】此句語出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在侍女春香的鼓舞下,杜麗娘違背父母、塾師的訓戒,走出深閨,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新天地。她不由地感歎道,如此良辰美景,有多少賞心樂事,不知何人能擁有享受。這是一種人性的自我覺醒。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十二亭台是枉然。

【注釋】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繾:留戀不舍。

【賞析】美麗的春光令乍出深閨的杜麗娘賞之不足,留戀忘返。在春光的感召下,她有了青春的覺醒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僅僅是賞花觀亭,她更需要的是切實的生活感受。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注釋】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

【賞析】貌美如花的少女,幽居深閨,無人憐愛,讓那青春年華如流水般匆匆逝去。是一種對春光的感傷,更是對自己虛度青春的感傷。

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注釋】湯顯祖《牡丹亭》第十二出。

【賞析】杜麗娘遊園後在夢中與理想中的情人柳夢梅相會。醒來時她並未覺得這種違背封建禮法的夢有什麼可羞,反覺得“美滿幽香不可言”。當好夢不再、鬱悶愈深,使她深覺人生不足戀時,她也希望死後能葬於梅樹(象征柳夢梅)之旁,使幽魂得以常溫夢境。人生若得像花草一樣自由相戀,生死在一處,即便有什麼酸辛苦楚也決不怨悔。

誰弱誰強排蟻陣,爭甜爭苦鬧蜂衙。

【注釋】康海《中山狼》第一折。蟻陣:螞蟻群。

【賞析】這句話意在慨歎人世紛爭。人世間的男女老少終日苦奔波,爭來奪去,無非是受名利二字所驅使。此處以終日忙碌,一刻不得閑的蟻陣蜂群作比,形象而具有諷刺意味。聯係這句唱詞出自前往中山求取功名的東郭先生之口。那麼此語也就明顯地具有了一些自嘲的意思。

有幾個東的就,西的湊,千歡萬喜;有幾個朝的奔,暮的走,短歎長呀。

【注釋】康海《中山狼》第一折。就:與“湊”同義。湊近:靠近。

【賞析】爭名求利的人們終日奔波忙碌、東奔西走。最終,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則一事無成。功成的便千歡萬喜,失意的則長籲短歎,真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人生都在名利場上周而複始,上演著這樣的悲喜劇。

有竹堪留客,無魚可當餐。

【注釋】高濂《玉簪記》第十二出。

【賞析】劇中男主人公潘必正科考落第,無顏回鄉,遂前往金陵女貞觀。女貞觀觀主為潘之姑母,見潘煩悶就用此語挽留其住下。蘇東坡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裏即是化用此意,謂觀中雖無魚肉可食,但環境清幽,有竹堪賞,盡可留居此間。

傷心怕向篷窗見,堆積相思兩岸山。

【注釋】高濂《玉簪記》第二十三出。

【賞析】內心憂傷不敢看視窗外,因為怕窗外的景物觸發內心的感受,徒增傷悲。滿腔相思之情,堆積得有如山高。這裏描寫的是潘必正在船中思念情人陳妙常時的心理感受。“堆積相思兩岸山”比喻形象貼切,信手拈來,非常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