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代篇(2 / 3)

【賞析】儒生們經常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就是說,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千年萬代好像處於漫長的黑夜之中,沒有一點光明。鑒於此,劉諧說了這句話,簡單而得當,概括性強又耐人尋味,一針見血,幽默機智,深刻精辟,批駁有力,讓那些儒生們啞口無言。

瀑行青壁間,撼山掉穀,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後注,水態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注釋】選自袁宏道《觀第五泄記》。

【譯文】瀑布從青黛色的岩壁間落下,搖動了高山,震撼深穀,水花噴射出來,像雪一樣潔白,濺在突兀的岩石上形成道道彩虹,忽然卷引著向後噴灌,水勢則更奇偉,這真是美好的景致。

【賞析】人在觀看瀑布的時候,除了對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讚美外總有一些驚悸。它的飛流直下聲震山嶽,它的空中姿態如萬馬競奔、風格各異,水花如霧,水霧如虹,讓人不禁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之寒起。

【注釋】選自袁宏道《徐文長傳》。

【譯文】所以他的詩,像是生氣又像狂笑,像水流過峽穀的聲響,像種子出土的靜默,像寡婦半夜的低聲抽泣,又像遊子夜半思鄉。

【賞析】“詩言誌”。詩靠清越意境感染人。而意境的高下則源於對生活的感悟。經曆過生活的波折、磨難,走遍大江南北、山山水水,詩中自然會有一段不可磨滅的英雄氣慨和獨特的生活感悟,所以他的詩中仿佛可以聽出種子破土的聲音、寡婦半夜的抽泣、遊子的思鄉的細膩情感,又有水瀉峽穀的大氣。

望湖光萬頃玻璃,山色空濛濛雨亦奇,宜寫在丹青畫裏。

【注釋】朱有燉〔北雙調·沉醉東風〕《秋日湖邊晚行》。

【賞析】“色天散聖,樂國飛仙,嗣出天潢,才分月露”,這是《曲品》對朱有燉的高度評價。本句亦可見其一斑。作者在秋夜之際湖邊漫步,目見湖水在夕陽餘輝的映照之下,猶如玻璃般明,而遠處山巒煙霧迷濛濛之景,又不由人憶起蘇軾的佳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恍如畫境之中,陶醉不已。

東鄉米似珠,西市薪如桂,滴得愁人心如碎,怨天公不禁龍師。

【注釋】楊廷和〔北中呂·普天樂〕《秋雨》。

【賞析】史載,楊廷和風姿沉靜詳審,為文簡暢有法,所作多“課耕農,勸讀誦稱說孝友沐浴膏澤”之意。本曲即反映了作者同情遭災貧困農民的心情。陰雨連天顆粒無收,糧柴暴漲與心急如焚之態描寫的生動傳神,珠’、‘桂”與“滴”又天衣無縫的聯結在一起,言簡意賅,栩栩如生。

青杏兒才黃,小鴨兒成雙,雛燕語雕梁。

【注釋】王九思〔北越調·寨兒令〕《夏日即事》。

【賞析】王九思免官歸裏後,過著恬靜的生活。此曲即描繪了端陽節前的夏日農村風光,青杏才黃、小鴨成雙、雛燕呢喃,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生命的激情噴薄而出,使人如臨其境,忍不住想要投身大自然之中,享受生活的禮饋。

不貪眼角飱,自吃犁頭飯。莫怪先生腰折懶。

【注釋】王九思〔北雙調·清江引〕。飱:飯。

【賞析】此曲可謂作者歸鄉後的心誌獨白。絕不貪戀嗟來之食,自力更生,以田間勞作創造生存的價值。最後一句即以陶淵明為楷模,發出了“絕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誓言,令人感佩。

石頭爛也情離較難,水波幹也情離較難,蒼天萬古為公案。

【注釋】王九思〔南仙呂·醉羅歌〕《閨情》(四首選一)。

【賞析】本曲深受民歌影響,借“海枯石爛’之意表達少女對忠貞愛惰的渴望與向往。兩次重複運用“情離較難”語句,加重了情感的堅貞不二,最後以“蒼天為證”更突現了莊重嚴肅之態。

天涯馬蹄,燈前翠眉,馬前芳草燈前淚。

【注釋】唐寅〔南商調·黃鶯兒〕。

【賞析】《明史·文苑傳》稱唐寅“文才傾豔,傾動流輩,傳說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並自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印,時名卓著。本曲首三句由景入情,點出“春愁”主題。此三句則進行細致地刻畫,對“天涯”與“燈前”進行反複對比,把遠景與近景置於同一畫麵之中,強烈渲染了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情,涓涓淚珠傾灑燈前。

分付魚龍穩睡著,等閑間休放波濤。

【注釋】王磐〔北正宮·脫布衫過小梁州〕《秋夜同陸秋水湖上泛舟》。

【賞析】西樓的散曲除一些清麗的句子外,還有豪放之作。本曲抒發作者秋夜泛舟湖上的滿腔豪情。“分付”二字滿紙命令,“休放”更使魚龍不敢興風作浪,頗有“後果自負”之意,凜凜風神激蕩天地。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裏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得水盡鵝飛罷。

【注釋】王磐〔北中呂·朝天子〕《詠喇叭》。

【賞析】作者表麵上言詠官船喇叭,實質上無情地嘲諷與揭露了正德年間宦官專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以“喇叭”口大肚空、肆無忌憚的特征喻指閹黨之醜態,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水盡鵝飛罷”的結語愈加渲染了其魚肉百姓,民不堪命的淒慘景象。此曲在民間廣為流傳,膾炙人口。

那裏有鬧紅塵香車寶馬?隻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

【注釋】王磐〔古調蟾官〕《元宵》。

【賞析】本曲中主要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昔日元宵節的燈火輝煌,反襯今日的愁怨萬千;以“紅塵香車寶馬”的富貴之氣喻指往日的繁盛,而以“黃昏古木寒鴉”的枯寂景象喻指時下的蕭條。用語信手拈來,時代的境況與作者的情懷仿佛不經意間流淌筆端,造語非凡。

剛方,奚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與康。

【注釋】康海〔北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飲閑》。奚落:嘲弄、諷刺。

【賞析】康海為明代“前七子”之一為救李夢陽而投靠並說服了宦官劉瑾,然而當他後來被列為瑾黨免官之時,李夢陽卻熟視無睹,作者的一腔怨憤因此借曲作表現出來。這裏引用了東漢李膺、範滂因剛直而終被殺,魏晉阮籍、嵇康以放誕之舉傳名於世的史例,借以陳述自身的遭遇與無限激憤。

玉女池光遙天表,仙人掌翠捧丹霄。小可的如何到?

【注釋】康海〔北中呂·滿庭芳〕《華山》。

丹霄:指天空。小可的:輕易的。

【賞析】作者登臨華山頂峰,舉目四望,驚歎不已。但見雲霧飄渺,仿佛玉女執守的瑤池所散發出的仙氣;山峰層巒起伏,蒼翠入天,宛如神人描畫出來一般。此情此景,豈是輕而易舉就能夠看到的?寥寥數語即為讀者展示出一幅峻偉神搖的華山風景畫卷。

客枕恨鄰雞,未明時又早啼,驚人好夢回千裏。

【注釋】楊慎〔南窗調·黃鶯兒〕。

【賞析】楊慎二十四歲即高中狀元,“美才甘放”,但因真言勸諫而被嘉靖帝貶至雲南。本曲為途中所作,充滿了仕途坎坷的悲涼與孤寂,這與其所選擇的景物色彩是完全吻合的。不由人也想起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詩句來,而此曲比之更加悲切。

醒來時對陶令無弦,醉來時學蘇晉時逃禪,不以他憔悴騷人澤畔。

【注釋】楊慎〔北仙呂·點絳唇〕套曲。

【賞析】楊慎空有一番才情而被貶窮荒,不得已佯狂避禍,其內心極為痛苦。本曲展現了他謫居雲南時的心路曆程,勸勉自己拋開榮辱,仿效陶淵明的清高古韻,學習蘇晉的醉酒疏放,不要再像屈原那樣自苦傷神。句句發自肺腑,詞義蒼涼蕭瑟,讀之令人動容。

沿街繞巷走如飛,兩腳不沾地。俏的矜誇,醜的瞞昧,損他人安自己。

【注釋】陳鐸〔北中呂·朝天子〕《媒人》。

【賞析】古時的婚姻習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不得私自訂情。因此,“媒婆”就成為關涉男女終身幸福的重要橋梁,她們東奔西走,巧舌如簧,往往誇大雙方的優點,隱瞞其劣勢,為一己之私,釀成了無數婚姻悲劇。本曲即側重其弊處勾畫了“媒婆”的醜惡嘴臉,讀之如見其態。

倚闌無語掐殘花,驀然間春色微烘上臉霞。

【注釋】沈仕〔前調〕《春怨》。

【賞析】沈仕善花鳥工詞曲,有前賢曠達之風”,為人疏狂之至。他散曲多細膩溫香、綺麗纏綿之作。本曲即如其題,描寫了閨中少婦的相思之情,通過細致的描繪,反襯出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語言輕脫利落,讀來朗朗上口,絕無板滯之嫌,頗似詩中的韓偓,詞中的溫庭筠,人稱“南詞宗匠”。

恢恢,試問青天我是誰;飛飛,上的青霄咱讓誰?

【注釋】常倫〔南商調,山坡羊〕。恢恢:寬廣的樣子。

【賞析】常倫的散曲內容多為消極頹放或煉丹求仙之作,但這篇散曲卻以豪爽直率見長。通過對功名利祿及肉體的參破,抒發了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其中老莊思想的影響清晰可見。

綠搖著柳條,紅映著小桃,山光嵐氣紗籠罩。

【注釋】常倫〔南商調·黃鶯兒〕。嵐:山林裏的霧氣。

【賞析】作者穩跨輕騎,揚鞭過橋,但見桃紅柳綠,青霧靄靄,大自然煥發出一片生機。其中“搖”字即顯現出柳條的迎風飄搖,又隱含了策馬掠過的動感,為整個畫麵倍添活力,春色與郊行之樂滿載其中。

灞橋驢背上,聳吟肩,風卷寒花撲帽簷。

【注釋】吳承恩〔南商呂·梁州序〕《詠雪》套曲。

【賞析】這首套曲首先對雪景極盡描繪之能事,字字珠璣,在此烘托之下隆重推出一位騎驢橋上,雪中吹笛吟詩的文人形象,風神瀟灑,豪氣逼人,可見作者的心性情操。

背地裏瞞神嚇鬼,向人前苫眼鋪眉。

【注釋】張鍊〔北雙調·沉醉東風〕《閱世》。苫:用席、布等遮蓋。

【賞析】這首小令即直指世態人情,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陽奉陰違、笑裏藏刀的小人嘴臉。語言簡練傳神,譏刺尖銳,頗見功力。

我則見赤焰焰長空噴火,怎能夠白茫茫平地生波。

【注釋】金鑾〔北雙調·沉醉東風〕《憂旱》。

【賞析】金鑾散曲為明代一大宗。他為人任俠好遊,厭棄功名,終生不仕,但對民生疾苦頗為關注,本曲即反映了百姓久旱盼甘霖的焦灼心情。這兩句用第一人稱起首,更體現出作者把自身融入到社會的真實感,其創作精神難能可貴。

落得個半世青袍白發生,想著他前程水上萍。

【注釋】金鑾〔北仙呂·點絳唇〕《送江小村歸廣陵》套曲。

【賞析】本曲為作者送別友人汪小村歸鄉之作,敘寫了其人品經曆,賞激之情流動揮灑,但隨後筆鋒一轉,痛陳才子命運多艱,半世奔波白發已生,而功名卻如水上浮萍,怎不讓人頓生無限同情?字裏行間隱晦地對朝廷未能唯才是舉進行了批判,也反映了他參破人生的透悟。

遠鄉中一向顛連,村也無煙,市也無煙。

【注釋】馮惟敏〔北雙調·折桂令〕《刈穀有感》其一。顛連:困頓不堪。

【賞析】萬曆元年(一五七三)山東大旱,糧食顆粒無收,作者目睹災情之劇,農民之慘,於是創作了《刈麥有感》四首與《刈穀有感》二首,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旱災侵襲,民不聊生,而官府酷吏又催逼租稅,造成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因此“村也無煙,市也無煙”,一片淒慘景象。

知書識字總成空,浮世幹和哄。

【注釋】馮惟敏〔北中呂·朝天子〕《自遣》(四首選一)。幹:靠。和哄:欺騙。

【賞析】馮惟敏,號海浮,聰穎過人,博學多才,但宦途卻一直頗為失意,隻任過幾次小官,後因廉明公正為豪右所忌,於是辭官歸隱。這種遭遇與不平之氣必然會融鑄到作家筆下,化為陣陣“炮火”擊向是非顛倒、美醜不分的可憎世道。語言明暢精煉,令人震動。

哀哀告,千勞萬勞,誰承望一年勤苦總無聊!

【注釋】馮惟敏〔前調〕《苦風》其一。

【賞析】馮惟敏創作了大量反映農民生活題材的散曲。他把筆觸伸向鄉裏農田,描寫了天災人禍下的百姓困苦辛勞。本曲強調了一個中心主題“苦”字,形象描繪了暴雨狂飆中,百姓們無計可施的生活現狀,一張張哀苦愁怨的麵容如在目前。

名利機關沒正經,笑的我肚兒裏生疼,浮沉勝敗何時定?

【注釋】馮惟敏〔北雙調·河西大娘子〕《笑園六詠》其二。

【賞析】馮惟敏解官歸鄉後,將自己的居舍命名為“笑園”,並作曲六首以記之。本曲突顯了一個“笑”字,笑世態炎涼,笑人生滄桑,笑爭名奪利,笑富貴虛無,這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血淚控訴,《曲諧》評之曰:“嘲譏戲謔,顛狂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