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號稱“白馬將軍”的北平太守公孫瓚。為何公孫瓚對袁紹憤恨不已,當時的情況則是冀州北麵有公孫瓚,南麵有袁術,這是袁紹的兩個勁敵。袁術雖然是袁紹的弟弟,但兄弟二人向來不和。
而他公孫瓚則是因為袁紹承諾平分冀州而後食言,故而對袁紹懷恨在心。
剛剛公孫瓚接到戰報,自己的弟弟被袁紹的部下射死。
初平二年冬,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借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
所以才出現了剛剛之前的一幕。
公孫瓚怒不可遏地道:“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我要讓袁家血債血償!”
“不可,伯珪兄,萬萬不可!袁紹勢龐大,且是名門之後,麾下謀士如雲,武將如雨,不可力敵,唯有與其他諸侯聯合,方有取勝之機。”身長七尺五寸的青年將軍,勸阻道。
仔細一看此人,相貌特異,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某國的特產人種。
沒錯,此人正是愛哭鬼大耳賊劉備!
劉備雖然人品不咋地,運氣也是極差,投靠一路諸侯,崩一路。但也不是奸佞小人,還是為公孫瓚著想,不想這個靠山如此迅速的滅亡。
公孫瓚冷笑一聲:“哼!袁紹不過就是一個隻會誇誇座談的做客而已。若不是他袁家四世三公的名號,他能有如此的地盤。”說道這裏公孫瓚就氣不打一處倆,握拳用力一砸,眼前的案幾立馬崩裂,粉碎。
“要是袁紹言而無信,靠我等之力,他能兵不血刃拿下冀州!哼!做夢去吧,他。”
劉備見公孫瓚越說越生氣,暗道一聲不好,急忙勸阻,卻被公孫瓚大手一揮,阻止了。道:“玄德賢弟,汝不必多言。吾意已決,今日發兵勢必掃蕩冀州,活捉袁紹!”
今日就要起兵,怎麼這麼快,我怎麼不知道!看了公孫瓚是沒把我當自己人看!劉備暗暗尋思了下,也不管不顧了,出來勸阻,同學之誼還在,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公孫瓚送死。
“伯珪兄,千萬不可,我軍兵勢雖盛。但冀州袁紹也不是好惹之人。麾下謀士更是十分的厲害。還望三思啊!”
劉備一麵勸阻公孫瓚,一麵給公孫瓚的首席謀士關靖打眼色,讓其勸阻公孫瓚。可惜劉備所托非人了。
關靖何人!
關靖就是諂媚阿諛,眼光短淺的小人,除了忠心,基本一無是處!現在擔任公孫瓚的長史。
曆史上易京受到袁紹包圍夾攻時,曾阻止公孫瓚從背後襲擊袁紹。公孫瓚被袁紹包圍自殺後,他說:“聽聞君子使他人陷於危難之際,必當患難與共,吾等豈可以獨存”,率一軍殺入袁紹軍中,戰死殉主。
殊不知,關靖看劉備不順眼很久了,雖然公孫瓚不信任劉備,不給其兵馬地盤,讓他發展。但是對劉備的待遇卻是極高的。無論是職位還是賞賜都是眾人之首,依著關靖的性子自然不喜歡劉備。
關靖整整衣衫,頭一昂,出列張口就道:“袁紹雖然名聲雖盛,但也不是劉玄德口中如此厲害之人。此人兵馬軍陣皆是弱與將軍,將軍久經戰陣,而袁紹隻是死讀兵馬。將軍麾下騎兵天下第一,白馬義從無人能敵。而袁紹初掌冀州,人心未附,兵馬不齊,而且久疏戰陣。必然不是將軍對手!”
關靖的一通馬屁,拍的是公孫瓚渾身舒暢,汗毛孔全部張開了一般。十分的爽!
“士起之言,甚是有理!袁紹雖然名氣大,但是呢,打仗不行,吾在討伐董卓一事就看的明明白白。哼,不過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草包罷了,吾何懼之有!吾意已決,事不宜遲,今日發兵!”
“公德!吾任命你為兵馬先鋒,領兵五千,逢山開路,遇河搭橋。”
公孫瓚口中的公德,正是麾下大將嚴綱的字。乃是東漢末年公孫瓚部下的冀州刺史。獻帝初平二年,公孫瓚以嚴綱為冀州刺史。袁紹與瓚戰於界橋,綱為袁紹部將麴義所斬。公孫瓚之冀州刺史。公孫瓚以綱為冀州,田楷為青州,單經為兗州,置諸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