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運動絕經後有低骨量的婦女,骨丟失是緩慢的,可能通過運動加上鈣劑補充,或者加上HRT而得到預防。一些研究已發現運動加上雌激素比單用雌激素治療更為有效,預防骨丟失需要的運動量及類型、方式尚不清楚。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對絕經前後婦女可以預防或逆轉大約每年1%的腰椎及股骨頸的骨量丟失。另一項研究顯示體力活動對腰椎2—4水平的骨密度有顯著作用,然而未能發現對前臂及髖骨骨量的有效作用。
5、雙磷酸鹽二磷酸鹽是20世紀50年代開發的強力骨吸收抑製劑,用於治療骨吸收加速的疾病,如變形性骨類(Pagets病)、惡性腫瘤骨轉移及其伴隨的高鈣血症等;當骨轉換加快時,效果最好,因而也適用於絕經後骨質疏鬆症。雙磷酸鹽與體內的鈣代謝調節劑——焦磷酸鹽結構相似,對羥磷灰石親和力強,與之結合後集聚在骨內,抑製磷酸鈣結晶的形成並延遲磷灰石結晶凝聚,預防其溶解。在細胞水平上,二磷酸鹽抑製骨吸收,雖其作用機製不甚清楚,但已發現它改變破骨細胞形態、抑製破骨細胞活性,並減少其數量,使骨轉換率降低。目前在臨床應用的雙磷酸鹽有以下幾種類型:
(1)依替膦酸(羥乙膦酸二鈉,依膦、邦得林),為第一代雙磷酸鹽,長期或大量應用可阻滯正常骨組織的礦化,使骨折發生的危險性增加。因此主張周期性使用,並同時補充鈣劑。依替膦酸(依膦)的用法為每天早飯前1小時服2片(每片200mg),以一杯溫開水吞下,或1片,每天兩次口服,連服14天後停藥,同時每天晚上口服鈣劑1片(500—600mg鈣),連服3個月。可重複2—4個療程。
(2)雙氯膦酸二鈉(骨膦),間斷用藥,口服400mg/d,應用1個月,停藥2個月。
(3)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福善美、天可、固邦),10mg/片,口服,1次/d或隔天一次。需空腹時服用,並需同時飲一滿杯水約200ml,不得同時飲用牛奶或其他含鈣飲料,並需保持直立姿勢,以防止藥物對食管的刺激。需按上方法服藥半小時後,才可吃早飯,飲用其他飲料或藥物。阿侖膦酸鈉是新一代的雙磷酸鹽,通過側鏈基團的改變,不但消除了阻滯正常骨組織礦化之缺陷,而且抑製骨吸收的強度也大大增加。這些藥物,一旦吸收,可迅速分布於骨組織,尤其是在鬆質骨最具代謝活性的骨表麵有更高的藥物濃度。在血循環中的半衰期很短,約2h,但在骨組織中存留的半衰期很久,達數年,可強有力的抑製骨質的吸收。骨轉換率下降,最終導致骨量增加,骨折的發生率下降。一項對447名絕經婦女應用阿侖膦酸鈉(福善美)治療的經驗證實在腰椎、股骨頸及大轉子骨密度增加了1%—4%,全身骨密度增加了0.3%—1.0%。5mg,10mg,20mg3種不同劑量的阿侖膦酸鈉(福善美)所進行的3年的研究證實,在治療期間骨密度增長,與5mg,20mg劑量相比較,10mg劑量組骨密度增加最明顯。5mg阿侖膦酸鈉(福善美)劑量已經被美國FDA批準用於預防骨質疏鬆。我國孟迅吾等對81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所進行的多中心開放研究,患者每天口服阿侖膦酸鈉(福善美)10mg和元素鈣500mg,結果腰椎2—4骨密度於治療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均較治療前有非常明顯的升高,分別為2.8%,4.1%和6.3%,髖部骨密度在3,6,12個月也有顯著升高,以大轉子最為顯著,升高2.6%—2.9%,其次為股骨頸和Wards三角。
雙磷酸鹽的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反應,可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有消化道疾病者需慎用。需注意使用方法,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6、降鈣素(CT)降鈣素(CT)是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C細胞)分泌的,由32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是調節鈣與骨代謝的激素之一。主要作用於骨和腎,抑製PTH、維生素D等引起的骨吸收因子。降鈣素(CT)對骨的作用,其一是直接抑製骨鹽溶解,使原始細胞轉變成破骨細胞的過程受到抑製,並加速破骨細胞向成骨細胞的轉化,使溶解過程減弱。其二是拮抗血鈣上升。血鈣較高時,降鈣素(CT)分泌增加,血鈣降低時,降鈣素(CT)分泌減少。此作用對維持生理骨量有重要意義。其三,降鈣素(CT)可拮抗PTH的促進骨鈣釋放入血液的作用。降鈣素(CT)具有鎮痛作用,其機製可能與改善鈣代謝、中樞性鎮痛作用及對肌肉收縮功能的作用有關。
有降鈣素(鰻魚降鈣素,益鈣寧)和(鮭魚降鈣素,密鈣息)兩種藥物。與破骨細胞膜表麵受體結合,激活腺苷酸環化酶致CAMP升高,並激活磷脂肌醇係統致胞漿遊離鈣升高,兩種效應抑製破骨細胞吸收功能,具有增加骨量和明顯鎮痛作用。降鈣素(益鈣寧)每支10U、20U,用法為10U每周2次或者20U每周1次肌內注射。降鈣素(密鈣息)每支50U,一天或隔天注射1次,持續2周,以後隔2天注射一次,持續3個月,每3個月為一周期,用2—4個周期,即可提高骨量。降鈣素(密鈣息)也有鼻噴劑,50或100U/噴,一般用100U/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