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初步估計,這一蛋化石墓地埋藏的恐龍蛋化石可達萬枚以上,比美國蒙大拿州北部采取的500枚蛋化石多得多,而且種類也多。與世界各地蛋化石相比,最明顯的特點是,蛋化石埋藏十分集中,每窩巢中少則1枚,多則十幾枚或數十枚,最多的竟有59枚,為世界所罕見。排列方式或呈螺旋狀分布,或呈放射狀排列;難能可貴的是,這裏的蛋化石保存相當完整,整個化石墓群基本未遭受大的破壞,除少數蛋殼因受岩層擠壓表麵略顯凹陷外,大部分完整如初,原始狀態保存相當完好。
河南西峽盆地恐龍蛋墓地的發現,被稱為是古生物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一些專家甚至把它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據我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趙資奎和董枝明兩位教授研究確認,這裏的恐龍多達12種,其中主要是鴨嘴龍。
據目前所知,我國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有14個省區發現了恐龍蛋化石,其中最多的是廣東、河南、山東及內蒙古,而且大多數都是原始狀態基本保存完好的蛋窩。世界各地的恐龍蛋,大約代表著50個不同的種類,其中有30多種都是在我國發現的。
恐龍蛋變成化石,是因為經過長期的地質作用,原來蛋裏的卵黃和卵白在石化過程中被分解或置換掉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它們的鈣質外殼,有的雖然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但蛋殼裏被方解石等外來的礦物所充填,已經變成岩石;更多的是由於蛋殼較薄,受外力擠壓而成碎塊,難於保存,更不易石化,所以多少年來,恐龍骨骼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而蛋化石卻千載難逢。西峽恐龍蛋墓地的發現,其科學價值可想而知。
化石蛋中的奧秘
恐龍蛋化石發現了,那麼,這些化石蛋中還有什麼未解之謎嗎?當然,人們關注的是能否從中找到恐龍的遺傳物質——基因一類的東西。
就目前所知,類似西峽縣的化石蛋大都是空殼;這說明小恐龍早出殼了,“人去樓空”,空殼裏被填充物替代了。有人曾切開過1枚蛋化石,其結果與預料的一樣。
值得慶幸的是,加拿大一位古生物收藏家高頓·瓦克爾,在他的收藏品種中有1枚來自美國南達科達州保存完好的蛋化石。這隻蛋化石距今已有14000萬年,令人驚奇的是蛋內存有“有機殘留物”,瓦克爾推斷是恐龍的胚胎。為了證實其確切的身份,目前正在作CT掃描和三維圖像分析,以此探明恐龍蛋化石所帶來的信息。
至於恐龍的遺傳物質——DNA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從骨骼化石中去尋找,想從那裏打開缺口,攻克這一堡壘而飲譽世界。近年來,有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破譯了恐龍的基因片斷。這一驚人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廣泛的爭論。人們期待著具裏程碑意義這一天的到來。
恐龍蛋化石的發現與研究,可以揭示許多自然之謎。其一,使我們了解史前動物的繁殖的行為,為研究古代地貌、氣候、生態學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其二,借此可以了解恐龍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恐龍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其三、可以探討恐龍演化、絕滅與物種形成等奧秘,同時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借鑒與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