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美國海軍現役最先進的戰略導彈核潛艇,也是在航率最高的潛艇,平均海上巡航70天,返回基地補給和修理25天,又再次出海巡邏。該級艇服役年限為30年,每9年大修1次,在航率可達65%--70%,續航力達11210萬海裏。裝備“三叉戟”彈道導彈,用以對敵方重要戰略目標實施核打擊。

該級艇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電船部格羅頓船廠建造,首艇“俄亥俄”號於1976年4月開工,1979年3月下水,1981年11月服役,共造18艘。“俄亥俄”級潛艇艇長1707米,寬128米,排水量18750萬噸,水下航速24節,下潛深度244米。編製155人。裝備“三叉戟”-1潛地彈道導彈或“三叉戟”-2潛地彈道導彈24枚,采用垂直發射係統,可在40秒內發射4枚導彈,10分鍾將全部導彈發射完畢。裝備533毫米MI-68型魚雷發射管4具。

艇上的聲呐係統包括BQQ-6綜合聲呐、BQS-13主被動式球首聲呐、BQS-15主/被動式近距離探測聲呐、BQR-19主動式導航聲呐和BQN-4測深聲呐;導航係統包括慣性導航、衛星導航和無線電導航等;指揮係統包括MK-118魚雷射擊指控係統、MK-98導彈射擊指揮儀和MK-2(3)型作戰數據係統。

英國“征服者”號核潛艇

“征服者”號攻擊型核潛艇是“勇敢”級的第四艘,屬第二代核運輸攻擊型潛艇,代號為548,於1970年11月9日服役。它全長869米,寬101米,編製人數108人,標準排水量4400噸,在備足給養的情況下,可在水下連續航行3個月。艇首配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裝備有MK8、MK20、MK24魚雷,1003型、2001型、2007型聲呐,是一艘作戰能力很強的潛艇。

在1982年馬島海戰中,英國“征服者”號攻擊型核潛艇於5月2日下午3時左右發現了阿根廷13000多噸的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在克裏斯·雷德福特-布朗中校的指揮下,發射3枚魚雷,一舉擊沉了“貝爾格拉諾將軍”

號巡洋艦,從而迫使阿海軍水麵艦隊全部撤離戰區,創造了核潛艇首次擊沉大型水麵艦艇的戰例。

美國“洛杉磯”號核潛艇

該級艇於1964年開始預研,首艇由美國紐波特紐斯船廠承建,1972年開工,1976年建成服役,至1996年共建成62艘。

艇長1103米,寬101米,水下排水量6927噸,水下航速32節,最大潛深530米。艇員133人。動力裝置為廠座自然循環壓水反應堆,壽命10年,主機為2台蒸汽輪機,功率25725千瓦。潛艇中部裝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阿德卡普”線導重型魚雷和“魚叉”艦艦導彈。

1986年,從第三十二艘開始在航首部耐壓殼的外部加裝了12具“戰斧”導彈垂直發射裝置,並裝備有反艦型和對地攻擊型“戰斧”巡航導彈。此外,該艇還可布放MK60和MK67水雷。

該艇裝備了BQQ5D/E型綜合聲呐,包括數字多波束係統,在主動搜索、被動識別、聯機性能監視、故障定位及顯示技術等方麵都比較先進。艇上還裝有WBR-7型低頻、甚低頻接收機、WSC-3UHF衛星通信係統等十餘部通信設備組成的係統。指揮係統包括MK-2或BSY-1作戰數據係統;USC-38極高頻指控係統、MK-117魚雷射擊軍事衛星通信終端和MK-81(3)超視距目標跟蹤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