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市場的兩種理念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為搶占21世紀民用航空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波音和空客在20世紀90年代初,曾經醞釀共同合作推出—個550座的麵向21世紀的超大型飛機,但是很陝由於在發展理念上的分歧而分道揚鑣。
波音公司認為21世紀的航空市場主要追求快速、便捷而不是超運力,因此不看好550座級以上的市場,而空客公司卻堅定地認為,增加運力將是改善21世紀空中交通越來越擁擠的最好途徑,於是在1994年向公眾宣布了A3XX(即現在的A380)超大型運輸機計劃。空客當時啟動A3XX還有一個戰略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一直由波音747壟斷的大型客機市場,最終達到與波音平分全球民用客機市場的目標。
麵對空客的挑戰,波音也推出了波音747加長改型計劃(波音747-500X/600X)進行應戰。波音認為他們的優勢在於波音747在全球已經有—個龐大的機隊,有很大的潛在替換市場,由於利用了現有機型的改型,所以研製風險小(研製費不到A380的一半)、進度快,使用和保障費用低,因而比A380更有競爭力,但是波音忽略了波音747-500X/600X與A380的技術差距,波音747畢竟是20世紀60年代的產品,很難適應21世紀用戶對新產品的需求,因而市場反應遠不如波音的期望,加上波音認為他們仍然不看好超大型運輸機的未來市場,決定放棄波音747-500X/600X計劃,退出與空客在550座以上超大型運輸機市場的競爭。
壯誌未酬的“聲速巡航者”
波音在放棄了與空客在超大型運輸機市場的正麵競爭後,在2001年又聲稱要集中力量啟動一個充分體現波音“快速、便捷”新理念的“聲速巡航者”計劃,公司聲稱該機將以其高速巡航性能、點到點的服務開創21世紀全新的飛行方式。
果然,“聲速巡航者”一亮相就以它完全不同於常規客機的布局,吸引了全球航空界的眼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一些在世界匕領先的航空公司確實受到了這種新設計理念的鼓舞,將之視為繼歐洲的“協和”號超聲速客機投人運營之後第一種比較接近市場實際需求的、並以成本上可接受的跨聲速巡航飛行為目標的未來新型運輸機計劃,表示很想跳匕這輛“時代的列車”。
但是波音最終還是放棄了“聲速巡航者”,盡管該機的設計工作已經接近達到波音提出的設計目標,風洞試驗證實了該機可以以馬赫數0.98的速度巡航飛行,比現在常規設計的運輸機的巡航速度快20%。
但是,“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世界經濟一直嚴重衰退,阻礙了民航運輸行業的發展,民航公司迫切呼喚運營經濟效益更好的超高效益新型飛機,認為對於大部分乘客來說,現在還不可能願意多掏1/3的錢去贏得1~2小時的時間,所以對速度雖然更快但營運成本也更高的“聲速巡航者”不再感興趣。
此外,許多用戶都認為“聲速巡航者”太“激進”,全新布局的背後必然是高投資、高風險,“聲速巡航者”完全脫離了波音傳統係列的體係,對於客戶來說將意味著全新的備件和保障費用。
“聲速巡航者”在“叫好不叫座”的客戶反應中無疾而終。
空中泰坦
1996年波音公司退出超大型飛機計劃後,空中客車公司繼續獨立進行一種新的超大載客量飛機計劃的研究。2000年12月19日,空中客車公司正式宣布啟動了A3XX項目,即現在的A380,決心要從長期被波音公司一家壟斷的400座級以上的大型遠程客機市場奪得超過波音的市場份額,挑戰21世紀新霸主。
在設計A380時,空中客車公司幾乎將可以應用的新技術都用上了,除了設計更先進的機翼外,在飛機的主要結構件上大量采用碳纖維增強塑料和全新的玻璃纖維一金屬夾層板輕質材料,高壓的液壓係統和激光束焊接先進工藝技術等,使A380的座英裏成本比目前效率最高飛機的還低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