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麵已經介紹過,內髒神經的傳出部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類。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調節,共同維持內髒器官的正常功能。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與軀體傳出神經有相似之處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之處,是它們都有中樞部和周圍部。中樞部位於腦,周圍部位於周圍神經,支配效應器。
不同處主要是:軀體神經受意識支配,其中樞部位於整個的腦和脊髓,而交感神經的中樞部,位於胸腰段脊髓;副交感神經的中樞部,位於中腦、腦橋、延髓的副交感核和骶段脊髓,兩者不受意識支配。軀體神經直接支配效應器,而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在到達效應器前,必須經過一個神經節(即“交感神經節”或“副交感神經節”)中繼,然後,由該神經節的節後纖維支配效應器。
軀體神經支配的是骨骼肌;而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的是心肌、平滑肌的運動和腺體的分泌。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也是有所區別的。其中主要是:交感神經的分布比較廣泛,而副交感神經的分布比較局限。例如,全身大部分的血管、立毛肌、汗腺,沒有副交感神經分布。
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同一器官時,它們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
例如,對胃腸道和支氣管平滑肌,交感神經使其鬆弛,而副交感神經使其收縮;對胃腸道的括約肌,交感神經使其收縮,副交感神經使其鬆弛;對心肌,交感神經使其收縮加強,副交感神經則使之減弱;交感神經使瞳孔開大肌收縮,副交感神經使瞳孔括約肌收縮等。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是互相統一的。
例如,當機體運動加強時,交感神經的活動加強,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則減弱,於是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支氣管擴張、瞳孔開大、消化係統的活動受到抑製等現象。
有了這種配合,機體的代謝就加強,能提供充分的能量,以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
而當機體處於安靜或睡眠狀態時,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加強,交感神經受到抑製,因而出現心跳減慢、血壓下降、支氣管收縮、瞳孔縮小、消化活動增強等現象,從而有利於體力的恢複和能量的貯存。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協調統一,是在大腦“邊緣係”和下丘腦的控製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