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小腦的功能(1 / 1)

我們知道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和控製下實現的,所以是十分協調而精確的。在中樞神經係統中,腦起主導作用。各部分腦區都有獨特的功能,其中,大腦皮質起著“發號施令”的“司令部”作用,能發動隨意運動。而小腦也同樣具有多方麵的功能,如維持身體平衡、維持肌肉的張力,更重要的是協調隨意運動。

也就是說,隻有在小腦的作用下,由大腦皮質發動的任何隨意運動,才能做到精確、協調。

如果沒有小腦,人體的運動就會發生障礙,甚至出現一係列異常的表現。

如果在實驗中切除動物的小腦,實驗動物就會失去平衡而不能站立,肌張力降低,運動也不能協調。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障礙呢?簡單地說,是由於大腦皮質發動的隨意運動失去了協調。

平時由大腦皮質發動的運動信息,是通過皮層-脊髓傳導徑路,下傳到脊髓的運動神經元,再通過運動神經傳出到所支配的骨骼肌而完成的。皮質發出信息到脊髓的同時,也把該信息傳給了小腦,同時肌肉運動情況的信息,也傳到了小腦。

小腦接受了皮質及運動器官兩方麵的信息後,通過整合、分析,再把信息送回到大腦皮質,以調整皮質的活動強度。這樣,通過大腦-小腦間的聯合活動,才能使運動精確、協調。

但這種運動開始時是粗糙而不協調的,比如剛學會走路的幼兒,邁出的最初幾步,搖搖晃晃,走不了幾步就會跌倒在地。

他們還沒有掌握走路時需要的協調動作。以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過多次、反複的學習過程,久而久之,在小腦中便貯存了一套“程序”。

以後,當大腦皮質發動運動時,首先就從小腦中提取這套貯存的“程序”,輸送到大腦皮質運動區,使得大腦皮質發動的運動,非常快速、精確和協調。

如果小腦遭受病變,隨意運動就不能協調。這時,病人做每一項運動時,不能把握運動的方向、力量及限度,運動不是過強,便是不足,並出現震顫。這時,病人越是想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某項運動,就越是抖動,醫學上稱之為“意向性震顫”。

這時候,病人走路時,不會像正常人一樣,沿著一條直線走,而是搖擺晃動,腳印像走了一個“之”字,好像喝醉了酒的人走路,呈酩酊、蹣跚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