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會用一半的感覺
將感受到的每件事物--即所有的詳細資料都繪製出來。接下來,信息進入額葉,並通過額葉的活動使大腦的注意力集中在感覺圖像上,隨後使大腦進入一種目的狀態--開始了解兩件事情:現在發生了什麼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位於大腦最頂端的額前葉由大約十二個處理區組成。這些區域對任何瞬間中出現的常規信息不感興趣,它們隻關心大腦最近檢測到的具有特殊意義及價值的信息。當這塊有關犀牛形狀的視覺活動碎片被當作新的信息傳送到大腦的額前葉部分時,一種強烈的意識經驗被激活了。
此時,屬於低級大腦功能的覺醒活動和情感中樞活動會相互呼應,它們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使額前葉處於一種注意狀態。集中注意力會對於實際定義感覺經驗產生影響,感覺皮層開始對視覺全景作出反應。再來注意這些事物並進行比較,它會找出大量描繪犀牛的神經元,同時將存在的人、房子、汽車和樹木等非相關信息推入瞬間意識的模糊邊緣。
大腦的優勢之一在於它存在著一種有組織的網狀突觸接觸,這種有機的網狀結合要勝過那種嚴謹的輸人再輸出設計。
大腦“輸出”區域可以反過來改變自身的輸入方式。任何一種輸入的信息開始都更像是對大腦的一種建議--“嗨,我或許是重要的信息”。經過分析後,許多輸入信息最終收到反饋--“是的,你是一條重要的信息”。大腦的信息處理方式實際上會發展為一種反應。
反應的形成
當注意力集中於某一時刻的某個特殊方麵時,一秒時間所產生的明顯影響在於:注意力在這一秒的時間內會釋放出大量想法、情緒及相關的思想活動。大腦會運用任何一種可利用的資源迅速地對其聚焦的事件作出反應。因此當視線注意到犀牛的時候,以前存儲的相關記憶便隨之浮現。甚至於在我們判別這種動物的時候,其他的相關思想也一直在腦中翻滾--它看見我們了嗎?這附近有個動物園嗎?我們應該站著不動還是應該跑開?這是個實實在在的玩笑還是一場夢?
我們身體的覺醒中樞會決定身體是該放鬆,還是該興奮起來準備行動。位於前額區後部的額皮層上的運動區會將我們的思想轉換成執行動作。此時,甚至連腦皮層上的語言區可能都在開始組織一種適當的聲音反應。
大腦就這樣將每一瞬間的信息全部接收、提取,並對主要信息作出反應。我們可能已經很清楚地看到犀牛旁邊有一個街燈或停著一輛汽車。但我們對這些事物不會有什麼想法或感覺。大腦的使命就是找出與各類信息聯係最為密切的事物,然後盡可能以全麵連貫的方式對這一事物作出反應。
所以,你現在再睜開眼睛。當你已經理解到大腦必須進行這麼多的信息定位和分析後才能對看到的全部事物有所感覺時,你會對眼前的一切感到吃驚嗎?這個過程似乎在一瞬間就能完成,但事實並非如此。整個處理過程需要時間,而時間恰恰是大腦需要克服的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