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我們已經介紹過,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係統最基本的功能單位。但是,獨木不成林。單個神經元怎麼能完成那樣複雜的功能呢?它們隻有協同起來,組成“集團軍”
才能發揮作用。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許多功能相同的神經元,集聚在-起,組成“神經核團”。如果借助一種特殊結構的顯微鏡(稱為“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觀察大腦中的神經核團,我們眼前出現的景象,就仿佛晴朗夏夜瑰麗的星空--在廣袤無垠的夜空中,閃爍著群星璀璨的光芒。大大小小的星座,灑落在深藍的天穹,遠近錯落有致,熠熠發散出淡淡的柔光……不過要提醒大家,我們此時此刻觀察的是神經核團。
這些神經核團有大有小,形狀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圓形;有的像織布的梭子,兩頭尖尖,中間像一隻粗筒;有的則像三角形;有的恰似空中的半隻月亮;而有些核團,可任意變幻自己的圖形。
每一個核團都有比較明顯的“疆界”,也就是它們的“勢力範圍”。所以,神經學家可以分辨出它們。
在這樣的核團裏,有許多神經細胞的細胞體。
每-個核團中究竟有多少細胞,計算起來恐怕相當困難。
在研究神經科學時,經常使用大白鼠作為實驗動物。神經科學家們曾經通過實驗方法,想推算一下大白鼠腦橋部位的一個特殊核團--“藍斑核”內有多少神經元。結果在長度不到1毫米的距離內,發現了1500個“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
(神經元中的一種類型)。
神經核團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裏,來往的神經信息,需要進行“交接”,把信息的“接力棒”一個接著一個地傳遞下去。這時,神經核團就好像迎來送往的“中繼站”。除了中繼站的作用外,神經核團還是“整合”
各種信息的核心,對來自各方麵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我們經常說的所謂“中樞”,就定位在許多不同的核團上。
人腦中究竟有多少核團?至今也無法加以完整的統計,因為這項研究工作做起來非常艱巨。但是,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它們並不是雜亂無章地分布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功能排列在一起。有的核團是感覺性的,有的核團是運動性的,更多的是處於感覺和運動之間的聯絡性核團。有時,功能或性質相同的神經核團,還像柱子一樣整齊地排列起來。
例如,“下丘腦”是大腦高級中樞的“下屬單位”,它管理著內髒的活動。於是在下丘腦中,就有管理攝食的“飽食中樞”,也有管理血壓和水代謝的“視上核”和“室旁核”,還有管理“垂體前葉”內分泌活動的神經內分泌核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