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莫抱怨,莫埋怨:生氣不如長誌氣(2)(3 / 3)

次日中午,小和尚扛著一袋米從後山回來,發現方丈正站在寺院的後門旁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寺院的前門,坐在那裏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靜靜地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其他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方丈時,一下愣住了。方丈睜開眼睛,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那幾個小和尚麵麵相覷,慚愧地說:“方丈,我們一路上看看風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到這個時候了。10年來,我們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侍立在身旁的小和尚:“你扛了那麼重的東西,而且到寺後的市鎮要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不堪,道路且遠,為什麼反而回來得比他們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走路,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10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我的心裏隻想著目標,已經注意不到道路是不是好走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

因為道路平坦了,所以心會被一路上的風景擄走,甚至可能會令你忘記了自己的目標;而崎嶇的道路雖然坎坷,卻最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也隻有在崎嶇的道路上行走,才會更加專注自己的目標,堅定前進的步伐,才不會輕易被一路上的風景擾亂了心境,從而一直向前。

別埋怨,堅持最重要

歸省禪師擔任住持期間,由於天旱,收成不好,香火很少,僧人們隻能每天喝粥吃野菜,個個麵黃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緣,弟子法遠就取出櫃裏儲藏的米為師弟們做起粥來。粥還沒做好,歸省禪師就回來了。禪師看到法遠居然把應急用的米都用了,生氣地說:“誰讓你這麼做的?難道不知道這些米是拿來應急用的嗎?”

法遠毫無懼色地說:“弟子覺得大家餓得麵如枯槁,無精打采,於是就把應急用的米拿出來煮了,請師父原諒。”

歸省嚴厲地說:“依寺規打三十大板,驅逐出寺!”

法遠默默地承受了懲罰,離開了寺院。但他沒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裏覓了個角落棲息下來,仍然一心向佛,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動搖他向佛的決心。

一次,歸省禪師偶然看見他在寺院的角落裏睡覺,十分吃驚地問:“你住在這裏多久了?”法遠說:“已半年多了!”

歸省禪師問:“給房錢了嗎?”

法遠說:“沒有。”

歸省禪師說:“沒給房錢你怎麼敢住這裏!你要住,便要交錢!”

於是法遠默默地托著缽走向市集,開始為人誦經、化緣,毫無怨言,他將賺來的錢全部用來交房錢。

歸省禪師笑著對眾人說:“法遠乃肉身佛也!”

後來法遠繼承了歸省禪師的衣缽,將佛學發揚光大。

天下沒有輕輕鬆鬆的成功,也沒有隨隨便便的收獲。一個沒有經過挫折磨礪的人,是難以成功的。而要忍受重重的磨難,還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顆堅韌的心。隻有具備了這些,你才可能有大作為。

有螞蟻啃骨之精神,必會成功

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兩座山之間的一條溪水是他們唯一的水源,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就這樣,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已經過了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