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莫抱怨,莫埋怨:生氣不如長誌氣(3)(1 / 3)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也沒有在意。

誰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接連數天也是如此。右邊那座山上的和尚終於沉不住氣了,他心中不安,暗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得過去看看他,也許可以幫點什麼忙。”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邊山上的廟前,眼前的情景令他大吃一驚:他的老朋友正在神采奕奕地打拳,一點也不像有病的樣子。他很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對他的到來很高興,拉著他的手說:“來,我帶你去看。”於是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幾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堅持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了井水,我以後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

目標定得要小,事情做得要大。世人多以“蚍蜉撼樹”來形容螞蟻的弱小,但隻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能量的積聚,它們就會變得很強大,“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就是這個道理。反過來,也絕對不要藐視微不足道的一日之功,隻要你能夠堅持下來,終會做成一件大事。無論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有螞蟻啃骨頭的精神,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堅持,則必見佛心

有位老禪師帶著學僧出門行腳,無論是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裏,還是翻山越嶺,老禪師都逍遙地走在前麵,學增則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學僧走著走著,心中暗想:“難得能在世上作為人生活,但是短短數十載卻必須經曆生老病死、受六道輪回之苦,也真是不容易啊!不過,既然要修行,就要立誌當菩薩普度眾生。所以我不能懈怠,要趕快加速前進才行啊!”

學僧正想到這裏,心中似乎更有幹勁,但是一直走在前麵的老禪師卻突然停下腳步,麵露笑容地轉頭對他說:“現在包袱讓我來背吧,你走在我前麵。”學僧心中雖然充滿疑惑,但仍然按照老禪師的吩咐去做,放下包袱走在前麵。

沒有包袱的負累,走在前麵的學僧覺得十分逍遙自在,他記得佛經上說,菩薩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來施行各種布施,於是,心中便想說:“佛祖這樣做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解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他這個念頭一起,就聽到老禪師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

學僧趕緊回頭,看到老禪師嚴肅的麵容,嚇了一跳!老禪師將包袱拿給他,生氣地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麵走!”此時,學僧不禁又在心中悲歎道:“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自在開心,一轉眼的工夫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看來凡夫俗子的心還是很容易動搖,還是專心修習佛法、普度眾生好,起碼我可以麵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這時,老禪師又麵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過去自己背,請他走在前麵。學僧就這樣反複地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老禪師又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學僧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在您的前麵,一下子又讓我走在您的後麵,而且一會兒滿麵笑容地對我,一會兒又嚴厲地嗬斥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老禪師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宏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