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戰爭的緣故,森林中的動物不是四散奔逃,就是被殺光掠奪了。
從打死這隻野鹿後,兩人就沒有看見過任何動物,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維持多久,兩人的意誌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一點點地減退。當隻剩下一塊鹿肉時,兩人都有些絕望,雖然誰都沒有明確地表現出來,但是,悲觀的情緒明顯刻在他們的臉上,勝過任何言語的描述。
剩下的那塊鹿肉,一直背在年輕戰士的肩膀上。
一天,他們在森林中不幸遇上了敵人,又經過一番激烈的爭鬥,兩人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安全時,隻聽見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應聲而倒。幸虧子彈擊中的隻是他的肩膀,此時,後麵的戰士誠惶誠恐地跑過來,受到驚嚇的他說起話來都有些語無倫次,抱著年輕戰士受傷的軀體,望著流出的鮮血,他立即把自己的襯衫撕扯下來,用來包紮戰友的傷口。
傍晚時分,未受傷的戰友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母親,兩眼直勾勾地望著遠方。此時,兩人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他們都以為自己年輕的生命將要了結在這片森林之中,對於身邊唯一的一塊鹿肉誰也沒動。
這個夜晚,有可能是他們生命中度過的最漫長的一夜。第二天,部隊把他們解救出來了。
30年過去了,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當時是誰向我開的槍,那就是我的戰友。因為他在抱著我的時候,我觸碰到了他那發熱的槍管,但是,當晚我就原諒了他。在那種環境下,多數人都會想獨自占有那塊鹿肉,為維持生命的能力,但是,我更知道他活下來是為了更好地照顧他的母親。在此後的30年,我裝作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是殘酷的,他母親沒等他回來就已經去世了,我和這位戰友一起祭奠了她老人家。此時,他跪下來,請求我的原諒,我當時就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二十多年的朋友,我沒有理由不寬恕我的朋友!”
放下即是快樂,放下即是寬容。一個人能容忍別人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傲慢無禮、狂妄無知,卻很難寬恕他對自己的惡言惡語和致命性的傷害。真正有雅量的人會把傷害留給自己,以德報怨,在寬恕對方的同時,用行動感化對方,讓世界少一些不幸,讓人與人之間回歸那種最溫馨、友善與祥和的關係,這才是寬容的最高境界。
拿著是累贅,放下是超然
相傳釋迦牟尼在世時,有一位黑指婆羅門拿著兩個花瓶,前來獻給佛陀。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於是黑指婆羅門把左手的花瓶放在地上。
佛陀接著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再把右手的花瓶放在地上。
然而,佛陀還是繼續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無可奈何地回答說:“我已經兩手空空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再放下了,您為什麼還要我放下?”
佛陀說:“我並沒有讓你放下花瓶,我是讓你放下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都放下時,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終於悟到了“放下”的真義。
隻有“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欲、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脫,才能把握住正確的道路和方向,順利到達終點。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感覺生活的壓力越來越沉重,他覺得自己已經無力支撐,於是他隻好去請教一位智者。
年輕人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途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極點;我的鞋子已經磨破了,荊棘割破了雙腳;手也受傷了,血流不止;嗓子由於大聲呼喊也變沙啞了……我經曆了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呢?”
智者沒有馬上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將他帶到一條五彩石鋪就的小路上,然後交給他一個背簍,讓他順著小路一直走下去,把自己喜歡的石頭都放到背簍裏。
年輕人就照著智者的說法去做了。看見紅色的石頭,他感覺熱情奔放;看見白色的石頭,他感覺純潔無瑕;看見黑色的石頭,他感覺莊重嚴肅……於是他把這些石頭一一撿進背簍裏。漸漸地,背簍裏的石頭越來越多,背簍越來越重,最後,他終於支持不住,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智者問:“你為什麼不丟掉一些石頭呢?”
年輕人說:“不,這些石頭對我來說太重要了,裏麵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淚水,每一次孤寂時的彷徨……”
隨後,智者帶年輕人來到河邊,他們一起坐船過了河。
上岸後,智者對年輕人說:“你扛著船趕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