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有舍才能有得(2)(2 / 2)

予人方便何嚐不是為自己方便?為他人,更是為自己,不要吝嗇照亮別人的燈光,這樣在生命的夜色裏,我們才能平穩地前行!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就等於幫助自己。如果成功有秘訣,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了解對方心情的人,不必擔心自己的前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們的信任與好感,並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舍得付出,會得到更多

有位居士向禪師訴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嗇,不但對施善之事毫不熱心,甚至連親戚朋友遇到困難也不肯接濟。請禪師去我家開導開導她。”

禪師欣然允諾,於是跟隨著居士來到他家中。

居士的妻子果然十分吝嗇,僅僅給禪師倒了一杯白開水,連一丁點茶葉末都舍不得放。禪師並不計較,但是,他沒有用手端起杯子,而是用兩個拳頭夾著杯子喝水。

居士的妻子撲哧一聲笑了。

禪師問她笑什麼。

她說:“師父,你的手是不是有毛病?怎麼就連喝茶也攥著拳頭?”

禪師問:“攥著拳頭不好嗎?我若是天天這樣呢?”

“那就真是毛病了,天長日久,就成了畸形。”

“哦。”禪師像是恍然大悟,於是伸開手,卻又總是張著五根指頭,不肯合攏。

居士的妻子很奇怪,笑著說:“師父,你這樣張著手,還是畸形啊!”

禪師點點頭,認真地說:“不錯,總是攥著拳頭與總是伸開巴掌,都是畸形。就如錢財,若隻知道死死地攥在手裏,總也不肯鬆開,天長日久,心就變得畸形;若是大撒手,隻知道花用不知儲蓄,也是畸形。錢,是流通的,隻有流轉起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居士妻子的臉微微紅了,她明白了禪師在變相規勸她不要吝嗇。但她不服氣,想著給禪師出個難題。恰好這時,她養的一隻小猴子跑了進來。她靈機一動,將小猴抱起來,對禪師說:“大師,您看這小猴子多可愛呀,跟人的模樣差不多。”

禪師笑道:“它比人多了一身長毛,若肯舍棄,就可以做人了。”

居士的妻子說:“您法力無邊,不知能不能讓它也變成人呢?”

居士一邊訓斥妻子荒唐,一邊向禪師道歉。誰知,禪師認真地說:“好吧,我可以試試看。不過,能不能變成人,主要看它自己。”

於是禪師伸手拔了一根猴毛。小猴子痛得吱吱亂叫,從女主人懷裏掙紮出來,逃之夭夭。

禪師長長歎了一口氣,搖著頭說:“它一毛不拔,怎麼能做人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絲毫不舍,如何能得?”

吝嗇的人,看似什麼也不會失去,殊不知,正是因為吝嗇,所以他什麼也得不到。許多時候,如果我們舍得付出,最後反而得到的會更多。

幸福來自於禮愛他人

有一個很自私的人,自私到連一粒米都舍不得給予他人,於是人們都叫他吝嗇鬼。

一天,佛祖經過他住的地方,得知此事,便決定登門點化他。

佛祖耐心地給他講了“舍便是得”的道理。在聆聽了佛祖的教誨後。他也似有所悟。這時,門外來了一個乞丐,於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著一碗飯來到門前,可在給予的那一刻,他說什麼也不肯鬆開自己的手。

試了幾次,都無濟於事。他隻好沮喪地回到佛祖麵前:“我本想給他,可我就是鬆不開自己的手。”

佛祖略加思索,從懷裏拿出一粒種子,放在他的左手裏。“你把右手想成是別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現在你把這粒種子放在你的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