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院長明鏡法師將她找來,問道:“聽說你對訓導老師不以為然,說說看,你對她有什麼不滿?”
小姑娘抓住機會,開始數落老師的不是,一說就說了半個小時。
明鏡法師並沒有打斷她的話,還要求她再舉幾個例子。直到她想不起來還有什麼例子可以舉證老師的過錯時,明鏡法師說:“你講完了,現在可以換我說了嗎?”小姑娘點點頭。
明鏡法師說:“你是一個黑白分明、疾惡如仇的孩子。”
小姑娘滿意地點頭說:“師父,您說得真準,我正是這樣的人呢!”
明鏡法師又說:“你知道,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淨一半,濁穢一半。很可惜,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
小姑娘聽了之後,愣了半晌,問道:“您為何說我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呢?”
明鏡法師說:“因為你要求完美,隻能接受完美的一半,不能接受殘缺的一半,所以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無圓滿可言。”
小姑娘頓時好像失去了重心,不知所措,問道:“那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明鏡法師慈悲地說:“學習包容不完美的世界,你就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了。”
世界上哪裏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東西呢?正是因為完美極其缺少,我們才會倍加珍惜。也正是因為不完美,我們才知道完美的意義。對於一些事物,能追求到最好,不能擁有也不要強求,否則痛苦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身邊的人。
明月先生很小的時候,母親把他寄放在吟泉寺,求師於大智法師。
一天,明月問師父:“什麼是圓滿?”
大智師父那時很年輕,也很英俊,對明月的這個問題,他卻充耳不聞,沒有做出回答。
明月很尷尬,知道拜師學佛其實是一個艱難的曆程。
第二天,大智師父拿來一個器皿交給明月,說:“這個瓷器名叫撲滿,你獨自下山,去化緣。”
大智師父交給明月的撲滿是類似於存錢罐的東西,上麵隻有唯一的小口。明月揣摩了半天,搖著頭想:師父要我去化錢啊!
化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化錢更是一件傷腦筋的苦差。好在明月乖巧伶俐,長得惹人喜歡,每到一戶,總是不言不語,微笑著手捧撲滿,站在施主的門口,施主憐愛他,自然會一分、兩分地朝明月的器皿中放錢。
第一天化完緣,明月乘著月色,朝吟泉寺歸來,聽到撲滿裏叮叮當當的硬幣相碰的聲音,明月心中美極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撲滿裏的硬幣一天天增多。漸漸地,明月已經聽不到金屬相碰時發出的叮叮當當誘人的聲音了,而那份喜悅的心情卻隨著撲滿的越來越沉而逐漸增強。
有一天,明月化完緣歸來,抱著撲滿,像完成了一件功德圓滿的事情跑進師父的禪房,高興地說:“師父,滿了,滿了,裝不下了。”
大智師父此時正在給政協寫提案,望見明月高興的樣子,對他說:“孩子,這是你這段時間辛苦換來的成果,瓷罐裏的東西全歸你了。”
明月高興地抱著撲滿跑出禪房,來到院子裏,找來一張柳席,鋪在院子的井台邊,把撲滿倒過來。倒了半天,撲滿裏的錢一分一厘也倒不出來。
明月急了,朝禪房裏喊道:“師父,倒不出來。”
“你想辦法吧!”師父在裏麵應道,“你能把它裝滿,也能把它取出來。”
明月找來樹枝,朝撲滿的小口裏捅,撲滿裏的硬幣相互交錯,相互擠壓,一枚硬幣也捅不出來。
明月累了,躺在席子上喘氣,他想:化緣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很容易是因為帶著希望把撲滿裝滿了,很不容易是因為這段化緣的經曆本身就充滿了艱辛。
明月望著身邊的撲滿,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裝滿了硬幣的撲滿卻一分也流不出來,他對著禪房有氣無力地說:“師父,我還是弄不出來。”
大智師父在裏麵應道:“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此時太陽已經西下了,陽光從寺院高大的梧桐樹的縫隙中透出一道道金光,灑在院子裏,灑在柳席上,灑在明月的身上,閃著一道道躍動的美麗光環。
明月若有所思地從柳席上躍起,跑進廚房,拿來榔頭,對著柳席上閃著光芒的撲滿砸下去。柳席上頓時滾滿了無數閃閃發光的硬幣。
望著被自己砸得粉碎的撲滿,明月對著屋內的大智法師說:“師父,我明白了。”
大智師父在禪房裏應道:“你明白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