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人覺得他說得有理,就照他說的回家準備飯菜去了。
留下的那個人心生惡念:“這麼一小罐金子,一個人要尚且嫌少,何況兩人平分,要是這些黃金都歸我該有多好呀!”於是心裏冒出一個歹毒的念頭:“等一下他回來,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這樣這些黃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飯的人也在想:“金子不多,還要兩個人分,要是隻有我一個人多好啊。”於是在飯裏下了毒藥。
誰知等他一回到那裏,留守的朋友就從背後躥了出來,狠狠地用木棒打在他的頭上,將他打死了,並對著屍體說:“為了黃金,我隻好這樣做了。”
然後他就拿起那個人送來的飯,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沒過多久,他感覺腹疼如刀絞,他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掙紮之際才醒悟:“僧人說的話真是太對了!”
欲望是一口難填的井。佛曰:“財有五危:①大火燒之。②大水漂沒。③縣官奪取。④盜賊劫掠。⑤惡子揮霍。”財既有此五危,猶以安貧樂道為妙。眼看時下,貪汙漢之下場,謀財害命之結果,真令人觸目驚心,耳聞心悸,何苦乃爾。
古人詩言:“家有黃金用鬥量,有錢難買不無常,任爾蓋下千間舍,一身難臥兩張床。”所以說,人固然不可一日無錢,因為有錢才能解決生存之所需,但亦不可過分為之貪求,甚至冒大不韙去取非義之財。要知道“君子道不拾遺”,更不取非義之財,寧可淡泊守窮,不作越軌苟奪。所謂“君子窮固窮,但窮得心安無愧”。否則,心存僥幸,一味貪財,為錢送命,甚至不惜殺人放火,即使貪得財積如須彌山,又能如何?若想圖僥幸,諺曰:“多貪不如少用。”與其貪來揮霍,不如安分節流。古有詩言:“爭人競我幾時休,不覺春已轉成秋。葉落雁歸霜漸冷,布衣草履更何求。”要知道,貧莫貧於無才,賤莫賤於無誌,若是有才有誌者,何愁不能養活自己。
做好一件事情就足夠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質疑過雕塑斷臂維納斯是不美的。然而,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盡善盡美。而那些拚命追求盡善盡美的人,往往會弄得自己疲憊不堪,而且還可能會得不償失。
A作家成名之後,總是感覺忙碌得不亦樂乎,又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請教德高望重的明德禪師。
A作家對禪師說:“師父,我為何自從出名後就覺得工作越來越忙,生活越來越累呢?”
明德禪師問他:“你每天都在忙些什麼呢?”
A作家如實回答:“我一天到晚要交際應酬,要演說演講,要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同時還要寫作。唉!師父,我活得太累太苦了。”
明德禪師突然打開衣櫃,對A作家說:“我這一輩子買了不少華美的衣服,你將這些華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就能從中找到答案。”
A作家說:“師父,我穿著自己身上這些衣服就足夠了。現在你要我將這些華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我會感到很沉重的,我肯定會極不舒服的。”
明德禪師說:“這個道理你也懂,你為何要來問我呢?”
A作家一臉迷惑,禪師說:“你不是已經知道,你穿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夠了,即使再給你穿上更多華美的衣服,你也會感到很沉重,你也會覺得不舒服。你難道還不明白,你是一個作家,你並非是一個交際家,也不是一個演說家,更不是一個政治家,你為何要去扮演一個交際家、演說家、政治家的角色呢?你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嗎?”
這時,A作家才恍然大悟。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隻能追求屬於自己的東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人生才會輕鬆、愉悅。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麼啦?”老和尚問。
“寫不好。”小和尚負氣地說。
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嗎,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
“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一直努力地練習這個字,但卻總是達不到完美的境界,我還是寫不好它。”
“問題是,世界上有誰能真正做到完美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說,“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難道就是完美嗎?”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如果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豈不是活得很累?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你可能會找到漂亮的花朵,但你無法找到完美無缺的美麗。當我們拋開對完美的幻想,收獲的可能是埋藏在平凡和樸實中的幸福。
包容不完滿,才能獲得完滿
小姑娘在佛法學院念書,對訓導老師非常不滿,總是抗拒並排斥老師的要求與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