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曆史傳說(一)(2 / 3)

第一章言道不可無始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服異,義足以德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智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求人之誌章第三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禳禍。貶酒卻色,所以無汙。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且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人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癉①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囊括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②,所以立功。孜孜淑淑③,所以保終。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誌心篤行之術,長莫長於博謀。安莫安於忍辱。先莫先於修德。樂莫樂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誠。明莫明於體物。苦莫若於多願。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無常。短莫短於苟得。孤莫孤於自待。危莫危於任疑。敗莫敗於多私。

尊義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會於心乖者廢。後令謬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離者孤。親譯遠賢者凶。近色遠賢者惽。女謁公行者亂。私人以官者浮。淩下取勝者侵。名不勝實者耗。略已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報。責而忘賤者不久。念舊怨而棄新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為人擇官者亂,失其所強者弱。決策於不仁者險,陰計外泄者敗。厚斂薄施者凋。戰士貧遊士富者衰。貨賂公行者昧。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牧人以德者集。繞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賞則大功不至,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聽諛而美、聞諫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安亂章第六

怨在不赦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饑在賤農,寒在惰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上無常躁,下無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羌直下。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愛人厚。國將霸者士皆歸,邦將危者賢先避。地薄者大物不產,水淺者大魚不遊。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足。山峭者崩,澤滿者溢。棄玉取石者盲,羊質虎皮④者辱。衣不舉領者倒,走不視地者顛。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天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而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國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萬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同誌相得。同仁相憂。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義相規。同工相勝。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釋已而教人者逆,正已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逆行則理。天地之道簡易而已,聖人之道簡易而已,順日月而晝夜之,順陰陽而生殺之。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

注:①癉:憚恨。

②橛橛梗梗:橛,豎木。梗,直。比喻人行為正直。^

③孜孜淑淑:孜孜,努力不怠。淑淑,善良。

④羊質虎皮:謂羊披上虎皮,而怯弱的本質不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心內虛怯。

―雙靴子的故事

古下邳城有大城、中城、小城三重。中城為呂布所築。大城南門叫白門,當年曹操引沂泗二水灌城,擒呂布於白門樓下,就是這個地方。相傳白門樓上放著一雙靴子,更奇怪的是,曆任州官到任,總要先到白門樓上瞻仰這雙靴子,並且還要對著靴子頂禮膜拜。

這是誰的靴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號召力?據說這是漢朝下邳令韓棱的遺物。原來州官是慕韓棱的德政才前去參拜的。韓棱有什麼政績?據同治《徐州府誌》引《明一統誌》記載:

“韓棱為下邳令,有遺愛,民立祠祀之,迄今不廢。”

州人稱這座祠叫淵德公廟,在江蘇省邳、睢兩縣交界的岠山南麓。抗日戰爭時期廟宇尚在,可惜後來毀於戰火,現在遺址猶存。韓棱是一個勤於政事的地方官,他生前關心百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和朝廷器重。死後立廟祭祀,累泇封諡。自唐以來一千多年,廟祀不絕。

韓棱的那雙靴子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得從邳州現在還流傳著的一段神話故事談起。

傳說韓棱為下邳令時,有一年,下邳遇到百年罕見的旱災。這一年,年前沒有下雪,開春到初夏又沒有下雨,田裏龜裂,連老鼠都能爬進爬出,河渠溝塘旱得見了底。三麥旱成一把蒿草,眼看快到夏至了,夏種作物種不下去,百姓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韓棱原先還坐著車到各處査看災情,後來幹脆步行,到鄉下帶著百姓一起打井抗旱,開溝澆水下種。無奈天氣酷熱,頭晚上澆了水,第二天成了一條條堅硬的泥巴。泇上瘟疫流行,百姓餓死病死的有增無已。眼看災情一天一天泇重,韓棱坐臥不安,心急如焚。

一天,他又帶著衙役下鄉査災來了。到了岠山前麵,他看見百姓成群結隊敲鑼打鼓,抬著香案,紛紛到龍王廟裏求雨。韓棱便走到人群中,跟大家一起跪在香案前,乞求龍王開恩降雨。這一天,求雨的人們從辰時一直跪到申時,天空還是萬裏無雲,眼看太陽要落山了,大家才拖著疲倦的身子,唉聲歎氣地回去。就這樣一連九天,韓棱天天跟大家一起到龍王廟去求雨。

到了第十天,正是五月十三日。龍王廟前一大早又跪了黑壓壓的百姓。到了晌午,火傘般的太陽,曬得人們汗如雨下,大家還是虔誠地跪著。這時,隻見韓棱從人群裏爬起來,走到香案邊,他抬頭看看沒有一絲雨意的天空,便揮了揮手道:“都起來吧,快到山上撿些幹柴去。”大家都不知他要幹柴是何用意。但卻相信他一定又在為百姓出主意,就都樂意去了。大塚走後,韓棱叫衙役取出紙筆來,他靠著香案,給玉皇大帝寫了一份彈劾東海龍王的奏摺。不到半個時刻,他寫完了奏摺,撿幹柴的人們也陸續來了。他叫大家把幹柴堆成上尖下圓的柴垛。他手捧黃表奏摺,走到柴垛前,懷著滿腔悲憤,含著淚水,把奏摺對著大家高聲宣讀了一遍,最後他聲嘶力竭地向大家說:

“鄉親父老們,看來龍王已橫下心要懲罰咱這一方人了。本官要親赴天庭,麵奏玉帝,拿來東海龍王責問:下邳官員犯下什麼滔天大罪,下邳百姓造了什麼孽,竟然降此大難!”

說完,他昂首怒向東方,接著便毅然爬上柴垛,坐在垛頂上,把奏摺擎在頭上,大聲喊道:“快點火!”眾人一聽才知道他撿柴的用意,頓時都感動得失聲痛哭,紛紛跪在柴垛四周,苦苦哀求韓棱下來。就在這時,一個衙役急忙爬上去,一把拉住韓棱哭訴道:“太爺啊!您家有老母妻子,身邊有下邳百姓,太爺開恩,千萬不能啊!小人粉身碎骨,也要替太爺把奏摺呈上去。”這時,隻見韓棱仰天大笑,馬上又轉笑為怒,抬起一隻腳,猛地把衙役踹下柴垛。刹那間,他急忙掏出隨身自帶的火刀火石。隨著幾聲刀石碰擊的聲響,一場大火衝天而起。

“太爺,您不能去!”

“太爺,您快下來!”‘

哭聲、喊聲,隨著呼呼的烈火聲,傳遍了山野,響震天空。就在這時,忽然狂風驟起,西北天邊飄來一片烏雲。一霎時,烏雲四合,雷聲大作,一場傾盆大雨,落在幹旱的大地上。

悲喜交泇的人們,冒著大雨,仍然跪著,哭訴著,乞求著,歡呼著,他們哭訴韓公的恩德,他們乞求上天保佑韓公升天成神,他們歡呼大雨帶來的希望……。

天已黑下來了,人們還不忍離去。忽然間,一道道閃電把天空照得通明。閃光中,人們忽然望見天空中象有什麼東西飄落下似的,又一道閃光,這東西突然落在大家身旁,有人急忙撿起一看,原來是韓棱剛才穿著的那雙靴子。“韓公升天啦!”“韓公成神啦!”“韓公顯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