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邳歲大荒歌(光緒二十五年)
君不見夷齊首陽諡餓夫似,不必凶年亦捐軀。又不見仲子於陵稱廉士,不必荒歲亦槁枯。邳自圮橋有張良,辟穀仙方優良圖。鳴呼噫嘻!古人欺後世,不能救窮途。不意光緒己亥春,吾邳饑饉成災區。問饑民:爾胡為鶴麵鳩形短歎複長籲?吾條嘆鮮飽,不罪歲而罪滿地皆江湖。去歲水為災,吾民其魚乎!付之東流廬與塞。誰拽天河大灌注。水後一貧皆如洗,轍魚困迄傷涸鮒。薪如桂兮米如珠,餐惟風今宿惟露。緩科目(今春應院試展限至八月),停財賦,瘟神相逼而來又何故?或者青粱過度之人幹天怒,累這些窮黎激激待哺,白骨委積二百裏,售兒鬻妻尋常耳。移民移粟皆空談,蹴爾嘑爾難雲恥,此中豈無大丈夫。枵腹不為貧所累。此中亦有真名流,樂饑甘蹈泌之水。賑濟固雲能救荒,僅堪施惠於庸夫子。而誌士一呼庚,再呼癸…究以嗟來之食效為不美。在君子固有窮乎,然而東方朔饑矣。
乙卯國恥歌六首(選五首)
民國四年乙卯五月九日,中國承認日本廿一條件,喪權辱國,莫此為甚。已撰國恥謠六首,經滬才艮館采登《國恥小誌》。茲又引伸其義,分為官吏國恥、士子國恥、工藝國恥、商賈國恥、個人國恥六首,以誌不忘。
官吏國恥歌
恥莫恥於官吏大疲傳,東亞侵陵我震旦。倭人要挾廿一條,膽戰心驚顏可汗。辱國藉口曰和平,傷心哉無骨大漢,百僚外強皆中幹,大好衣冠坐塗炭。小官曰卑而無權,大官曰權而不專。論平曰作威作福,一若自命皆幹員,然祗堪魚肉部民,外患玉碎瓦難全。內政外交可知矣?,日本烏得不垂誕?徒見有嘉禾章,文虎章,國恩高厚助輝煌。未聞薪可臥,膽可嚐。注意相,注意將,政界非不日日說改良。但民國已千改良,萬改良,而改良二字猶未詳。
士子國恥歌
恥莫恥於士子太浮誇。平日放言高論非不侈口愛中華。今曰強鄰逼處矣,試問諸生何以泇?中國學堂二十栽,人材亦應稍萌芽。儒生讀書千萬卷,誌量何至等挽瓜?平權平等習慣語,區區島囯豈難禦?乃畏哀的美敦書,二十一條無敢拒。彼發動員令,書生非勁旅,中原若沉淪,斯文亦墜緒,從此努力爭學戰,安知幹城不我選。筆列陣今文為壇,禮義幹櫓經百缽。勿自飯兮勿自敵,恥躬不逮邦之彥。錐不脫穎愧囊中,毛遂扶策羞自薦。
農夫國恥歌
恥莫恥於農夫無知識,而今猶順帝之則。日本強索廿一條,匹夫有責亦報國。雖雲人微而言輕,愚者千慮或一得。警告我農家者流,躬耕豈乏民之特。昔者沮溺俱逃名,大筆特書曰耦耕。陳勝勵誌羞畎畝,隴畔猶聞太息聲。荼蓼弟,嘉禾兄,有誌亊競成,何必舍已而耘人,到處一廛皆為紙。痛掃土地塵而垢,力洗編敢顏之厚。懦恥懦今頑恥頑,稂恥稂兮莠恥莠。履畝恥雜蹂,食粟恥梂糗。草莽之爭大有人,無忘乙卯五月九。
工藝國恥歌
曰本嚴苛大繩墨,直欲以繩繩我國。我鄙奇技與謠巧,養成拙工皆守黑。彼以工藝為陷阱,列肆無形暗競爭。天造地設大爐錘,隱隱斧削我政柄。論工藝中國最精,何嚐笨伯愧東瀛。鄭刀宋斧吳粵劍,公輸之巧離婁明。乃因弱因失政治,翻羞書誤考工記。良工苦心亦自愧,愧無投時之利器。藝成而上足以興,藝成而下亦能爭。壯夫雕蟲恥小技,大匠操如恥無稜。刻骨刻得毛骨鑒,鏤心鏤得心中苦。物不方圓恥規絕,人到班門恥弄斧。
商賈國恥歌
漢高賤商商無恥,後世重商商轎侈。曰本協迫廿一條,商賈視之尋常耳。豈知貨取我財試,壟斷我府庫,辟租界,誘泉布,通商為我國之囊。彼待權而能漁利,我棄利而複割地。猶曰誶商睦邦交,市廛何敢有異議。間有人抵製日貨,而又無較勝造作。以有不能易所無,商戰如何不折挫。籲嗟乎?弦高巨賈鄭不亡,白圭謀利魏國強。管仲範蠡無他術,霸齊霸越皆以商。休雲市儉何足數,長袖必善舞,多財必善賈。獨憐待價而沽者,美玉韞櫝易受他人侮。
[注〕:①戊戌邳州大水:戊戌,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八九年。《邳誌補》載:“上年饑,是年四月大水,麥禾漂沒。”
②雨師:中國古代神話中司雨之神。《周禮·春官上》鄭玄注,以畢宿為雨師。延,通“迎”。客不速,即不速之客。速,邀清,不請自來的客人。
③河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
④汗漫:廣泛,漫無邊際。
⑤哀鴻:《詩·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後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
⑥《水經注》:《水經》為古代地理書,漢人桑欽著(亦說為三國時人著)。北魏鄆道元為《水經》注釋,作了大量的補充和發展,自成巨著,記載大小河道一千多條。
⑦辛亥:清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
⑧灩預:即灩預堆,舊時長江三峽著名險灘。此處借為河岸的險段,容易決口處。
⑨昏墊:迷惘沉溺,指困於水災。
⑩循吏:舊謂遵理守法的官吏。《史記·大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此處指無水利專業知識之官吏。
賈讓三事:賈讓,西漢時人,綏和二年(前7)提出治理黃河的上、中、下三策。此處指當時口頭上講治水,但沒有實際行動的官吏。
安瀾:波浪平靜。
夷齊首陽諡餓夫: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夷,伯夷;齊,叔齊。諡,封建時代在人死之後按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稱號。伯夷叔齊為商末孤竹君之二子。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於伯夷,不受。後二人都逃奔到周。到周後,反對周武王進軍伐商王朝。武王滅商後,他們又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
仲子於陵:即嚴遂,戰國時韓國大臣,字仲子,魏國淮陽(今河南省東北部)人。韓烈侯時,與相國俠累(即韓傀)爭權,曾在朝廷上直指俠累過失,為俠累所叱斥。憤而拔劍趨之,他懼誅出亡到齊,求得聶政代為報仇。刺殺俠累。
辟穀:亦稱“斷穀”、“絕穀”,即不吃五穀的意思。辟,屏除,排除。據稱中國古代的一種修養方法。辟穀時,仍食藥物,並須兼引導等工夫。《史記·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導引不食穀。”
罪歲:埋怨年成。
涸鮒:《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升鬥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升鬥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鮒,小魚,後因以“涸轍之鮒”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援助的人。?科目:隋唐以來分科選拔官吏的名目。
裔粱:精美的食品,此處謂富貴人家。
蹴爾嘑乎:蹴,踢。《孟子·告子上》:“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嘑,呼叱。
枵腹:空腹,饑餓。
泌之水:泌,湧出的甘泉。《詩·陳風·衡門》:“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呼庚呼癸:軍糧的隱語。原為軍中出糧的人相約呼喊之語。後比喻向人告貸或乞人幫助。
嗟來之食。《禮記‘·植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後因以“嗟來之食”表示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東方朔(前154--前93),西漢文學家,武帝時為大中大夫,性詼諧滑稽。
疲彳耍:精神不振,軟弱濉散。彳耍,弱。
震旦:古代印度人稱中國。在佛教經籍中譯作震旦。
倭:古代稱日本為倭。《漢書·地理誌下》:“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
顏可汗:即“汗顏”,臉上出汗。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後常用來表示羞愧的意思。
部民:管轄的百姓。
可知已:即“可知矣”。
嘉禾章、文虎章:袁世凱稱帝時所頒發的勳章。
薪可臥、膽可嚐:即“臥薪嚐膽”。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反(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好嚐膽,飲食亦嚐膽也。”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後常以形容刻苦自勵,誌圖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