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車屬於自行車中的“另類”,希望通過雪地孤星的介紹,車友們對其能一個初步的了解。
本篇推薦的自行車俱樂部、車行、住宿點,都是在車友們的騎行中,常常為車友們提供切切實實幫助的可依賴的“家”。我們感謝之餘,也希望它們是我們騎行路上永久的堅強後盾。若某個“家”不再是“家”了,懇請車友們告訴我們,本書再印時予以刪除。若車友們發現了新“家”了,也懇請車友們告訴我們,本書再印時添加上來。
隨著騎自行車旅遊、自行車運動的發展,自行車俱樂部、自行車論壇非常地多,其中既有自行車旅行網、風雲單車這樣被車友們視為“每天必須報到”的網站,也有不斷地新增的網站,我們在編撰的過程中,疏漏難免,肯請各位讀者、車友查缺補漏,並告訴我們,我們在圖書再印時一一更新。
我,雪地孤星,和我的躺車
我與躺車有著不解之緣,從2006年初到現在,已經快4年了,從最開始的興奮憧憬,到後來的親自製作,期間的酸甜苦辣不計其數,“痛並快樂著”這個詞用在我身上很適合。很慶幸,通過“躺車”這個平台,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好多都由車友變成了朋友,我想這已經是一種超越了。
很高興,能通過此書與更多的朋友相識。
躺車的曆史
躺車,顧名思義,屬於“躺著騎”的自行車,其對傳統騎姿的顛覆,特異的車身造型,都是對人的傳統觀念和感官的一種挑戰和刺激。躺車源於歐洲,從最初的粗糙簡陋的設計和造型,逐漸發展到現在的相對完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了。躺車的結構可謂五花八門,有二輪、三輪等,國外稱之為Bents,意思是斜躺、臥式自行車,而我們國內愛好者將其統稱為“躺車”。
1933年,法國人查爾斯·莫切特(Charles Mochet)製造了名為Velocar的臥式自行車。在1933—1938年間,職業車手佛朗西斯·福爾(Francois Raure)騎著Velocar創造了英裏和公裏的極速紀錄。1933年7月7日,佛朗西斯·福爾在巴黎打破了沉寂了20年的44.247公裏的紀錄,他的新紀錄是45.055 公裏。
但不幸的是,福爾的新記錄在主管自行車比賽的國際自行車聯合會成員中引起了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到底Velocar算不算是自行車以及這個記錄的合法性。1934年2月,國際自行車聯合會撤消了福爾的記錄同時禁止一切臥式自行車和其他基於空氣動力學而設計的機車參加自行車比賽。
由於這種爭議的產生,國際自行車組織的拒之門外,躺車便被打入了冷宮,雖然躺車已經經過了漫長的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但給人的印象依然是旁門左道,不正統。因為市場小,廠家不屑參與,這些問題從某種角度講,嚴重地限製了躺車的發展。
即使是這樣,仍然有一些躺車愛好者不遺餘力地參與,相對“立車”(山地車、公路車、折疊車等,我們暫且統稱為立車)而言,規模還是比較小。目前,躺車愛好者主要集中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一小部分群體,躺車也不乏精品的出現,比如Optima、挑戰者等的優秀設計層出不窮,但這些品牌都集中在歐美。
相對來說,國內躺車愛好者不多,這主要是受傳統思維模式以及收入的影響,躺車的騎姿怪異,身體斜躺,雙腿前伸,令很多人感到不雅,老百姓很難接受。躺車購買來源基本局限於國內DIY愛好者的作品,拋開散落在民間的DIY者不談,大家熟知的躺車製造者不多,不過可喜的是,經過近三四年的發展,國內躺車風氣越來越濃厚,躺車愛好者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湧現,更多的人認識了躺車,並喜歡上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