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一定難度,難度較大騎遊線路(5~10天)(1 / 3)

關於青藏線、川藏線和唐蕃古道的說明:雖然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是不太適合在高原上騎行(詳情請向專業醫生谘詢),但我們的感覺是:騎行這三條進藏的路其實並非難事。用東東的話說:“騎車去拉薩,隻要你有時間,你就去吧。”事實的確如此。車友中,上至六旬老人,下至十二三歲的孩子,騎行在這3條線上的,每年數都數不過來。但我們強烈建議兩人以上同行。

本部分推薦的“拉孜—獅泉河(阿裏)”、“阿裏—喀什”和“拉薩—珠穆朗瑪大本營”3條線路建議騎行者量力而為,且要兩人以上同行。

At least 2 persons group is highly recommended, please feel fre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nd difficulties during your trip, we would more than happy to assist you as much as we could.

“天路”騎行——青藏線

西寧市—拉薩市,約1965公裏,約24天;格爾木市—拉薩市,1155公裏(碼表距離是1184公裏),9~12天。)

Riding on Qinghai-Tibet Road (from Xing to Lhasa, about 1965km, 24days; from Golmod to Lhasa, about 1155km, 9-12days)

線路推介:東東、雨兒、WhaleRider、Surpass、一葉知秋、任域、龔麗華。手機:13439712909 QQ:695813105。

全線消費預算 BUDGET 800~2000元(不包括乘車費用和景點門票費)。沿途最大的消費點是西寧、格爾木和拉薩;最大的開銷是吃、住。

“天路”特點 FEATURES 騎行青藏線是沿著青藏公路騎行,公路裏程1937公裏。一般情況下,全程騎行24天比較輕鬆,若趕時間的話可按照我們下麵的攻略適當調整。很多車友選擇從格爾木開始騎行,行程約1155公裏,12天到拉薩。若趕時間的話,9天也能騎完這段路。

這一路幾乎都在海拔4500米以上騎行,海拔之高和阿裏地區差不多,因而被稱為“天路”。除漢族外,這一路最多的是藏族、回族和撒拉族。回族和撒拉族絕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沿途的小飯館(兼有雜貨鋪和小旅館的功能)多是他們開的。過雁石坪後,藏族人開始多起來。藏族人多信奉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屬於大乘佛教。寧瑪派的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師和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是藏傳佛教的兩個重要人物,藏區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佛像。

騎行的最佳時間 TIMING 7~8月中旬。雪頓節(藏曆六月三十日)和賽馬節(藏曆六、七、八月)是這段時間可以趕上的比較大的節日。可根據藏曆適當地安排一下行程。過8月20號以後昆侖山到拉薩段就常常會遇到風雪天氣了。

騎行準備 GET YOURSELF READY

○ 車友驛站

推薦:西寧的車棚俱樂部,夢海的格爾木驛站,卡戒拉薩驛站。具體聯係方式請參見“共享篇”。托運自行車的方法請參見“基礎篇”(見○○頁)。

○ 本線路適合山地車、旅行車或躺車騎行。

在格爾木夢海的驛站把自行車調整到最佳狀態,出格爾木直到拉薩都沒有正規的修車鋪,除掌握簡單的修車技術外,需攜帶內胎、補胎工具組合、內六角、活絡扳手、剪刀、氣筒、組合工具。途中若自行車“出狀況”,可與夢海或卡戒聯係。

走藏地學會三句藏語就可以了:其一“紮西德勒”,意為“吉祥如意”。一句“紮西德勒”能讓任何人笑意盈盈。其二“圖切吉”,意為“謝謝”。其三“敏度”或“毛(三聲)之敏度”,意為“沒有零錢”。

○ 頭盔、手套、騎行褲、束褲帶、馱包、分體式雨衣、鞋套、碼表、護膝等,請參見“基礎篇”。

穿衣指數 DRESSING 7~8月單褲、秋褲、薄羽絨背心、薄棉衣或擋風的夾衣、長袖單衣、抓絨衣或夾衣或薄毛衣、低幫旅遊鞋。

藥品 MEDICINE 參見“共享篇”高原反應的相關內容。

戴頭盔前最好先戴個小帽子,一是防塵土,二是高原的風很“硬”,戴上小帽子可以防止風吹得頭疼。若可以喘得上來氣的話,麵部再罩塊魔術頭巾最好不過了。

其他 OTHERS 睡袋、手電(晚上上廁所必備)、證件(身份證、學生證、教師證、老年證等其他有效證件)、郵政儲蓄卡、IC卡(全國通用的)、地圖、刀具、餐具、打火機、針線包、繩子、垃圾袋、防曬霜/隔離霜(SPF30或以上)毛巾和洗漱用品、濕紙巾和口袋書(如果你喜歡讀書的話)。

很可能很長一段路都沒辦法痛快地洗漱,女士們最好帶上專用濕紙巾。

吃 EATING

兵站和小飯館的早餐多在早上8:40到9:00才開,所以要在前一天準備好第二天早上吃什麼。那曲、當雄等相對而言比較大的地方的賓館早餐開得都比較早,且對外營業。

餐具最好準備一個不鏽鋼的帶耳的飯盒,可兼做小鍋用。氣罐不能帶上火車、飛機,可在西寧或格爾木買。

這一路多以清真飯(麵食)為主,水果貴且格爾木到五道梁段幾乎買不到。可準備一些火腿腸、午餐肉之類的袋裝食品,帶些茶葉、速溶咖啡、果汁粉、速衝湯料,士力架、花生、巧克力和能量棒可擇一二。

住 ACCOMMODATION

兵站 兵站是性價比最高的“賓館”。旺季一般情況下最貴30元搞定,對學生還有“優惠政策”。住兵站可以在兵站吃飯,10~15元/頓,絕對比在外邊飯館吃得花樣多、經濟又衛生。兵站裏有軍醫,就醫方便。

道班 有公路的地方就有道班。道班的衛生條件與兵站相比略遜一等。住宿費5~30元/晚(5元是對學生的優惠)。

飯館 飯館、客棧、小賣鋪三位一體是唐蕃古道、青藏線及其他進藏線上的特點。所謂客房不過是小飯館裏隔出來的一間或幾間偏房,衛生條件與兵站、道班都沒法比,價格10~20元。

保護站 保護站基本上都是20元/晚。鑒於保護站的特殊性質,最好不要砍價。一些保護站提供廚房,可以自己下廚秀廚藝。不過,在高原做大米飯要用高壓鍋做,土豆、豆角之類的菜要先用水焯一下再下鍋炒,否則很難熟透。重要的是,離開的時候留下夥食費——千萬不要以“人家不要”為借口白吃白喝。

□ 具體騎行攻略 PLAN

西寧市(海拔2261米)—湟源縣(海拔2626米)—日月山(海拔3520米)—倒淌河鎮(海拔3456米),102公裏。

西寧到湟源的51公裏全是極緩的上坡。說它“極緩”是和湟源到日月山口40公裏的緩上坡相對而言的。

上日月山口前4公裏的強上坡騎行和推車速度貌似區別不大,但推行卻可以節省不少體力。緩緩地推著車,路邊純綠的山、純綠的青稞地,和那些純粹的豔陽下幾近透明的綠葉慢鏡頭般走入眼簾,心如百靈鳥般歡快地鳴唱!

過日月鎮不久,雪山如期而至。15公裏下坡“爽”至倒淌河。不過,“爽”的同時千萬別大意——路的一邊是懸崖,安全第一。

倒淌河,甚至整個藏區的特產都差不多,但不要在倒淌河這樣的旅遊景點購買,犛牛肉幹、肉鬆、犛牛糖果等同樣的東西比西寧要貴得多。

午飯可在湟源解決,晚飯到倒淌河解決。

倒淌河鎮國營旅社,倒淌河招待所或家庭旅館,10~20元/人。

倒淌河鎮(海拔3456米)—江西溝鄉(海拔3200米)—黑馬河鄉(海拔3214米),116.2公裏。

倒淌河是唐蕃古道(214國道)和青藏線(109國道)的分界線。

這一天與青海湖環湖路線相同,一路平坦的柏油馬路,一路的碧水藍天,一路黃油油的油菜花……

倒淌河到江西溝約67公裏。

午飯在江西溝解決,晚飯在黑馬河解決。

糧站招待所,10元/人,交通招待所,15元/人。

延展線路:

黑馬河鎮的岔路口有一條通向鳥島的公路,約70公裏。可去鳥島然後再按原路返回黑馬河,或直接從鳥島接著往前走。

黑馬河鄉(海拔3214米)—橡皮山(海拔3817米)—大水橋(海拔3200米,41.8公裏)—茶卡鎮(海拔3104米),80公裏。

這一天要過青藏線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山——橡皮山。一出黑馬河便是上坡,約8公裏後到山腳下,開始可怕的“Z”字形的盤山路,近40~50度的大坡非常消耗體力,直到海拔3817米的橡皮山口。

之後是連續12公裏的大下坡和N多的小下坡直到大水橋。過大水橋後,除了灌木叢,竟有一片樹木,再騎41.8公裏後到茶卡。越接近茶卡,路邊的白色越重。快到茶卡時有一個野駱駝養殖場,不過,漫山遍野的牛和羊漸漸少了。

午飯在橡皮山解決或自帶,晚飯在茶卡解決。

青鹽招待所,10元/人。

延展線路:茶卡鹽湖和曬鹽場

茶卡的蒙語意思是“鹽湖”。從茶卡鎮到鹽湖11公裏,騎車去或搭車去都成。鹽湖的太陽反射很強烈,去時一定記得戴墨鏡。

茶卡鎮(海拔3104米)—旺尕秀埡口(海拔3672,33.4公裏)—夏日哈鎮(海拔3158米)—都蘭縣(海拔2807米),128公裏。

這一天的路非常難行。

越往西走越接近柴達木盆地的邊緣,茫茫戈壁取代了肥美的草原牧場。出茶卡33.4公裏後開始爬旺尕秀山的漫漫長坡,20公裏內海拔上升了700米。過旺尕秀埡口,依然是起起伏伏以上坡為主的路。

騎行110公裏到夏日哈之前沒有固定的食宿點,隻有零星的帳篷點。夏日哈距離都蘭10公裏。109國道就是沿著都蘭沙漠伸展,無邊的沙海吞噬了生命,一片荒蕪!

午飯自帶,晚飯在都蘭解決。

甘肅旅社(109國道邊), 10~15元/人;都蘭縣招待所,15元/人;西部賓館,15元/人。

都蘭的蒙語意思是“溫暖”,曾為吐蕃屬地,因絲綢之路從這兒路過而被稱為“南絲綢之路”。資料記載“109國道沿線附近就有諾木洪塔勒他裏哈、塔溫他裏哈、灰山、巴哈莫力岩畫、魯絲溝岩刻畫等古文化遺址和千餘座唐蕃古墓葬”,我們急著趕路留下了一份遺憾。

都蘭是出西寧後最大最好的地方了,有網吧——雖然網速很慢。

從茶卡起到格爾木都比較幹燥,每天要帶充足的水。

都蘭縣(海拔2807米)—香日德鎮(海拔3093米)—烏蘭山(海拔3088米)—脫土山(海拔3036米)—巴隆鄉(海拔2971米),100公裏。

出都蘭,聽著水渠的歡歌上上下下騎行約57公裏就到了“樹木繁多的村莊”香日德鎮。出了香日德鎮就到柴達木河。約12公裏後翻烏蘭山,過烏蘭山約9公裏後翻脫土山,這兩座山很容易騎過。出脫土山後一種下坡,約1公裏後可見去巴隆鄉的指示牌,順著109國道1.5公裏後即可看到路邊的旅館。

出香日德直到格爾木都是戈壁灘,難有補給。

出香日德後風景都很一般,很多車友選擇從這兒搭車到格爾木(約25元),這樣可以省出2天的時間。還有的車友幹脆從茶卡搭車去格爾木(約40元),這樣可以省出4天的時間。從諾木洪搭車到格爾木約15元。

午飯在香日德解決。晚飯在巴隆鄉解決。

路邊旅館,10~15元/人。

巴隆鄉(海拔2971米)—宗加鄉(海拔2870米)—諾木洪鄉(海拔2590米),110公裏。

這一天依舊沒有好風景。出巴隆鄉約50公裏到宗加鄉。不要順著指示牌往裏騎,而是順著109國道出宗加鄉。宗加常常刮風——戈壁上的風有些硬。騎行約52公裏到諾木洪工區,再往前騎8公裏即到諾木洪鄉。

午飯在宗加鄉吃。晚飯到諾拉木洪解決,小飯館亦是小旅館。

路邊小飯館,5~10元/人。

延展線路:

諾木洪鎮離諾木洪遺址很近,可包私營的北京吉普車前往遺址,來回約40元。諾木洪有住宿點。

諾木洪鄉(海拔2590米)—大格勒鄉(海拔2780米,77公裏)—格爾木市(海拔2815米),144公裏。

雖然依然沒有特別的風景,但可稱得上是舒服的一天——全天以平路為主,騎行77公裏到大格勒鄉。出大格勒鄉約5公裏翻過一座小山,一路下坡約40公裏到格爾木。

午飯在大格勒鄉解決,晚飯到格爾木吃。

格爾木(海拔2815米)休整。

地處大西北的格爾木海拔2815米,街道卻很有“淺渚波光雲影”的味道。城區的每一條街邊必有細水與花兒相攜。若不是街頭盆栽的花脫不去的豔粉,真以為是在江南小城呢。

格爾木不大,市中心、八一路上的一些賓館性價比都比較高。格爾木賓館/招待所、順發旅社、黃河招待所。

位於昆侖路上的格爾木賓館是格爾木市唯一的一家星級賓館,也是格爾木第一家涉外賓館,1號樓標準間(雙人)150元/天;2號樓(即政府招待所)標準間60元/天~80元/天不等。聯係電話:0979-8412061。

順發旅行社在昆侖廣場附近,20元/人,比較幹淨,但洗澡需自己到外麵解決。

黃河招待所兩人間40元/天。可24小時洗熱水澡,但衛生條件不好。

格爾木是藏前的最後一個休整地,在以後的騎行中,會發現吃、穿、用各類物質都是從格爾木運出的,所以一定要在格爾木備齊一切:小到衛生用品、護膚品、藥品、氣罐、IC卡,大到衣物。

出格爾木後最近的一個可以寄東西的郵局和可以洗澡的地方是沱沱河,最近的一個網吧在當雄。

出格爾木後最近的賣新鮮水果的地方是五道梁。

出格爾木後最便宜、最方便的電話是IC卡電話。

延展線路: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天然鹽湖。僅鹽儲量就可供全中國人吃一萬年!去察爾汗鹽湖途經萬丈鹽橋——一段用鹽鋪就的類似柏油馬路的路。

汽車站有旅遊大巴到察爾汗鹽湖。從格爾木市區到鹽湖約1小時車程。

去鹽湖的最佳時間是7~8月。

格爾木市(海拔2815米)—納赤台鎮(海拔3600米),94公裏。

出格爾木11公裏,雙車道的109國道替代了四車道的市內公路。格爾木峽穀即便是夏季也一片荒涼,茫茫砂石難見一絲的綠。高原的太陽卻異常熱情,烤得藍天萬裏無雲之後又一點點烤幹了我們體內的水分,鼻孔、嘴,甚至連眼睛都在太陽的撫摸下幹澀難擋,自行車與路麵親密快速接觸發出“嗡嗡”的聲音打破了遠山的寂靜,從身邊經過的卡車短暫地壓住自行車的“嗡嗡”聲,與我們、自行車一起組成了荒原的流動風景。

騎行約47公裏到大幹溝,大幹溝加油站是到納赤台前唯一的一個補水點。出大幹溝約12公裏到小幹溝。

這一天從格爾木到納赤台海拔上升了近800米,一路緩坡。

午飯自帶。晚飯在納赤台唯一的飯館“如意川味飯莊”解決。

位於109路邊的納赤台水文站,非常幹淨。15~20元/人,有熱水洗漱,涼水不夠可自己泵。納赤台兵站費用比較貴,50元/人。

出水文站沿著玉帶般的奈金河前行約50米便到了著名的“昆侖神泉”,泉水甘洌清涼,全年恒溫7℃,免費舀!

納赤台鎮(海拔3600米)—西大灘鄉(海拔4100米),38公裏。

為了能觀昆侖山主峰玉珠峰的日出,這天隻騎38公裏住在西大灘。建議不趕時間的車友在西大灘休息半天,以適應高原環境。

出納赤台的12公裏的強上坡,到西大灘海拔足足上升了500米!經過青藏鐵路第一高橋——三岔河大橋離西大灘就不遠了。

午飯、晚飯都在西大灘吃。

甘肅永登人開的“蘭州龍泉人家”是西大灘唯一一家漢式餐館,亦是西大灘最好的旅館。龍泉人家往西約30米的一家清真小飯館也很幹淨。他家還能打長途電話,1元/分鍾。西大灘的住宿費都是10元/人。

延展線路:可搭當地人的車去玉珠峰營地轉轉,一般不收搭車費

玉珠峰又名“可可賽極門”(蒙語意為“美麗而危險的少女”),是東昆侖山脈主峰,海拔6178米。它是自青藏線進藏能看見的第一座有常年冰川的真正雪山。清晨,蛋黃般的朝陽如涉世未深的少女,帶著處子的清香無所顧忌地在第一抹晨曦時出現在天際時撲入白晝的懷抱,給雪山織了一層仙境的錦!真是美極了!

西大灘鄉(海拔4100米)—昆侖山(32公裏,海拔4767米)—不凍泉保護站(23公裏,海拔4600米),55公裏。

一出西大灘便是悠悠長長的上坡,距昆侖山口1公裏處坡巨陡。

一過昆侖山口就進入了青海省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出昆侖山口下坡了不到1公裏便又是2公裏的強上坡,加油!

停在不凍泉是為了看傳說中永不結凍的泉水——不凍泉,可惜不凍泉現在連遺跡都難尋了。

午飯自行解決。晚飯在不凍泉民和飯館解決了。此飯館亦可住宿(衛生條件一般)。

紮西客棧是不凍泉最好的“星級賓館”,20元/人。

1997年年底,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成立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藏線有不凍泉、五道梁、沱沱河、索南達傑4個保護站,位於二道溝的沱沱河保護站是住宿條件最好的。

可可西裏(意為“美麗的少女”)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麵積4.5萬平方公裏,被稱為“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不過,這片無人區並非真的無人,因用藏羚羊絨織成的“軟黃金”沙圖什日益走俏,每年約2.5萬隻藏羚羊被偷獵。傑桑·索南達傑於1992年組織成立治多縣“西部工作委員會”,先後12次進入可可西裏無人區,成為可可西裏野生動物保護第一人。1994年,索南達傑與18名持槍偷獵者對峙,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的妹夫紮巴多傑找到他時,發現他仍保持著換子彈的姿勢——他已被可可西裏-40℃的風雪塑成一尊冰雕!昆侖山口,幾乎是寸草不生,帶著一分蒼涼的美。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索南達傑紀念碑前鬆枝和糌粑燃起的青煙扶搖直上藍天,透過這煙霧,索南達傑永恒地、年青地微笑著……

不凍泉站(海拔4600米)—索南達傑保護站(33公裏,4479米)—五道梁鎮(55公裏,4670米),88公裏。

從不凍泉到索南達傑的路況十分地好,且全是下坡,遠遠地看到的紅房就是索南達傑保護站了。大概是因為索南達傑的名氣,索南達傑站的展室是可可西裏保護站中唯一對外開放、亦是唯一布展的展室。

五道梁是出格爾木後最大的住宿點了,飯館也比較多,可以買到蔬菜、水果、火腿腸、軍用豬肉罐頭等。商鋪裏還可打長途電話,1元/分鍾。

和沿途所有的兵站一樣,五道梁兵站房間內亦會在晚上十點定時自動放氧氣。我們當時不明就裏。實際上這一路騎過來,“皮實”的肺早已適應缺氧的狀況,此時吸氧,直接的後果就是第二天很不舒服,兵站的人說我們“醉氧”了。

離開索南達傑站,一馬平川。可可西裏大草原美輪美奐。低低的、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白雲蜷伏在或湛藍或深藍或粉藍的天幕裏,或展或舒,似乎伸手便可把白雲那一盈溫柔握到手心裏。遠處的山或淺或黛或綠或紅,一條一條地相間著、卷裹著微紅的沙和著細風不由分說地撲麵而來,紫色的高原菊亦舞者般搖曳著,田鼠不時地從草地上不緊不慢地穿行著,野犛牛則隻是遠遠地凝視著我們……我在心裏祈禱著:願天地間的生靈,按造物主的旨意,生生不息。

楚瑪爾河橋下有87個為藏羚羊遷徙而設的橋洞,青藏鐵路沿線90%的藏羚羊都從這座橋和五北鐵路橋下遷徙而過,界時的場景可用“蔚為壯觀”來形容,可惜這種“蔚為壯觀”隻發生在藏羚羊進入可可西裏腹地產羔的6月和回遷的9月。

過楚瑪爾河橋後爬過五道山梁,過了那段“臭名昭著”凍土爛路,五道梁鎮便到了。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兵站吃,10元/人,六個菜,饅頭隨便吃,稀飯隨便喝。

住五道梁兵站。30元/人/晚。熱水自己到食堂去打,比較方便。

五道梁鎮(海拔4670米)—風火山口(74公裏,海拔5150米)—二道溝站(沱沱河保護站,17公裏,海拔4728米),91公裏。

出五道梁和進五道梁一樣都有一段凍土爛路狂顛“屁屁”,強上坡15公裏。過風火山口時常會趕上下雨、頂風,給騎行帶來很大困難,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隻要遠遠地看到風火山口殘破的經幡,山口就不遠了。過風火山口17公裏的狂下坡,“爽”至二道溝沱沱河保護站——提前檢查一下車閘,注意控製車速。

午飯自帶,晚飯在沱沱河保護站自己做——想吃什麼做什麼,但請注意節約用水,離開時一定要留下飯費。

位於二道溝的沱沱河保護站,20元/人。除了保護站,還可以住道班,費用從5~20元,5元是給獨自騎行的學生的標準。

二道溝站(沱沱河保護站,海拔4728米)—烏麗站(海拔4330米)—沱沱河鎮(海拔4543米),63公裏。

路邊的風景沒有太多的變化,起起伏伏以降為主的騎行非常輕鬆。過烏麗後以下坡為主。新沱沱河大橋是長江的源頭,日落與日出都非常地美。沱沱河彙合曲麻河成為通天河,流入四川、雲南後便稱為金沙江了。沱沱河橋北的一個巨大的圓形緩坡,那裏有長江源紀念碑。

沱沱河鎮海亦是青藏線上的重要驛站,可在這兒買些水果、找個浴室清理一下個人衛生,睡至自然醒。當然沱沱河的日落與日出都美得令人窒息,“色”驢千萬不要錯過機會。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沱沱河解決。

郵局招待所,13元/人,記得和老板說要漢民住的房子,因為和藏民混住有可能不太適應。

沱沱河鎮(海拔4543米)—開心嶺(海拔4773)—雁石坪鎮(海拔4712米),90公裏。

一出沱沱河便是近18公裏的上坡至開心嶺。過開心嶺後基本是下坡為主、平路為輔至通天河沿,路在山穀裏盤著走,風景很美。藏野驢、藏羚羊頻頻出鏡。過通天河後,偶有小起伏至雁石坪。

雁石坪治安不太好,天黑後盡量不要出門。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雁石坪解決。

雁石坪在通天河轉彎處依山而建的一個小鎮子,從這兒開始有了藏地的色彩。道路管理局20元/人。

雁石坪鎮(海拔4712米)—唐古拉兵站(海拔4980米 65公裏)—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47公裏)—頭道班(10公裏,海拔5100米),122公裏。

唐古拉兵站是青藏線海拔最高的兵站,現在這個地方已改名叫唐古拉溫泉了。從頭道班到安多122公裏,體力跟不上的話可住在唐古拉兵站(30元/人)或路邊的小飯館(10元/人)。住唐古拉兵站還有個好處:看落日。這兒的落日極美,雪山披著一層金色,純淨又典雅。

從唐古拉兵站到唐古拉山口是47公裏的漫漫長上坡,其中近30公裏小上坡,15公裏中上坡,近3公裏大上坡。過唐古拉山口後的凍土路破損程度和進出五道梁時差不多,騎行約10公裏即可看到道班特有的黃色房子——青藏線上海拔最高的道班頭道班到了。

到唐古拉山口的時間不超過下午五六點的話,會在山口處遇到賣雪蓮花的小姑娘。唐古拉山口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線,一過唐古拉山口風景截然不同,羌塘大草原的綠色豪放地展現在我們麵前。貼地長著的草陡然變成了草甸,柔和潤澤。

午飯都要自理,晚飯分別在兵站或頭道班吃。

住頭道班,15元/人。

有的車友把第16、第17天調整為:第16天雁石坪—唐古拉兵站;第17天:唐古拉兵站—安多。

頭道班(海拔5100米)—小唐古拉山(又稱為“頭二九山”或“托糾該拉山”,海拔5010米)—安多縣(海拔4706米),78公裏。

在高原騎行非常耗體力,尤其是前一天剛騎行了100多公裏後,這一天的騎行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過頭道班後約10公裏下坡,之後便是20公裏的強上坡直到海拔5010米的小唐古拉山口(頭二九山)。這段上坡很有意思:上一段坡後相對平緩一段,再上一段坡又相對平緩一段。

過小唐古拉山後在山穀底盤行,上上下下起伏較大,拐彎也比較急,看風景的同時一定要多多留意這些拐彎——青藏線上的貨車司機開到這兒時個個都疲憊不堪了,你必須“防”著他們點兒。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安多解決。安多的小飯館依然以清真飯館為主。

路邊就有住宿的小旅館或小飯館,10~15元/人。

安多縣(海拔4706米)—申格裏貢山口(安多山口,海拔4881米)—二(兩)道河兵站(海拔4500米),65公裏。

出安多過一片約9公裏的河灘地,申格裏貢山(當地人叫“安多山”)拔地而起,8公裏的上山路是騎行者的噩夢。過山口後還會經過N個大上坡,起起伏伏約50公裏之後才痛快地開始下坡路。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二道河吃。

可住兵站或牧民家裏, 10~15元/人。

二(兩)道河兵站(海拔4500米)—那曲縣(海拔4514米),73公裏。

二道河到那曲一路近乎平坦的大道,中間僅有幾公裏的起伏,進那曲前有約20公裏的下坡,享受!

那曲是青藏線和唐蕃古道(317國道)的交彙處,也是出格爾木後最繁華的食宿點。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那曲解決。

大概因為最佳的騎行季節恰逢那曲的賽馬節期間,那曲的住宿比較貴,最便宜的小旅館也要20元/人/天。賽馬節期間還有很多帳篷旅館,也可住宿。街上有公共浴室。

那曲縣(海拔4514米)—古露鎮(海拔4702米),91公裏。

那曲到古露路況非常好,隻是在進古露前20公裏有點緩上坡。從那曲到當雄常可看到藏族婦女和孩子在路邊賣蘑菇、酸奶,累了可以坐下來喝點原汁原味的酸奶——酸極了!蘑菇可以買了請小飯館幫忙加工。

午飯自己解決,晚飯在古露吃,川菜、拉麵、藏餐都有。

路邊小旅館,價格15元/人。住藏民家,價格10元/人。

延展線路:

沿109國道出古露約10公裏處左手邊有個牌子——卓瑪峽穀。據說卓瑪峽穀是納木錯的母親,美麗非凡。從路邊騎進入卓瑪峽穀風景區約10公裏,風景區南北走向,全長約15公裏。若準備轉卓瑪峽穀,建議在古露停一天。

古露鎮(海拔4702米)—當雄縣(海拔4307米),74公裏。

古露到當雄的路起起伏伏,後一半路下坡比較多,非常輕鬆的一天。

當雄縣休整,去納木錯。

當雄的吃、住推薦兩個地方:一是當雄兵站,二是當雄兵站對麵的金珠賓館。

當雄兵站很正規,房價是30元/人,外加免費提供1間房子放自行車。兵站實行自助餐製,10元/人,葷素兩排菜、米飯、饅頭、湯、稀飯自選。

金珠賓館100元/三人間,房間內有廁所、浴室。一大早就供應早飯,且對外開放。20元/2人,5碟小菜、1盆南瓜粥、7個銀絲饅頭外加2個煮雞蛋。

當雄浴室多多,兵站門對麵就有兩家,洗澡也非常便宜:沐浴5元/人,木桶15元。

延展線路:納木錯

去納木錯最好包車,出當雄兵站,對麵的丁字路口有很多當雄本地的司機拉活,無論是吉普車還是桑塔納,含門票50~100元/人,價格幅度取決於包車的人數和時間。若坐旅遊車的話,則除了車費外,還得另付80元/人的門票費。

納木錯景區沿途及紮西半島吃住都很方便,20~50元/床。若準備在納木錯住宿,可從當雄帶些零食做早點。

納木錯湖麵海拔4718米,麵積約1920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與羊卓雍錯、瑪旁雍錯並稱為西藏的三大“聖湖”。藏族人認為納木錯是一位溫柔的女神,她已風情萬種地在勇猛的男神念青唐古拉山雪山腳下臥了7000萬年。傳說有2800位仙人居住的紮西半島又名“吉祥島”、“愛情島”,是納木錯五個半島中最大的一個,亦是唯一對外開放的一個。

當雄縣(海拔4307米)—念青唐古拉山口(海拔4620米)—羊八井鎮(海拔4284米),84公裏。

我們騎了13分鍾才騎出當雄縣城,緊接著就是一段不小的上坡,下去後騎行1~2公裏又開始上坡了——漫長的看不到頭的坡,坡頂是個不知名的小山口,沒有路標牌。騎行50公裏後到念青唐古拉山口——這是進拉薩前的倒數第二座山。

出唐古拉山口下坡最多不過1公裏便開始爬坡,過多拿拉山口後才算徹底地結束了青藏線的大上坡——一路大下坡至羊八井,一定注意控製速度!

在羊八井將見到出格爾木後的第一棵樹!

羊八井最顯眼的便是路邊兩排小飯館,看上去非常的幹淨,且是一溜的川菜。

羊八井兵站和道班常常客滿,路旁的小飯館“崍山飯館”價格20元/人,老板娘廚藝甚佳。

延展線路:

出當雄76公裏到羊八井路口時往右轉,行約6公裏到溫泉。這段路的路況不好。

羊八井鎮(海拔4284米)—德慶鄉(海拔約4000米)—拉薩市(海拔3650米),78公裏。

最後的78公裏應該是整條青藏線上最爽的一段——在不頂風的情況下。騎行在堆龍曲峽穀中,路兩邊碧色的山巒起伏,綠樹碧草,整個一天然氧吧。一路下坡,騎至3866裏程碑便進入了著名的拉薩林陰大道,這條10公裏長的林陰大道是青藏線最後的路程。

初到拉薩建議多吃蔬菜、水果,拉薩的西紅柿、黃瓜味美價廉。拉薩處於高海拔地區,能量消耗大,適當吃些糖可以保持血糖的穩定,防止低血糖,利於恢複體力。拉薩的犛牛酸奶(不要買瓷瓶或紙瓶的)、藏麵、酥油茶、甜茶、炸土豆塊、涼粉餅一樣都不能放過!

住卡戒驛站。卡戒驛站位於於北京東路10號東措國際青年旅館(因其名字太長,被“驢”友們自動簡化成“東措”了)內,聯係電話:0891-6338739,13298981875,多人間25元左右起。做義工的話,包食宿(具體要求與卡戒聯係)。

八廊學旅館於北京東路8號,出東措東行約30米。雙人間40元。聯係電話:0891-6323829, 6338040,13908915605。

○ 玩轉拉薩

玩轉拉薩的時間沒有計在騎行青藏線內。拉薩比較適合漫步。去旅遊景點的話,騎自行車不太方便——沒有正規存自行車的地方。 我們騎車轉時,隻有色拉寺的工作人員肯幫我們看車。

去拉薩,這幾個地方一定要去: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八角街。

1天遊玩線路:

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八角街—瑪吉阿米(或其他吃藏餐的地方)—布達拉宮夜景。

2天遊玩線路:

第一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排隊領取購買布達拉宮門票的號。其他同“1天遊玩線路”。第二天這樣走:布達拉宮—藥王山觀景台—魯普岩寺院—羅布林卡—哲蚌寺—乃瓊寺。

景點簡介 SCENIC SPOT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門票100元/人。票隨到隨買,一張票可以用N次。請大昭寺裏的師傅講解,50元/次。

大昭寺始建於唐貞觀21年,是西藏最早的木構建築。“昭”是藏語“佛”的意思,因寺內放有墀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後與小昭寺放的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對換了)而稱為“大昭寺”,意思是“供奉大佛的神殿”。

大昭寺必看: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唐蕃會盟碑、公主柳、大昭寺內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修建圖》)和2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

○大昭寺下午在二樓平台有喇嘛辯經。

○大昭寺室內不讓拍照,但室外可以。

從大昭寺出來到北京路上,穿過馬路,隨便問哪個行人都會告訴你順著哪條小巷走進去便是小昭寺了。票價20元/人。

小昭寺因初建是為了放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的,故多由漢族工匠建造,比大昭寺更多了些漢地風格。金城公主再嫁入吐蕃後,把文成公主和尺墀公主帶來的兩尊佛像的供奉地調了個位置。小昭寺曆史上幾經火焚,現存的小昭寺的建築隻有底層神殿是早期的建築。

色拉寺位於拉薩東北角,門票50元/人。大部分佛殿上午9:00~下午6:30開放,但個別佛殿下午4:00就關閉了。色拉寺依山而建,所以轉寺的過程就是爬山的過程,要穿一雙適合爬山的鞋。

騎自行車去色拉寺的話,進寺前的那段山路對體力頗有考驗。不過,進寺前的路口馬路北麵那家藏餐館的甜茶很好喝,它家門口的炸土豆塊也很香。

色拉寺與大昭寺、哲蚌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廟。色拉寺的寺名來源有2種說法:一是因建寺時山下有一片盛開的野玫瑰(藏語“色拉”)而得名;一是因開始建寺時天降冰雹(藏語“色拉”)。色拉寺由宗喀巴(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弟子大慈法王釋迦益西於1419年所建,是前藏三大格魯派寺院之一。”每晚大昭寺關門時都會看到N多僧人從大昭寺走出來,他們大都住在色拉寺。

色拉寺最出名的是辯經、曬佛。辯經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3:00。曬佛就不容易看到了——每年雪頓節期間才會舉行盛大的曬佛活動,與哲蚌寺遙遙呼應。

除了辯經和曬佛,哲蚌寺的馬頭明王金剛像和《甘珠爾》一定要看。馬頭明王金剛像在四層吉紮倉的護法神殿裏麵。當地人會把頭伸進一個小神龕裏麵,用頭觸那個雕像的基座,還給小孩子用神龕裏的灰把鼻子尖塗黑,據說意為“驅鬼避邪”。《甘珠爾》是佛經不是珠寶。它是永樂皇帝賜予釋迦也失、於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爾》(現有105函),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術印製的藏文大藏經,十分精美。

八角街又稱為“帕廓街”、“八廊街”。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隻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八角街是朝聖者的轉經之路,藏族人稱之為“聖路”。來自藏區不同地方的朝拜者——沿公路磕等身長頭來的、坐火車卡車來的,不同的服飾,不同的語言,不同教派,在這兒彙集。八角街也是旅行者到拉薩的必去之地。因而,八角街是喧囂的——除了早晨7點左右。那時小攤還沒有出來,到大昭寺和轉經的人的腳步聲,及零星開著的數得過來的幾家小飯館飄出的飯香,成就了八角街的寧靜。

如果不想把逛街作為來拉薩的重要目標,除吃的外,送給親戚朋友的東西都可以在八角街搞定。不過,在八角街買東西一定要有一雙慧眼(辨別真假貨)和一顆平淡的心(不貪心,買到假貨也不生氣)。

八角街上的瑪吉阿米餐吧(MAKYEAME)也是“驢”子們到拉薩喜歡去的地方。

“瑪吉阿米”意為“聖潔母親”、“純潔少女”、“未嫁姑娘”或可引伸為“美麗的遺夢”。瑪吉阿米的留言簿是非常的出名,北京出版社還專門將留言簿整理出了本書《瑪吉阿米的留言簿》。

進布達拉宮要注意:○進布達拉宮前先“放水”,一是因為布宮一前一後隻有2個廁所,不要讓“放水”占了寶貴的參觀時間;二是因為布宮的廁所巨“牛”,從深深的洞坑看下去很多人都覺得頭暈。

○記得帶上身份證,進宮前要核對身份證號,不帶身份證則不能進入。

○進入布達拉宮需要安檢,包括指甲鉗等有可能撬下布達拉宮內任何一塊寶石的小工具都不能帶。

○按旅行線路指示牌參觀。參觀時間隻有1個小時,在宮殿內任何地方都不允許停留。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鬆讚幹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布達拉宮占地總麵積36萬餘平方米,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海拔3700多米)、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從鬆讚幹布到十四世達賴的1300多年間,先後有9個藏王和10個達賴喇嘛在這裏施政布教。

布達拉宮分為紅宮和白宮兩大部分。門票100元/人。金頂、西藏文物精品展、靈塔殿要單買票,各10元。允許拍照的房間都標出了照相的費用,40~150元。

旅遊旺季(7~8月)頭天淩晨4:00~6:00就要起來排隊買票,中午12點前能拿到號,第二天上午10:30前去換票,購票時需帶身份證,1人排隊最多可買4張票。

公認的布達拉宮的最佳拍攝地點在布達拉宮外西南藥王山觀景台的白塔上,從這個小門進去,門票2元。若要拍布達拉宮水中倒影,得去布宮後麵的龍王潭公園,票價3元/人。

從藥王山觀景台下來,右轉後沿小路往前走約100米便是魯普岩寺院。門票20元。此寺為鬆讚幹布所建,其神奇之處在於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的佛像為天然生成,後由尼泊爾工匠刻成浮雕。

羅布林卡的藏語意是“寶貝園林”,建於18世紀40年代達賴七世時,後經曆代擴建並成為達賴喇嘛的夏宮。門票60元。藏曆4月至9月,達賴在這裏處理政事,舉行慶典。雪頓節等藏曆節日期間,羅布林卡特別熱鬧,看藏戲表演的,逛林卡的人非常多。《文成公主入藏》往往是在羅布林卡上演的第一部藏戲,也是重頭戲。

哲蚌寺位於拉薩市西北角,與色拉寺遙遙相對。上午9:00~下午5:00開放,門票55元。哲蚌寺建於1416年,色拉寺一樣依山而建,進寺前的一大段坡路比色拉寺還陡還長。

站在路口遠遠望去,山間一片白色的建築群,好像堆積在山坳裏的一堆雪白的大米,便明白哲蚌寺的藏語意思為什麼是“積米寺”了。若從市區坐車的話也隻能到達山腳進山路口處,路口處有中巴載客上山,1元/人。也可搭拖拉機上山,也是1元/人。

哲蚌寺有25萬平方米,加上三麵高山環繞,進寺廟堂依山層層升高,要按著“參觀由此去”的牌子一個殿一個殿的參觀才不會落下景點。位於西北側的措欽大殿(“措欽”是“大法堂”的意思)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築,主要景點:措欽大殿中間的大文殊像和白傘蓋像,右旋法螺,措欽大殿四壁的美奐美侖的壁畫(釋迦牟尼的百行轉圖、人間形成圖、生死輪回圖等等),讓迥瑪(宗喀巴關靜修的地方),強巴佛(未來佛)殿,再有就是措欽大殿旁邊的廚房了。據說它是西藏最大的廚房。哲蚌寺僧人的定額是7700人,想想給這7700人煮酥油茶、燒水做飯,該用多少個廚師、多大的鍋呢?

哲蚌寺的辯經場也十分出名,少數能夠逐級在紮倉和全院性的大辯論中獲勝的喇嘛才能最終取得格西學位。

乃瓊寺實際上是哲蚌寺的屬寺,現在仍是西藏佛學院,門票5元/人。出哲蚌寺可順便去轉轉。作為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每年考中格西學位的喇嘛多出於此。

絲綢南路——唐蕃古道

西寧市—拉薩市,約1899公裏,約31天

Tang Bo Gu Dao is a very classic bike route. It is only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ibet back to Tang Dynasty.

線路推介:東東、雨兒、大貓的淚、水星、北方。手機:13439712909QQ:695813105。

全線消費預算 BUDGET 800~2000元(不包括乘車費用和景點門票費)。

唐蕃古道線路特點 FEATURES 唐蕃古道是西安—寶雞—蘭州—西寧—玉樹(結古鎮)—多普瑪—類烏齊縣—索縣—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全程3342多公裏。

“唐蕃古道”又稱為“迎佛路”、“絲綢南路”。顧名思義,連接唐朝都城西安和吐蕃都城拉薩的路。漢朝時,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隨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古道成為我國古代曆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唐朝以後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在很多騎車人的眼裏,真正的唐蕃古道從西寧開始——從西寧才有了“異域”的風景。我們的攻略亦從西寧寫起。

我們是“驢行”,不是考古,所以,我們並沒有極其嚴格地按照某一史學流派認為的唐蕃古道行走,該路段上文成公主走的某些路段、驛站現已不複存在。

在青海省境內,唐蕃古道的走向和沿線所經站點與青康公路基本一致。過吉多鄉(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線)到類烏齊後,現代人走的唐蕃古道分成了兩條:一條是經丁青—雅安—巴青—索縣—聶榮到那曲,在那曲與青藏公路彙合後到拉薩;另一條是東行到昌都,然後從昌都—幫達—八宿—然烏—波密—八一—拉薩,也就是川藏線。第二條線請參見本書“視覺盛宴——川藏線”攻略。本攻略選擇的是第一條線。即:從西寧走214國道到類烏齊,從類烏齊走317國道到那曲,從那曲走109國道到拉薩。

騎行的最佳時間 TIMING 7~8月中旬。原因同“‘天路’騎行——青藏線”。

騎行準備 GET YOURSELF READY

○ 車友驛站

在出西寧要把自行車調整到最佳狀態,可找西寧的王國章俱樂部。

○ 本線路適合山地車、旅行車騎行。

○ 頭盔、手套、騎行褲、束褲帶、馱包、分體式雨衣、鞋套、碼表、護膝等請參見“基礎篇”。

穿衣指數 DRESSING 藥品、吃住等請參見“‘天路’騎行——青藏線”。

□ 具體騎行攻略 PLAN

西寧(海拔2261米)(本天未計在騎行時間內)。

孬茶和“青海咖啡”是西寧飯館裏常常提供的免費茶。孬茶是鹹的,用磚茶加入鹽(有時還加入草藥)做成。“青海咖啡”是用大麥加鹽做成的茶,顏色和孬茶差不多。孬茶和“青海咖啡”非常暖胃。

青海省的省會西寧古稱“湟中”,市區中心海拔2261米。西寧四麵環山,三川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故古有“西海鎖鑰”之稱,意在“西陲安寧”。現西寧市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

西寧堪稱“夏都”,最高氣溫隻有26℃,晚上睡覺要蓋薄棉被。唐蕃古道往後氣壓低、太陽光強、日夜溫差大的特點在西寧已顯現出來,要多喝水、出門要抹防曬霜。西寧街頭雖已有藏民、藏餐、藏飾,但更多的是回民以及回族餐飲、習俗。

推薦景點: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清真大寺位於西寧市繁華的

東關大街南側的鬧市區。非穆斯林參觀門票5元。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曆史,是西寧市十多萬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星期五的早上回民都會到清真大寺做禮拜,人數之多可以用“壯觀”這個詞來形容。回民做禮拜的時間不允許其他民族的人打擾,平時似乎也不太歡迎其他民族的人參觀。非穆斯林隻能從正門入寺。

莫家街、民主路、水井巷是西寧著名的小吃購物一條街,囊括了西寧所有的好吃的:麵片子、酸奶、羊雜碎湯、羊腸麵、羊脖 、孬茶、“青海咖啡”、八寶茶……

位於火車站邊上的郵政賓館,標準間60元/間。普通間10~15元/人。位於市中心疾控中心附近的西涼驛青年施舍,六人間30元/人;三人間35元/人。

轉塔爾寺約半天時間,若想轉完塔爾寺直接開始騎行唐蕃古道,出西寧後不要走315國道,而是走101省道。之後從塔爾寺沿小路騎行約2.4公裏到湟中縣,再從湟中縣騎行約50公裏到湟源縣。千萬不要走經拉雞山到倒淌河的小路,這條小路十分難行,遠不如前一條路輕鬆。具體攻略參見“‘天路’騎行——青藏線”。

若想專門抽出時間轉塔爾寺,可到西寧體育館旁西門汽車站坐車(到汽車站旁和昆侖橋下找“青AC”車牌的夏利車,這是湟中的車),每半小時就有一趟到湟中的車,車費4元。包出租車也很便宜:一輛車可坐4人,單程5元/人,自己包車20元,往返價都一樣。

延展線路:西寧—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西寧市西南約26公裏的湟中縣魯沙爾鎮,藏語“袞本賢巴林”,是“十萬個佛像”的意思。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始建於明代,與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紮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在全國、甚至東南亞亦享有盛名。

塔爾寺門票80元/人。

到塔爾寺一定要看:善逝八塔、“三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菩提樹、憩石。門口有很多身著藏服的導遊,講解一次40~60元。若對藏傳佛教沒有一定的了解,還是請個導遊為好。

西寧市(海拔2261米)—湟源縣(海拔2626米)—日月山(海拔3520米)—倒淌河鎮(海拔3456米),102公裏。攻略、地圖詳見“‘天路’騎行——青藏線”D1(見248頁)。

倒淌河鎮(海拔3456米)—柳梢溝埡口(海拔3580米)—共和縣(恰卜恰,海拔2600米),70公裏。

倒淌河是唐蕃古道(214國道)和青藏線(109國道)的分界線,唐蕃古道一出倒淌河的景致與青藏線格爾木到那曲段十分相像——日月山一過便是農牧區的分界線,綠色越來越稀淡,大高原的雄渾胸懷一點點坦蕩開來。

從倒淌河到柳梢溝埡口(海拔3580米)約9公裏的路,卻有6公裏都是陡上坡!好在這一天的痛苦隻有這一段。過柳梢溝埡口後有8公裏的下坡路來恢複體力,之後的路起中有伏、伏中有起,悠悠哉哉下午時分便可到共和(恰卜恰)。

午飯自帶,晚飯到共和解決。

住縣委招待所,14元/床。

共和縣(恰卜恰)(海拔2600米)—河卡山口(海拔3900米)—大河壩道班(海拔3700米),117公裏。

出共和,藍天白雲下,絲綢般的雪山如影相隨,一條路由粗而細劃開戈壁灘伸向天邊,空曠的原野隻有自行車輪在嗡嗡作響,騎行約88公裏後到了熱鬧的草原第一鎮——河卡鎮(海拔3200米)。藏區的色彩漸漸擠走了回族和撒拉族的色彩成為了主體——當然,飯館仍是撒拉人的天下。撒拉女人做得饅頭不像城裏白得慘人而是麥子的本色,冒著暄騰騰的熱氣。

若不想再騎的話,河卡鎮有住宿點。

按著盤山路“爬騎”,千萬別走山穀右側的小道——這條小道目測比公路近許多,是因為它陡峭!

出河卡鎮後就開始上河卡山了,盤山路一圈圈蜿蜒通向山頂的經幡。

出山口後是6公裏的下坡至河卡山南的三岔路(一條通往興海),路在河穀裏行進,穀的左邊有水流過,因而多了綠色的草場並因這綠色而多了份生命的氣息,犛牛和羊又開始散落在草地上。20公裏後到了大壩河。

午飯在河卡鎮吃或自帶。

可住道班,運氣好的話住宿、吃飯全免費。

大河壩道班(海拔3700米)—鄂拉山口(海拔4489米)—溫泉鄉(海拔3830米),74公裏。

出大河壩行進在河穀裏的路或起或伏,一邊仍是深不見底的裂穀,一邊仍是山與草場交替著。約20公裏到青根河大橋。青根河大橋到海拔4489米的鄂拉山口約38公裏。

過了山口是16公裏的下坡路直達溫泉鄉。溫泉鄉很小,隻有一條街,但小旅館井裏打上來的水是溫熱的,溫泉不是徒有虛名。

午飯可在青根河吃,晚飯可以溫泉吃。青根河和溫泉的飯館都很小,仍是撒拉人(也許是回族人)的館子。

溫泉也叫“暖泉”,因有露天溫泉而得名。在這兒,石頭圍成的天然暖泉浴池裏文成公主曾洗去一路的風塵。現存的是一個可泡在裏麵洗澡的水泥池子。

路邊小旅館。價格10~15元/人,要用睡袋。

溫泉鄉(海拔3830米)—薑路嶺山口(海拔4689米)—花石峽鎮(海拔4200米),75公裏。

依然是在河穀騎行,黃黃的河水潺潺而歌,藍天白雲和遠處的雪山依然繾綣相隨。幾天來相似的風景卻“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路況超好:柏油路+不大的坡。出溫泉之後有17公裏緩坡,直到翻過4300米的薑路嶺山口。

翻過海拔4689米的薑路嶺,再走約58公裏,黃河源頭第一鎮——花石峽到了。

午飯自帶。晚飯到花石峽吃。溫泉有四川人開的飯館,雖然炒出來的飯有濃濃的奶味兒,但畢竟是漢民飯館啦。

兵站、道班、路邊小旅館,15~20元/人。兵站的條件最好。

花石峽是瑪多縣下的一個鎮,海拔4200米,氣候變幻無常,一天中常常是細雨、冰雹、烈日、飛雪交替出現。是214國道上的“鬼門關”,與青藏線上的五道梁(海拔4415米)齊名。其藏語稱“作幹納哇”,意思是“犏牛的角”,因為峽穀中石頭上有各色花紋,漢語叫做“花石峽”。

延展線路:薑路嶺山口~苦水灘,約13公裏

過埡口後約13公裏,山路一轉,看到了傳說中的不深的湖——古稱“烈謨海”,今名“苦水灘”。一千多年前唐朝大將李靖曾在此大破吐穀渾軍。湖的的另一麵隱隱綽綽的雪山頂便是阿尼瑪卿雪山。

花石峽鎮(海拔4200米)—瑪多縣(海拔4200米),80公裏。

出花石峽的19公裏路起起伏伏,20公裏處翻過不高的長長石頭山口後是約20公裏的緩緩下坡,超級爽——有廣闊的草原,有溪流,有野山羊,有鷹,還有在路邊草地洞穴裏探出頭來的鼠、兔,但常聞狗吠,……39公裏的平路後,下午3:0 0前就可以到瑪多了。

瑪多縣解決

瑪多縣休整。

瑪多屬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縣府駐瑪查裏(黑河鄉境內),縣城非常小,一個丁字街幾乎涵蓋了縣城的全部。85.7%的是藏族,漢族、回族、撒拉族等是這兒的少數民族。因海拔高,不適宜人居住,故有“住不在瑪多”之說。

曾經水草豐美的瑪多因過度放牧,土地嚴重沙化、退化,居民的水籠頭幾乎都成了擺設,以水發電更是成為了曆史,以至到了瑪多洗臉的水都要省著用。

瑪多的南街是商業中心。有網吧,不過速度很慢。在郵電局可以補充一下錢袋以及把用不著的行李寄回家。

小賣部、川菜、清真飯館的共同特點是飯菜比較貴——因為蔬菜要從西寧運來。不過,交通招待所樓下的“一品緣餐廳”飯菜味道好極了,老板是雲南大理人,很好說話。早上想喝粥的話,事先跟老板娘說一聲就行了。

車站的交通招待所、瑪多縣政府招待所、三岔口招待所,多人間10~15元/人,雙人間30元/人。瑪多縣城汽車站二層旅社,25元/人,比較幹淨。

延展線路:瑪多縣—紮陵湖、鄂陵湖、黃河源碑

要去紮陵湖、鄂陵湖和黃河源必須要在瑪多住1天。紮陵湖和鄂陵湖位於瑪多縣城西北約60公裏。黃河依次穿過紮陵湖和鄂陵湖,由西北向東南流過瑪多。瑪多的藏語意思就是“黃河之源”,瑪多縣亦因此而被稱為“黃河源頭第一縣”。兩湖之間是海拔4600米的巴顏郎瑪山。巴顏郎瑪山頂有一座黃河源牛頭銅碑,上麵分別用藏漢文寫著“黃河源頭”。

從瑪多去紮陵湖和鄂陵湖隻能包車,當天往返。交通旅館門前就有吉普車可以包,可砍到100元/人。若去牛頭碑需另加40~50元。紮陵湖和鄂陵湖海拔3300米左右,從瑪多前往的路十分顛簸,若擔心暈車的話提前采取一些防暈車措施。

瑪多縣(海拔4200米)—瑪多黃河大橋—星星海(海拔4220米)—大野馬嶺鄉(4320米)—小野馬嶺鄉(4300米)—野牛溝鄉(海拔4330米),67公裏。

出瑪向西3公裏214國道489裏程碑處便是“黃河第一橋”——瑪多黃河橋,據說這是黃河幹流最上遊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橋。這段黃河清澈見底,寧靜輕緩,淑女般貞潔純靜。

過黃河第一橋接著沿著214國道前行。路兩邊的草原嚴重沙化,頗有戈壁的味道。瑪多到星星海約12公裏。

過星星海,果見山坡上野馬漫步,大小野馬嶺便是這般得名的嗎?星星海到小野馬嶺約39公裏;小野馬嶺到大野馬嶺約6公裏。大野馬嶺騎行約11公裏到野牛溝。

午飯自帶,晚飯在野牛溝食宿站解決。

住野牛溝食宿站。

野牛溝鄉(海拔4330米)—巴顏喀拉山口(海拔5082米)—清水河鎮(海拔4417米),116公裏。

這一天幾乎是騎行唐蕃古道最艱苦的一天——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一天騎行120公裏已不是易事,還要過巴顏喀拉山口——即便是夏季過山口,也常常趕上下雪天。

出野牛溝不久便開始了長達38公裏的漫漫長坡。風景依舊,常常聽到狗吠。野牛溝到巴顏喀拉山口約53公裏。

過巴顏喀拉山口後,騎行唐蕃古道最難的一段仍未成為過去式。除了短短的下坡,一路除了平路就是上坡,還有逆風!慶幸的是沒有遇到傳說中的狼。不過,上蒼真的是公平的:清水河的水真的很清透,河水隨著深深淺淺的藍天白雲不停地變換著顏色,卻總是一味地純淨的藍。

到了清水河,騎行唐蕃古道最苦的一天才真正地過去。

自帶午飯。晚飯到清水河吃,川菜很好吃,就是貴點。

住路邊小旅館,15~20元/人。一定要用睡袋。這一夜住的是唐蕃古道最高的住宿點。

清水河(海拔4417米)—珍秦鄉(海拔4270米)—歇武山(雁山口,海拔4458米)—歇武鎮(海拔3850米),共103公裏。

從清水河到珍秦是50公裏的平坦路麵。8月的路邊綠草如茵,紮曲水歡騰歌唱。

出珍秦10公裏下坡後開始爬坡,24公裏後到歇武山口(雁山口,海拔4458米)。坡並不陡。一過山口,眼前的世界陡然變換:有樹!之後的景色一直是溫柔的綠色,真有些高原江南的味道。不過,下山時要當心:過山口便是一個巨大的坡,路在深深的峽穀裏蜿蜒。一個陡坡接著一個陡坡,轉彎亦十分地急,注意刹閘!

午飯在珍秦吃;晚飯在歇武解決。

住歇武路邊小旅館,10~20元/人。

延展線路:珍秦鄉竹節寺

214國道邊的竹節寺是青海玉樹州最大的佛寺,也是直貢噶舉在康區最主要的弘法重地,不過,和藏區多數的寺廟一樣,現在的竹節寺是1979年後重建的,主要包括大經殿、護法殿、經輪、印經房等。

延展線路:多幹寺(歇武寺)

多幹寺亦稱為“歇武參幹寺”、“歇武寺”,位於歇武莊華北堪格然但山山腰,離玉樹(結古鎮)49公裏。現在看到的歇武寺是1983年和1988年重建的。大經堂和藏文版《甘珠爾》和《丹珠爾》很出名。

歇武鎮(海拔3850米)—玉樹州(結古鎮,海拔3700米),約49公裏。

這是十分輕鬆的一天。“強驢”可以把第10天和第11天合成一天。出歇武先去了多幹寺。

出歇武寺22公裏到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區。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裏的寫的通天河、高老莊、曬經石一一出現,不知道吳先生寫《西遊記》前是否亦走了唐蕃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