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詩興又來了,快睡吧!”

“噢……”華羅庚強忍著腿骨的酸痛,雙手撐著桌子站起來,一步一拖地走到床邊。

晶瑩的淚水在華師母的眼睛裏浮動著,淚珠,一滴一滴落在《堆壘素數論》的文稿上……報效祖國華羅庚駕駛著瓦藍色的小汽車,在美國阿爾巴城的一座優雅別致的小洋房前停下了。他一下車就拄著拐杖急步走進客廳,衝華師母喊了起來:

“中國解放啦!”

“什麼?”華師母驚異地站起來。

“我們的祖國解放了,”華羅庚揚了揚手中的報紙,“貧窮落後的黃種人,站起來了!”

“這一天總算盼到了。”

“來美國整整四年啦!”

“昨天還夢見回上海去了呢!”華師母的眼圈紅了。

“爸爸,大姐來信啦!”孩子舉著信跑了進來。

華羅庚拆開在北京大學物理係學習的中共地下黨員、大女兒華順的來信:“哦,有的華僑已經準備回國羅!”他那熾熱的眼睛裏閃動著淚花。

“那我們呢?”華師母問道。

“我們?”華羅庚推開客廳的窗戶,抬頭掃視著矗立在後花園中的高大的蘋果樹,他那英俊的臉上,醞藏著剛毅、果斷的神色。突然間,他霍地調轉身來,斬釘截鐵地說:“葉落歸根,回去,回自己的祖國去!”

“那房子呢?”華師母一邊環視著寬敞的客廳和漂亮的家具,一邊關切地問道。

“原封不動!”華羅庚胸有成竹地說。

“汽車……”

“先借給別人。”

“衣物呢?”

“隻帶隨身換洗的。”

“被子,總要帶幾床……”

“不,兩袖清風,到香港再買!”華羅庚走到沙發跟前斜躺下來,“千萬不能透露風聲,要是驚動了聯邦調查局的先生們,就難以脫身羅!”

1950年初春的一天,華羅庚夫婦領著三個孩子,來到舊金山海灣。

美國朋友悄悄地登上海灣的碼頭,來送別相處四年的中國數學家、伊利諾大學的教授——華羅庚先生。

一位身材高大的數學教授走上前來握著華羅庚的手:“密斯脫華,真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國去!”

“你的學識淵博,令人敬佩!如果把這一切拋到貧窮落後的國土上去,難道不覺得遺憾嗎?”

華羅庚抬了抬近視眼鏡,點頭道:“是呀,學術研究固然是崇高的事業!可是,隻有把它獻給祖國的時候,才具有真正的價值!”

“你已經被聘為終身教授,如果能繼續留在美國,一定會有更多的論著。”

“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力,”身量魁梧的中年數學家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自豪地說,“是這樣,來,是為了回去!”

和華羅庚同齡的華師母,嘴角掛著寧靜的笑容,望著丈夫點了點頭。

美國朋友攤開兩手聳了聳肩:“真是遺憾,遺憾啊!”

四周的空氣好像一下子被凝結住了,隻有那太平洋的激浪,在不斷地拍打著舊金山海灣的礁石,發出“嘩,嘩”的回響……華羅庚拾起拐杖,迎著海麵的春風,大步踏上郵船,他回首對美國朋友們深情地說:

“再見了,朋友,後會有期。”

餐廳裏的海報

1979年夏天,幽靜的英國伯明翰大學,突然熱鬧起來。報告廳前,小臥車川流不息。兩鬢斑白的老教授,精神抖擻的青年數學家,象潮水一樣湧進大廳。他們是來聽華羅庚做“優選法和統籌法”的報告的。

華羅庚先生的名字,早已保留在英國人的記憶裏。那是43年前,1936年的夏天,華羅庚曾經來到當時被稱為英國的數學搖籃——劍橋大學留學。這位自學起家的東方學者,剛踏進這座馳名全球的高等學府,就向數學的製高點:華林問題、泰利問題、哥德巴赫問題,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他,居然在短暫的兩年時間裏,登上了新的高峰。人們誇獎他,頌揚他:

“數學權威們頗感興趣的泰利問題,被中國的數學先驅者突破了。”

“數學之王高斯留下的難題,也被這東方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攻克了!”

當時,連揚名世界的數學家哈代也讚不絕口:“太好了,太好了!連我的著作也要修改了。”

一位著名的英國學者讀了華羅庚在劍橋寫下的十幾篇論文,揚起雙臂興奮地說:

“這是劍橋的光榮!”

華羅庚從1938年告別劍橋回國以後,在這將近半個世紀裏,他的數學著作,不斷再版、發行。所以,人們對華羅庚的名字是記憶猶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