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數學高峰的華羅庚1979年11月9日,在法國南錫大學的禮堂裏,舉行了隆重的授獎儀式。中國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光榮地接受了“榮譽博士”證書,這是法國授予世界著名數學家的崇高學位。可是,這位榮獲國際學術榮譽的數學家的手中,卻隻攥著一張初中畢業的證書。

羅羅的命運

在江蘇省南部,有個縣城叫金壇,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就在這個城鎮的一座石拱橋旁,住著一位小商販華老強。

1910年11月12日,華老強收購蠶繭、土麻回來,他剛放下籮筐,聽得“哇”的一聲,嬰兒落地了。

“噢,晚年得子,恭賀大喜!”接生婆把滾胖的“老來子”捧到華老強眼前。

華老強咧開大嘴笑了起來,“嘿嘿,昨天夜裏就夢見生了個兒子,特地趕回來的。”接著,他操過一個籮筐,把孩子放了進去,上麵又反扣上一個籮筐,喃喃自語著:“進籮避邪,同庚百歲。”

孩子就取名叫羅庚。一個馳名中外的數學家,就這樣誕生在破舊不堪的籮筐裏……的確,這些破爛的籮筐,並沒有給華家帶來一點生氣和歡樂。父親常常擔著空籮筐,垂頭喪氣地走進自己的小雜貨鋪。

那小小的櫃台後麵,華羅庚正在幫母親纏紗線呢!

父親喊著華羅庚的小名:“羅羅,幫著幹活哪?”

“羅羅比他姐姐纏得還快呢!”母親接過話頭,又遞給華羅庚一大支線,轉身衝華老強說,“用這兩天纏線的工錢,買了半鬥碎米。”

父親的嘴唇顫動了一下,沒作聲。

母親歎了一口長氣,“哎,這窮日子,真是清水煮石頭,難熬嗬!”

父親板著陰沉沉的臉,拿起一本學算命的黃皮書《子平命理》,搖晃著腦袋一板一眼地哼哼著:“天幹、地支,年、月、日、時,八字屬相……”突然,父親威嚴地喝了一聲:“羅羅,全背下來!”

“好!”羅羅接過書把胸脯一挺說:“阿爸,我學會算命,幫家裏掙錢。”

華羅庚起小記性好,過目不忘,那大小流年,背得滾瓜爛熟。他還學著給人算八字呢?七算八算,他可看出了破綻,“啊哈,全是騙人的玩意兒,原來同一個時辰的人,有著不同的命運呢!窮人總是薄命的!”

華羅庚生氣地把《子平命理》往地上一扔,“屁話!一個人的命運是操在自己手裏的。”他一把拉過書包,拿出代數書舉在空中,衝著父親喊了起來:

“學數學,才是真的科學呢,從這裏找出路!”

羅呆子破難題

華羅庚扔掉了算命書,鑽到數學裏去了,他整天低著頭趴在櫃台上做數學習題。

有一天,父親的一個朋友來到櫃台前麵,把銅板往櫃台上一扔:“買根香煙。”

華羅庚沒有聽見,仍舊低頭不停地寫著。

“買煙,羅羅!”那人拉開了喇叭腔。

父親從裏屋三步並做兩步跑了出來,給朋友遞上一支煙。他收起銅板,看了兒子一眼,“成天抱著‘天書’,能當飯吃?”

那人笑笑說:“你們父子倆象十二月門神,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呀!”

父親咬著牙說:“蛇吞象,不自量!”

“羅羅,”那人又笑了笑,勸解地說,“你阿爸一大把年紀了,你還不一門心思幫他做生意,這些‘天書’給你們家攢不來半個銅板。”

華羅庚一聲不響,又低頭寫了起來。

“哼!真是個呆子。”父親沒好氣地說。

從此,街頭巷尾傳開了,“羅羅改名啦,他阿爸都叫他呆子”。

說真的,他的呆勁上來呀,忘了喝水,忘了吃飯,要是碰上個難題呀,小燈裏的豆油熬幹了,他還不上床睡覺呢!

華羅庚上初二那年,有一天,數學老師講完課,對同學們說:“我給你們破一道有趣的難題。”

同學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

數學老師閉起兩眼,拖著長腔,腦袋來回晃悠著說道:“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老師的話音未落,一個帶著鄉土氣息的男同學應聲答道:

“老師,是23!”

全班同學刷地把眼光都集中到這個同學身上來了。原來不是旁人,正是那個課外貪玩好動,不愛說話的羅呆子!

老師驚奇地問:“你懂得神機妙算嗎?你懂得韓信點兵嗎?”

“不懂,我沒聽說過。”這個樸實的學生給了一個樸實的回答。

於是老師就說開了:“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的光榮,到現在,外國教科書上還命名為‘中國剩餘定理’,也叫‘孫子定理’。”

“中國剩餘定理?”華羅庚出神地望著老師,不知其中的奧秘,雖然他在後來的工作中,經常巧妙地、靈活地、變化多端地運用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