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吧,朋友,請到文學“沙龍”裏來吧(1 / 2)

開創文藝新局麵,使我國文藝事業繁榮起來,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謳歌真善美,是目前我們麵臨的艱巨複雜而重大的任務。形勢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

在文學領域,門裏門外,聚集著不少青年,像春天的百花,正含苞待放;似活潑的乳燕,正振翅欲飛。可以期望,文學的未來,文學的希望,就在青年身上;未來的茅盾、郭沫若,就在他們中間。

前程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詩,優美、動人,而腳下,卻是陡峭的山間小道,榛莽遍地,荊棘叢生。你看,我們的文學新人個個汗流浹背,氣喘籲籲。有些人,經過奮鬥登上了峰巔采到了寶珠,有些人雖費九牛二虎之力,卻終於徘徊於山腳之下、寶庫門外,望文學之“洋”而興歎。這不是抒情,是現實。

很多文學青年苦惱:自己掏空腰包,搜羅書籍;挑燈苦讀,通宵達旦;冬天搓手跺腳,夏天揮汗如雨。愛之深,勝過愛珠寶;求之切,過於追情人。但文學始終像一個幽靈,與自己若即若離。求之,不得;棄之,不忍。你說苦也不苦!他們不解,為什麼不能得門而入,為什麼不能突破現有水平?

朋友,依我看,原因雖五花八門,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否注意到了?那就是閉門謝客,“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在文學事業中,也搞自然經濟。學寫作,或羞羞答答,讀書怕人看見,寫稿怕人知曉,一旦被退稿,更是羞愧難當,無地自容,或自認自己比別人強,隻崇拜名人,看不起別的習作者,對所謂不懂文學的人,更是不屑一顧。於是乎,孜孜砣砣,精疲力盡,卻原地踏步,苦惱倍生。有人懷疑了,自己是否有文學天賦;有人動搖了,文學可能高不可攀。但是,很少有人懷疑自己孤軍奮戰的經營方式,也似乎永遠想不起“文學小組”之類的詞。

許多文學青年、業餘作者不重視文學小組的活動,不願聚集一起,其原因,我想不外乎兩點:一是怕浪費時間,二是覺得跟與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湊在一起,搞不出什麼名堂,益處不大。我說,這種想法不對,至少不全對。說到時間,如果把這種誌同道合者的聚會視為學習的一種途徑,自然就無“浪費”可言了。事實上,這確是一種非常好的途徑。不是益處不大,而是大有益處。同是文學青年,在一起談社會,談人生,談思想,談工作,談讀書體會,談寫作的歡樂與苦惱,其情融融,其樂陶陶。也正因為水平相仿,可以無拘無束。批評缺點,能做到一針見血,毫無顧慮;獎掖進步,恰如其分,不吹不捧。誌趣更接近的同誌,還可以組織文學小組,定期活動。製定規劃,互相督促、檢查,談稿、閱稿。大家幫助出主意,想辦法。或為一篇習作“會診”,找出毛病;或為一個作者“會診”,尋求突破方向。

一個人奮鬥,往往苦幹幾年,長進不大,還不知毛病在哪,而別人,或許一眼就可以看出。旁觀者清嘛!這使我想起一句俗話,叫“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看來,別人的一番話有時具有意想不到的力量。團結互助,更會發生奇跡。

對反映我國運動員登上喜馬拉雅山主峰的紀錄片,大家該不會陌生吧?你看,運動員腰間拴著繩子,這根繩子,把大家聯係起來。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成為地球上站得最高的人。從這條繩子上,我們不該得出點啟示嗎?在數學王國裏,有一個自成流派的學術團體,其成員每年聚集一起,宣讀學術著作,然後進行討論,往往重複幾次,才能通過。批評者言詞的尖銳、苛刻,無與倫比,以致加入該團體的條件隻有一條——能經受住批評。正是在這種同人的相聚,嚴格的爭論中,團體內不少人成為著名數學家。登山、數學、科學,在領域上與文學相別,在道理上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