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有利於黨政幹部利益群體與其他利益群體之間的溝通。所謂溝通,就是具有新內容的消息、情報、資料、知識、經驗,或情感、觀點、思想、感受、態度的聯絡、交流與傳遞的過程。在資產階級作為階級消亡之後,我國社會成員並未形成一個天衣無縫的整體。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多種原因,公民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因分工不同,造成了利益差異,利益群體之間如果缺乏廣泛的社會溝通,就會造成更大的隔閡與衝突。特別是掌握黨和國家領導權的黨政幹部的利益群體(雖然理論上講國家公職人員不能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但實際上卻已形成群體),為了團結其他利益群體,凝聚全民族,搞好各項工作,就必須搞好溝通。
溝通包括工作信息溝通和感情信息溝通等內容。工作信息溝通即圍繞現行工作的開展而進行的政策製度、經濟生活、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麵的消息、情報、資料的聯絡、交流與傳遞。通過上述信息的溝通,影響接受者的知覺、思想、觀念和態度,最終影響其與工作有關的各種行為。感情信息溝通與開展工作無直接聯係,僅僅是滿足社會或組織成員心理需求的信息溝通,其主要功能在於聯絡感情,表達思想,傳遞觀點,相互理解。
搞好黨政幹部群體同其他利益群體之間的溝通意義十分重大,它是公民了解和理解黨的戰略意圖和具體政策,並在此前提下與中央保持一致的基礎,是其他利益群體進行正確的行為選擇與各級黨政幹部進行協同工作的基礎,也是促進群體之間和群體成員之間相互理解與信任,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
社會各利益群體之間矛盾的緩衝化解,公民情感的融洽交流,是當前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麵,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有責任處理好這一係列問題。方法之一,就是深入群眾,加強黨政幹部與其他利益群體的溝通,並作為中介的催化劑,促進全體公民之間的相互溝通,這是馬列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在新時期的必然要求。
第四,有利於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完成這一任務,在全黨進行馬列主義理論教育,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宣傳,通過表揚獎勵及懲治等手段進行引導,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滲透,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應該強調一點,就是要重視社會交往中的人際教育啟發作用。社會學研究證明,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對其思想意識、價值尺度和行為取向的影響很大,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入的和持久的,有時甚至超過其他正規手段的作用。因此,作為執政黨,在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增強全民族凝聚力的特殊時期,更應注意人際交往這一重要渠道。
領導幹部下基層,通過與廣大群眾的親密接觸,將馬列主義的理論逐步灌輸給群眾,把黨的方針政策全麵準確、細致生動地宣傳給群眾,從而提高全民的馬列主義水平,提高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貫徹各項政策的積極性。事實證明,通過幹部下基層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和幹部言行的誘導,往往使群眾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疑慮,提高了認識,並在行動上貫徹了上級意圖。近幾年由於某些官僚主義流弊的盛行,使一些幹部高高在上,不但未能從正麵誘導群眾,反而因自己品德的缺陷和工作的失誤起到了錯誤的行為導向,使黨的威望和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是對以往群眾工作中出現問題的最有效的彌補措施。這裏必須強調的是,要挑選那些馬列主義水平高、個人道德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幹部下去,同時必須教育幹部放下架子,虛心向群眾學習,首先接受群眾的正確教育,其次才是教育和影響群眾。這樣群眾才能解除感情上的屏障,與幹部親密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