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超重
許多人都想到空間站上玩玩!那一定是一次奇妙的旅程。空間站上有好吃的東西嗎?在哪裏睡覺?新鮮空氣從哪裏來?如果空間站裏發生危險,能逃生嗎?
你如果想到空中樓閣——空間站去,可以乘坐俄羅斯的載人飛船,但上升時的超重和返回時的失重,非常難受。坐航天飛機當然是個好主意,飛行平穩,但安全性差一點。因為航天飛機太昂貴,風險又高,還是乘坐飛船更經濟實惠。
萬事開頭難。對於第一次上天的太空人來說,那是一段激動緊張的日子。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常稱自己是太空人,因為他們在太空生活的時間最長。
2006年7月,美國女宇航員、海軍上尉莉莎·諾瓦克,乘坐“發現”號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她說:“航天飛機像一隻獵鷹衝進太空。我就像一隻獵鷹的蛋,在裏麵一點感覺也沒有。突然,我生出來了,在太空。”諾瓦克是個很幽默的人。當記者問起一位男宇航員是不是她的情人時,她非常幹脆地說:“比朋友近一點,比情人遠一點。”她創造的這個句型精確簡練,後來被人們廣泛使用。
飛船發射的那天是太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最難捱的日子。當宇航員坐在十幾層樓高的火箭頂部的時候,外麵大風呼嘯著。一部分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是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開始太空之旅的。“不過,當時我沒時間想這麼多。我隻是盼望倒計時快些結束,身下的幾百噸燃料早早釋放能量,而且,不讓逃逸火箭有工作的機會。”一位宇航員說。
隨著隆隆悶響,火箭上下震了幾下,開始上升。“我們都感到喘不過氣來,像有塊巨石壓在身上,耳朵裏全是咚咚的心跳聲”,地球仿佛要將飛船奮力拉回到自己身邊。宇航員的心跳驟然加速,倒不是因為害怕。這是加速度的作用——超重。超重看不見,摸不著,隻有自己知道。這時,數倍於體重的重量壓在宇航員身上,椅子的晃動相當於3級地震,換了誰心髒都會多跳兩下。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超重和“地震”要持續十多分鍾,然後就是另外一種極端體驗——失重。失重是因為太空中幾乎沒有重量,處於微重力或零重量。沒有震動、沒有聲音,甚至沒有重量。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宇航員似乎進入了一個空靈、虛幻、縹緲的境界,一切都像慢動作。
“隻是一震,背後傳來的壓力就消失了。你還在慣性作用下向前衝,卻被安全帶重重地拉回太空椅。揚聲器裏傳來‘第二級火箭脫落’的指令。你沒時間琢磨失重是怎麼回事,就開始機械地按照操作規程,扳動各種開關、彙報情況。”
宇宙飛船像斷了線的風箏,越飄越高,飄向預定軌道。當解開安全帶,人一下子浮起來。“胃裏的食物在向上湧,頭也因為充血而暈沉沉的。四肢無助地散在軀幹周圍,要不是看上一眼,你都不知道它們正處於什麼姿勢。”意大利宇航員拉貝尼以拉丁人特有的誇張肢體語言表演著“失重感”宇航員在地麵都經過嚴格的失重訓練。每當問起宇航員比地麵訓練時的失重有什麼差別時,大部分宇航員會說:比地球上的感覺真一點,比夢裏的感覺假一點。
飄浮在太空
為什麼空間站在太空中不掉下來?這是因為空間站在太空中幾乎沒有地球引力處於失重狀態,重量幾乎等於零,所以能飄浮在太空。
空間站在太空飛行靠的是慣性和反作用力。空間站在350千米到500千米高的空間圍繞地球的軌道運行,是一個圓形的軌道。空間站的飛行速度,按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說28000千米/時。空間站飛行得十分平穩。空間站和地球的最遠距離有多遠?不超過5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