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極發展總部經濟,促進產業動態升級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進程存在不對稱和不一致性,這種情況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方麵,東部沿海地區正在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如浙江寧波等地的“塊狀經濟”正體現了產業集群的突出特征,但“民工荒”的一再出現預示著經濟轉型和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後金融危機時期正是東中西部製造業對接形成跨區域產業鏈的有利時機。目前,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正處於全麵提升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尤其是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大規模的內需開發會促進價值鏈低端的產業更加專業化和高級化。
對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而言,目前以外需為導向的產業集群升級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它的實現需要依托產業集群的大規模生產與配套係統的完善,包括各種先進生產設備、工藝流程與技術的應用及嚴格的質量管理和環境管理,尤其是現代化的營銷物流、創意設計與商業渠道等服務業層次的提升;其升級的最終體現就是研發的新產品持續推向市場並獲得定價權,即相應的市場勢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內需開發極為關鍵,內需的發展特別是隨著需求層次的提升,更多挑剔客戶的出現會促使產業做出改進,跳出僅僅依賴低級生產要素的桎梏。同時,區域間激烈的競爭會迫使產業創新,克服固有惰性,有利於高級生產要素的形成。而區際產業轉移的推進可以提高整個集群生產過程集約化程度和運營效率及收益。積極發展總部經濟,進行跨區域產業鏈協作,把某些適宜於放在中西部的生產環節轉移出去可以促進東部沿海地區集群品牌的建設與推廣,同時也有利於中西部地區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的變革,從而實現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
從價值鏈和微笑曲線的視角看,服裝集群升級並不困難,以服裝設計為例,企業家需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經典因素與現代的數字信息化技術結合,如唐裝和旗袍的設計加上最新的麵料會得到諸多消費者的青睞一樣。產業升級無極限,創意的空間是無窮的。一般而言,創意產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產物。根據國際發展經驗,一國或地區通常在達到人均GDP8000美元的時候,就會較為自發形成富有區域特色的創意產業鏈。
英國於1997年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Creative Industry Task Force),大大推動了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前在英國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產業。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天創造的文化創意產業產值達到220億美元,並以約5%的速度遞增。創意產業之父霍金斯(Howkins,2001)作為《知識產權憲章》的負責人和英國創意集團的主席及創始人,認為創意需要有非常自由的空間,而且創造力必須要有社會性的,或者經濟性的市場,否則無法形成創意產業或創意經濟。在其代表作《創意經濟(The Creative Economy)》中霍金斯指出,創意產業與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密切相關,各種知識產權所涵蓋的相關經濟部門組成了創造性產業和創新型經濟。
在我國,創意產業剛剛興起,即使是創意產業發展最迅速的上海,其產值也僅占GDP7.5%左右。而發達國家創意產業的產值一般占GDP12%以上(厲無畏,2005)。我國的產業集群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在更大空間上不斷集聚和向其更高階段發展。以紡織服裝業為例,其主要產能的80%以上集中在廣東、江浙等東部地區。從產業鏈跨區域整合的視角看,中西部可以承接東部地區轉移出的勞動密集型部分,東部地區則應該加強自主創新,突出創意設計的重要性,從品牌、研發等環節力爭實現產業集群升級。這方麵也有較為成功的例子,如在太平鳥集團,95%的製造外包。走進位於海曙區的太平鳥總部,猶如進入創意街區,不聞機杼聲,但見時尚秀。太平鳥的全國專賣店已開到了1600多家。同時,太平鳥一年要投放5000多個新款,在太平鳥專賣店,每天都有新款,周期為20多天的“快單”已占15%。而在太平鳥之前,美特斯邦威揚名天下的“虛擬製造”,所遵循的其實也是快時尚的路徑。
二、因地製宜發展生產性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