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標準化戰略是我國跨越貿易壁壘、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標準是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為使我國產品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突破各種技術壁壘,必須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生產。我國應盡快製定國家標準化戰略及實施方案,提高我國國家標準的國際化水平。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製定和實施國家標準化戰略和國家標準體係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部門應盡快牽頭擬定國家標準化戰略,加快建立全麵覆蓋的國家標準體係。在具體行業方麵,應重點加快製定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消費品安全和生產安全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大力推進農業、循環經濟、高新技術、服務業和國家重點工程等標準化示範點建設。調整我國的標準結構,由過去側重製定和修訂標準、增加標準數量向調整標準的組成方向轉變,由側重傳統工業的標準化向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標準化方向轉變,由單純的技術標準為主向技術標準與管理標準化並重方向轉變。
二、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化體係
國家質檢、商務和標準化管理部門應組織各行業專業人員對目前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現狀進行徹底調查,及時廢止已不適用的各類標準,對各類標準之間矛盾和衝突的條款,盡快做出調整、修改。整合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信息資源,建立國家技術標準資源服務信息係統,提供全國統一的管理標準化體係和標準規範,為全社會提供標準化動態信息服務。
三、提高我國國家標準的國際化水平
今後我國製定和修訂的國家標準應盡量向國際標準貼近,提高國際通用標準的采標率,使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國際標準協調。更多的吸納和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製訂,加快推進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按照國際通行做法開展產品認證、實驗室認可和按ISO9000、ISO14000等標準進行質量保證體係的審核注冊。以國家標準的國際化,帶動企業按照國際標準安排生產,以使產品更符合進口國要求。
四、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ITU(國際電信聯盟)是當今三大國際標準化機構,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發達國家通過主導國際標準化機構的活動,將其本國的技術法規、標準納入國際標準,並最大限度地控製國際標準,進而實現占領和保護市場的目的。我國目前參與國際標準的製定工作非常有限,與我國的國際地位極不相稱。我們不能隻滿足於采用國際標準,還應積極參加ISO、IEC、ITU等重要國際標準化機構的各種業務活動,特別在國際標準製定、修訂方麵,積極爭取承擔起草工作,提升我國在主要國際標準化機構中的地位,在主要國際標準化機構中發揮更強的作用,一方麵,反對發達國家將歧視性、壟斷性的標準製定為國際標準;另一方麵,使國際標準盡量反映我國的要求和意見,並將我國具有競爭力的行業標準納入國際標準體係,為我國企業爭取國際貿易中的主動地位。我國還應積極聯合其他有共同利益的發展中國家,以國家集團的方式在國際標準化機構裏提出共同的標準提案,以增強在國際技術法規、標準製定中的主導作用,增強我國在主要國際標準機構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