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離太陽最近的城市(2 / 2)

大殿中央置有一個華麗的禦椅,舉行典禮時,印加王便坐在禦椅上。

印加帝王在這裏以太陽神的化身自居而號令全國,從而把全體印第安人凝聚在一起。

這座神廟後來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毀,現在其廢墟上,建有多米尼各教派的教堂。

太陽神廟的附近建有五座正方形小神廟。第一座小神廟供奉著太陽神,裏麵每一件東西都是用銀製作的,月亮神偶像是個繪有女子麵容的銀製圓片,在其兩側安放著印加王後的木乃伊;第二座小神廟供奉著眾星神;第三座小神廟供奉霄神和閃電神;第四座小神廟供奉彩虹神;第五座小神廟專供祭司使用,據說其牆壁均是用金銀寶石裝飾的。

這些神廟裏的金銀珍寶全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洗劫一空,然後溶化掉了。

太陽神廟與五座小神廟環繞在一個名叫太陽廣場的庭院周圍,庭院中有玉米地和5個噴泉。

這裏種植的玉米是專供舉行盛大祭祀活動時供奉給太陽神的,印加帝王與王公貴族親自耕耘、播種和收割。

5個噴泉的水源是由埋在地下很深的黃金水管引入,據說是專供印加帝妃婚前沐浴淨身用的。

泉水蓋用純金製成,上麵雕刻有太陽神像,這個黃金水蓋後采被一個名叫雷紮桑德的西班牙士兵掠走,他在一個夜晚的狂賭中又將這個金蓋輸掉了。

太陽神廟的西南部有一座獻給太陽神的“黃金花園”,園中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以及人物全是用黃金和白銀製成,甚至連撒滿黃金的土地裏種植的玉米也是用黃金製作的。

據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記載:“從植物發芽到開花結果,其成長過程都經過精密的仿照。小鳥棲於林梢嗚叫,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采蜜……各種劫物形象栩栩如生,搭配得當,使人難辨真假。”

相傳西班牙殖民者進入花園後,信為以真,直到用手采擷花朵時才發覺全是黃金和白銀。

帝都之內還有一處著名的建築,叫“太陽貞女館”,印第安語稱為“阿克利亞瓦西”,是專門培養“太陽貞女”的地方。

這種機構在印加帝國境內隨處可見。“太陽貞女”是接受過專門技術培訓的處女,她們貌美靈巧,深居簡出,保持童貞,主要為宗教儀式服務,並為神、祭司和印加王編織衣物,釀造玉米酒,唱聖歌,跳聖舞。

庫斯科的“太陽貞女館”在帝國境內規模首屈一指,它長120米,寬60米,可以同時容納200到600名處女。

自西班牙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後,耶穌會傳教士隨後而至,並於1571年在“太陽聖女館”原址上建立起了多米尼各派的大教堂。

庫斯科作為印加帝國的首都,有設防嚴密的防禦體係。都緘的四周,築有四座古堡,以西北部的薩克薩瓦曼堡最為著名。

薩克薩瓦曼堡在印第安語中意為“山鷹”。古堡築於山坡之上,方圓4平方公裏,有三重圍牆作為屏障;圍牆依山而建,牆高18米,最外麵一道周長五百四十多米,全部用巨石壘砌,表麵平整,接縫嚴密,估計使用的巨石總數達三十餘萬塊,最重的一塊石頭重約二百噸。

民間傳說,古堡始建於1400年,曆時108年才完工。古堡建成後,印加帝王經常登臨駐蹕,檢閱士兵,甚至把它作為行宮,召見大臣共議國事。

在庫斯科市郊的群山中,另外還矗立著3座可以俯瞰全城的堅固城堡以及眾多的煰望塔,保衛著首都的安全,至今遺跡依稀可尋。這些古堡所用的巨石是怎樣從采石場運來的,又是怎樣壘砌起來的,當年的印加人具備這種超凡的能力嗎?

這些未解之謎至今還纏繞在這座神聖之城的頭上。

今日的庫斯科已是一座馳名世界的曆史名城,每年6月的最後一周,秘魯人民都要在此歡慶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太陽節”。

1980年2月至3月間在此召開的南美洲印第安人運動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庫斯科城被命名為“世界印第安人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