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裏的A盤和B盤去哪兒了?
我們會發現,電腦中有C盤、D盤、E盤和F盤等,但沒有A盤和B盤,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早期的電腦開始講起。電腦出現的初期還沒有硬盤和光驅,人們隻能將文件和應用程序都存放在軟盤上,連電腦的啟動都要借助軟盤驅動器。那時,電腦一般會安裝兩個軟盤驅動器,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見的3.5英寸軟驅和5.25英寸軟驅,它們其實就是電腦的A盤和B盤了。
之後,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硬盤應運而生,但A盤和B盤的位置已經被占了,因此隻能從C盤開始算起。現如今,軟盤已經被淘汰,A盤也已經被今天的U盤所取代,因而人們便隻能在電腦中看到C盤之後的盤符了。
第一台電腦是什麼時候“誕生”的?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電腦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占地麵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如果沒有鼠標會怎麼樣?
如今這個時代已經離不開電腦了,我們在用電腦時接觸最多的部件就是鼠標。盡管鼠標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才得到廣泛應用,但它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末,其發明者是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博士。
原始鼠標的結構較為簡單,底部裝有兩個互相垂直的片狀圓輪,尾部拖著一條數據連線,看起來很像一隻小老鼠,後來人們幹脆就直接將它稱為“mouse”,這也就是“鼠標”得名的由來。之後,鼠標又經曆了純機械鼠標、光電鼠標、光機鼠標,以及光學鼠標的幾次大變革。
鼠標的使用極大簡化了電腦的操作,給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提供了便利。假如沒有鼠標,我們麵對電腦會變得無從下手,隻能依靠鍵盤來下達各種命令。雖然如今出現了一種觸摸式鍵盤,但它實際上也相當於鼠標,人們可以通過滑動手指來移動指針,進行單擊或雙擊,處理文件和暢遊網絡。
使用鼠標要注意什麼?使用鼠標進行操作時應小心謹慎,不正確的使用方法將損壞鼠標,使用鼠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避免在衣物、報紙、地毯、糙木等光潔度不高的表麵使用鼠標;2.禁止磕碰鼠標;3.鼠標不宜放在盒中被移動;4.禁止在高溫強光下使用鼠標;5.禁止將鼠標放入液體中。
拱橋的拱形是如何建成的?
可能看過拱橋的人心裏都會想,這懸在半空中的拱橋是怎麼建成的呢?為何它能承受如此大的重量而又不會塌下來呢?
事實上,建築師早已將這些計算好了,他們會先測量河川的寬度,然後根據這個數據來計算拱形的尺寸,接著在橋梁的兩端建造支撐重量的石牆,然後配合拱形的角度用木頭做好底座,最後再往上麵堆石塊。
橋洞中心懸在半空的石塊俗稱“要石”,從它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是非常重要的石頭,其作用在於負責石塊之間的平衡。拱橋的科學技術含量非常高,要按照力學平衡關係來進行精確的計算。
我國的拱橋數量很多,樣式也很多,尤其是公路橋梁更是不勝枚舉。據統計,我國的公路橋中有7%為拱橋,又因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所以我國拱橋多以石料為主。我國建造的鋼筋混凝土拱橋的形式更是繁花似錦,式樣之多當屬世界之最。
橋的種類有哪些?1.按材質分類:木質橋、石橋、磚橋、混凝土橋、鋼筋混凝土橋等。
2.按外觀分類:拱橋、斜拉橋、懸索橋、高架橋、組合體係橋等。
3.按用途分類:鐵路橋、公路橋、管道橋、多用橋等。
4.按跨越對象分類:跨越河流的跨河橋、跨越山穀的跨穀橋、跨越鐵路或公路的跨線橋等。
溜冰場上的冰是怎樣鋪上去的?
溜冰場分為兩種:一種是用水泥鋪成的,溜冰時需穿上滾軸溜冰鞋;另一種是由幹冰製成的,需用刀片狀的溜冰鞋來溜冰。
冰刀溜冰場的冰需要用純度很高的水製成,普通的自來水是不行的,因為自來水內部所含的雜質太多,縫隙處的雜質會使冰層變得脆弱,沒有辦法承受住滑冰的人的壓力。那麼,鋪冰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首先,人們為高純度的水加溫,當溫度達到50℃後,用噴霧工具將水噴灑在溜冰場上,然後用冷卻劑瞬間讓水結成6毫米左右的冰層,接著再次噴上熱水,如此程序反複五六次,冰場的厚度就能達到溜冰場的標準了。
溜冰時應注意什麼?在溜冰前要仔細檢查鞋帶繩是否穿得妥當及係緊,並先要做一些熱身動作。開始溜冰時的10~20分鍾內,要輕鬆慢溜,人多時,要避免做突然停止或轉身的動作。當離開或進入溜冰場時,要小心及避開迎麵而來的其他溜冰者。初學者應佩戴輕便頭盔、護掌及護膝,並注意溜冰時身上不要攜帶尖銳的或容易弄傷身體的東西。
為什麼在田徑場跑步時都沿著逆時針方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