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田徑場跑步時,都是沿著逆時針方向跑,這是什麼原因呢?
對此,科學家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和右腦的功能不一樣。人的右腦支配左邊身體的活動,左腦支配著右邊身體的活動。在生活中,很多人習慣用右手寫字、吃飯、工作等,這都是左腦來支配的,又因為左腦主要是進行高級思維活動的,所以左腦的負擔要比右腦大很多。人體為了維持全身的平衡,加強了受右腦支配的左腿的功能,所以大多數人會覺得左腿比右腿有力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在賽跑時,大多數運動員都是用左腿作為後蹬腿的。在跑彎道時,因為左腿有力,所以按逆時針跑,左腿就能很好地克服身體的離心力,保持身體的平衡穩定,避免向內側傾斜而摔倒。如果按順時針跑,因為右腿的力量比左腿小,身體就會感覺不穩,很容易因為保持不了身體平衡而摔倒。
另外,人的胸腔內有心髒和肺,心髒偏向左邊,而且心髒內是比較重的血液,而肺葉裏是重量較輕的空氣,所以胸腔的重心是略微偏向左邊的。在繞操場跑步時,因為人體向著左邊轉會比向著右邊轉有更好的向心力,因此人們跑步時都是沿著逆時針方向跑。如果你想試著沿順時針方向跑,很快就會因為平衡身體而感到疲憊。
順時針和逆時針是絕對的嗎?所謂的順時針或是逆時針都是相對的,與觀察角度有關,正如運動與靜止是相對的一樣。例如地球的自轉,從北極正上方觀看,是逆時針,從南極正上方看,則是順時針。
在雨中走路淋雨少,還是跑步淋雨少?
有兩個科學研究者在一個雨天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兩人中間距離為200米,正中間有一個建築物。兩個人相向而行,都打著雨傘,一個人跑步到建築物,一個人步行到建築物,看誰的雨傘上淋的雨少。最終得到的答案是——跑步要比步行淋的雨少。
後來又有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運用公式計算得出,在雨中如果能縮著身體跑向目的地的話,能達到淋更少雨的效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總的說來是在雨中待的時間短,時間越短,淋的雨就會越少。
一般人在下雨天以步行的方式前進要比以跑的方式前進多淋4成的雨,而對於胖人來說,會增加到6成。
跑步之前為什麼要喝水?在開始跑步的時候,先喝一杯水,可以補充身體在跑步過程中消耗的水分,防止在跑步過程中出現脫水現象。
為什麼站著要比走路更累?
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站著又不用動,怎麼可能比走路還要累?其實大家隻要抽出幾分鍾時間試試,就知道哪種更累了。
沒錯,試過後大家會發現,雖然站著是不用動,但是它要比走路累得多,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當我們保持站立姿勢時,雙腿承受著整個身體的重量,兩條腿得不到休息,所以過了一會兒就會感覺到累。而當我們走路時,雙腳可以交替承受身體的重量,這也就意味著,雙腳可以進行交替休息,所以跟站著比起來,走路顯得沒有那麼累。
走路比站著要省力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手臂的動作,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走路時,如果手臂不晃動,那麼人體要多消耗10%左右的能量,假如走路時手腳采取協調的姿勢,將大大節省身體消耗的能量。
飯後能立即散步嗎?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實,這種說法不太科學。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後應適當休息一下,以保證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所以,應在飯後20分鍾後再開始散步。
推車比拉車更為省力嗎?
日常生活中,手推車因其便於操控而被人所廣泛使用,它既可以推,也可以拉。那麼推車和拉車這兩種方式相比,哪種更為省力呢?
一般情況下,不管是推車還是拉車,人的用力方向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基本是保持不變的。因此,是否省力就要看車輪受到的阻力了。隻有車輪克服了阻力,車子才能前進。
如果地麵的條件相同,那麼車輪對地麵的壓力越大,則阻力越大,而阻力越大,人便更為費力。反之,車輪對地麵的壓力越小,則阻力越小,而阻力越小,人便更為省力。
人在推車的時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這樣就產生了兩個分力,一個向前,是克服阻力的,另一個豎直向下,加大了車子對地麵的壓力,使阻力增加。而人在拉車時,用力方向指向斜上方,也會產生兩個分力,一個向前克服阻力,另一個豎直向上,減少了車子對地麵的壓力,降低了阻力。
通過上述可知,人在拉車的時候,要比推車時需要克服的阻力小,因此更省力。
手推車知多少?手推車是以人力推、拉的搬運車輛,它是一切車輛的始祖。手推車的造價低廉、維護簡單、操作方便、自重輕,能在機動車輛不便使用的地方工作,在短距離搬運較輕的物品時十分方便,因此作為不可缺少的搬運工具而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