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東西”代指物品呢?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把身邊的某個物品叫作“東西”,比如“幫我把桌子上的那個‘東西’拿過來”。為什麼不說成“幫我把那個‘南北’拿過來”呢?

原因在於,五行方位中,“東西南北中”分別對應著“金木水火土”,由此可見,“東西”主“金木”,而“南北”主“水火”,金木是可以用容器盛裝的,而水火則不行。因此,人們在買物品的時候,都說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

另外,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南北中”所對應的“水火土”沒有什麼價值,因此沒有被買賣的資格。古時候人們以麵朝南、背朝北為上,東西兩側放置物品,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便漸漸地用“東西”來指代物品。

什麼是五行?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認為,大自然是由5種要素構成的,隨著這5個要素的盛衰,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五行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運動。五行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麵。

為什麼用“五花八門”來形容種類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用“五花八門”這個詞來形容種類多,那麼“五花八門”中的“五花”和“八門”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呢?

其實,“五花八門”出自《虞初新誌·孫嘉淦〈南遊記〉》,裏麵是這樣寫的:“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這裏的“八門五花”指的是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

後來,也用“五花八門”指古代的各種職業,下麵讓我們來具體看看。

五花:

金菊花——賣茶花的婦女;

木棉花——走街串巷為別人看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樓之中賣唱的歌女;

火棘花——街頭之上靠雜耍為生的人;

土牛花——出苦力的挑夫。

八門:

一門巾——給人占卜看麵相的人;

二門皮——賣草藥的人;

三門彩——以變戲法為生的人;

四門掛——四處漂泊的賣藝人;

五門平——講書說評的人;

六門團——街上賣場的人;

七門調——紮紙搭篷的人;

八門聊——高台之上唱戲的人。

“不管三七二十一”是怎麼變成俗語的?其實,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當時,蘇秦主張合縱抗秦。一天,蘇秦到齊國見過齊國君主齊宣王後,對其闡明自己的作戰觀點。當齊宣王說到齊國的兵力匱乏時,蘇秦說道:“齊國的都城臨淄之內有七萬人家,如果每家出三個男人服役,那麼齊國都城就有三七二十一萬的士兵。這樣的話,挖秦的兵源僅僅齊國的臨淄一城就足夠了。”當然,蘇秦這個算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臨淄城的每戶人家不可能都出三個男人來當兵,因為有的人家有女無男,有的隻有老弱病殘。於是,後來的人們就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來形容那些做事不考慮實際,偏要去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