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垂直型戰略。某種產品的生產,往往隻取從原材料生產到最終產品銷售整個係統中的一個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有其完整的生產體係。垂直型戰略就是或向上遊發展,或向下遊滲透。如一個軋鋼廠生產各種鋼材。采取垂直型多元化戰略,進一步向上遊發展,投資發展煉鋼、煉鐵,甚至采礦業。
(3)本業中心型戰略。企業專業化比率較低的多元化戰略(在70%~95%之間),稱為本業中心型戰略。即企業開拓與原有事業密切有聯係的新事業而仍以原有事業為中心的多元化戰略。
(4)相關型戰略。企業專業化比率低(低於70%),而相關比率較大的多角戰略,一般來講,多元化戰略的核心是經營資源。實行相關型多元化戰略就是利用共同的經營資源,開拓與原有事業密切相關的新事業。
(5)非相關型戰略。企業相關比率很低,也就是企業開拓的新事業與原有的產品、市場、經營資源毫無相關之處,所需要的技術、經營資源、經營方法、銷售渠道必須重新取得。特質
多元化經營至少具有以下特質:
(1)多元化是企業一種經營方式和成長模式;
(2)多元化是企業能力與市場機會的一種組合。並且多元化有靜態和動態兩種含義,前者指一種企業經營業務分布於多個產業的狀態,強調的是一種經營方式;後者指一種進入新的產業的行為,即成長行為。
所以,公司多元化戰略是公司在現有經營狀態下增加市場或行業差異性的產品或產業的一種經營戰略和成長方式。多元化經營屬於公司層的戰略,是公司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作用
3.3.企業運用多元化經營戰略
其可以起到以下幾方麵重要作用:
(1)分散風險,提高經營安全性。商業循環的起伏、市場行情的變化、競爭局勢的演變,都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例如,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僅限於一類產品或集中於某個行業,則風險性大。所以,一些企業采用了多元化經營。如,生產耐用消費品的企業兼營收益較穩定的食品加工業,以分散風險、增強適應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
(2)有利於企業向前景好的新興行業轉移。由於新技術革命的影響,陸續產生了一些高技術新興產業。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在原基礎上向新興產業擴展,一可減輕原市場的競爭壓力,二可逐步從增長較慢、收益率低的行業向收益率高的行業轉移。例如,美國泰克斯特龍公司,在50年代是一家紡織企業,因為紡織業資本收益率低,且易受經濟蕭條的影響,故轉向其它行業投資,逐漸變為混合型大公司。1967年,該公司達到了從原資本收益率5~6%提高到20%的目標。
(3)有利於促進企業原業務的發展。不少行業有互相促進的作用。通過多元化經營,擴展服務項目,往往可以達到促進原業務發展的作用。位居日本印製業首位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在繼續經營印刷業的同時,把業務擴展到包攬國際體育會議籌備、承辦全國性產品展覽、代客市場調查、情報服務等方麵。這些新業務離不開印刷。這些新業務,不僅提供了年遞增率10~20%的收入,而且使公司原需補貼的一些印刷部門扭虧為盈。
一個產品很單獨,多型號和多樣化如同一個路上的分支。多元化則可以是一個點散發出來許多條路,路上又分化更多分支,甚至是誇行業和領域。為企業找到更多支點和專業途徑。還可以做到一個企業的良性循環和物資資本做大化優勢利用。形成一個所謂的自主生態圈,當然協同是必須的,不然就會造成惡果。當然良性循環則是非常完美的可持續發展。
4.協同
協同效應SynergyEffects,簡單地說,就是“1+1>2”的效應。協同效應可分外部和內部兩種情況,外部協同是指一個集群中的企業由於相互協作共享業務行為和特定資源,因而將比作為一個單獨運作的企業取得更高的贏利能力;內部協同則指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不同環節,不同階段,不同方麵共同利用同一資源而產生的整體效應。協同效應就是指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不同環節,不同階段,不同方麵共同利用同一資源而產生的整體效應。
或者是指並購後競爭力增強,導致淨現金流量超過兩家公司預期現金流量之和,又或合並後公司業績比兩個公司獨立存在時的預期業績高。
信息協同則是更加重要的。調整以及貨物運輸調運,安裝,使用,顧客維護和回饋,進階改進。企業主力方向調整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對抗風浪的抗性也就更高。
因為是多元化,支持點多,通訊協同就關乎整體協調運動。如同人體一樣,整體活動需要協同一樣。快速通訊協同,做到大船抗風力還能巧轉舵。
也便於維護企業形象,產品形象。快速響應使用危機公關,調查產品問題,協同互補。當然,信息協同保護形象,形象推動產品,質量才是硬道理。
最後提一句,自己終端是萬分重要的,在外界無法打開或者被封閉封鎖的情況下,打通外界通道,就依靠自己的終端通道,因此,應該內部直通車很重要,快速為自己終端提供本企業商品或者產品,保證維護企業終端形象,也就保護了自己品牌整體形象。這是關鍵。
本文就寫到這裏了,謝謝
20130614
講完,幻燈片完結後,下麵一片掌聲。三石流下了眼淚,因為,從來沒有人如此鼓勵他,從來沒有人如此相信他,從來沒有人如此認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