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1 / 3)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意思是說,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脈網絡和人脈支持係統。曾國藩也認為,人生在世,須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在職場裏,要善於運用“借勢”的思維方式,借他人之勢,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是成大事之人必不可少的手腕。

人脈優勢決定你的職場晉升

生意圈上,有人認為他們30歲以前靠專業賺錢,30歲以後靠人脈賺錢,可見人脈的重要。可以說,這個看法是對的,於是許多人會這樣想:隻有保險員、業務員、記者等領域的人士才需要重視人脈。但在21世紀,無論是科技、證券,還是金融等各個領域,人脈競爭力都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因此可以說,你的人脈優勢將直接影響著你的職場晉升。

美國老牌電影明星寇克 道格拉斯(麥克 道格拉斯之父)年輕時十分落魄潦倒。有一回,他搭火車時,與旁邊的一位女士攀談起來,沒想到這一聊,聊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沒過幾天,他就被邀請至製片廠報到,那位女士是知名的製片人。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即使寇克的本質是一匹千裏馬,也要遇到伯樂才能美夢成真。

在公司裏,與同事即使合不來、不喜歡,也必須繼續一起工作下去,因為它是公司,而不是學校,自有它的遊戲規則。因此不要太過本位主義,隻相信自己的概念和看法,意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經過切磋琢磨,才能汰蕪薈菁,得出最理想的結果。

愉快的工作首先就要取決於人際關係的好壞。所以不要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視為可笑或是心機、手段之類的伎倆而不屑一顧,用“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態度去放任它。其實能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也正是公司組織中一個有趣的地方。這是“工作”所衍生出的很重要的附加價值,不僅可以拓寬自己的生活與視野,對於自我成長也是很有效率的通道和方法。而這些各不相同的人包括你自己,也正是公司這樣一個工作群體得以成為一顆不生苔的滾石,不斷去開創、實現目標的原因。以這樣的心情與同事和睦相處,應該就不那麼辛苦和困難了。

你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員工,不遲到、不早退、準時完成工作。不過你別忘了,衡量一個人工作成績的優劣有時並不僅僅隻看個人自身的表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也是重要的考察方麵之一。一味地在工作中嚴於律己固然好,但若與同事齟齬過多,也會成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暗礁,不可小覷。

一家合資企業裏有一位中方英語翻譯,工作可以說非常出色。但在年終評定業績時,中方和外方高層領導給了他兩個截然不同的評語。中方高層領導的結論是:“他工作認真,對業務具有敬業精神,謙虛,能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應評為優。”外方高層領導卻認為:“他工作尚可,但人際關係不好,性格孤僻,沒有團隊精神,應評為差。”鑒於評定意見相殊甚遠,中方、外方高層為此專門開了一個協商會。

外方高層提出:“他的工作能力我們認可,但是他在公司裏隻和自己的同事和領導交往,很少能和其他人交往。我們認為他的人際關係存在問題。”

中方高層說:“他和同事、領導交往,是翻譯工作的性質決定的,而作為經常為領導服務的人,他不必和底層的管理人員進行交往。中國有句俗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外方高層領導卻說,每一個人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優秀的一麵,是不可以分類的。外方領導舉了另一位外籍翻譯的例子,不論是資曆還是水平,都比中方翻譯高出一籌,但是他每天進出大門的時候,常常和守門人談笑風生。但是中方翻譯卻從來沒有和守門人聊過天,甚至守門人為他開門的時候,連說聲“謝謝”也做不到。外方領導覺得那是因為他高傲的性格使然。

其實,這位翻譯各方麵都是優秀的,外方高層領導對其有看法,其實就是文化差異導致的。中國人的交往常常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標準,交往是指向對方的品質,注重對方內在的東西。而外國人不同,他們往往選擇一些淺層次的東西,如這個人讓人感到愉快、幽默等等。反映到生活中,外國人可以在家裏開酒會,邀請各種各樣的人來參加,和每個人都能聊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而中國人就不同了,他們隻會邀上三五好友,一杯清茶,進行的是推心置腹的交流。所以,中國人讓人看起來顯得高傲、不合群。

在職場中,有氣質、有才氣的不乏其人。然而,有的人卻把這些資源過度“自戀”化,因而在待人接物上常有一種清高心理,對同事冷漠以待,總以為自己有才能而不需要靠別人也不想幫別人,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這樣的人際關係,使得他們很難成功地突破晉升的“玻璃天花板”。

要想順利地晉升,在職場就要廣結善緣,就是要先試著去喜歡你的同事。要知道在工作場合中,往往需要集眾人之力才足以成事,想要僅憑一己之力披荊斬棘,會是越來越困難,甚至不太可能的事。同事之所以稱為“同事”,意義也在於此,不是為了比高下,而是為了“共事”。身處職場,你應該知道,你的工作的合作對象對你的晉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首先,上司尤其是頂頭上司將直接決定著你能否晉升。任何一個上司能坐到領導職位上,都有其過人之處。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待人處世方略,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應該尊重他們。但不是所有的上司都是完美的,對上司投其所好、百依百順甚至是“陽奉陰違”的人並不能獲得領導的好感;相反,不分場合與上司唱對台戲,也會使領導反感。所以要盡力完善、改進與上司之間的關係。要創造條件讓上司接納你的觀點,認同你的優勢。不過,在提出質疑和意見前,一定要拿出詳細的、足以說服對方的書麵計劃。

其次,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是個人晉升的重要砝碼。任何一個公司在提拔一位員工時,都得考慮群眾基礎,因為晉升上來的人“唱獨角戲”就沒趣了。作為同事,我們沒有理由苛求人家為自己盡忠效力。在發生誤解和爭執的時候,一定要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理解一下對方的處境,千萬別情緒化,把別人的隱私抖落出來。任何背後議論和指桑罵槐,最終都會在貶低對方的過程中破壞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觸。同時,對工作要熱情,對同事的給予要慎重的支持。支持意味著接納,但一味地支持隻能導致盲從,也會滋生拉幫結派,影響公司決策層對你的信任。

最後,在工作生活方麵,當上領導的人與下屬隻有職位上的差異,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員工及下屬麵前,我們隻是一個領頭帶班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榮耀和得意之處。幫助下屬,其實是幫助自己,因為員工們的積極性發揮得愈好,工作就會完成得愈出色,也會讓你自己獲得更多的尊重,樹立開明的形象。

是不是作為普通員工晉升要靠人緣,而中高層人員的晉升就不用去在意人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一個老總曾經談到過了中高層人員的晉升問題,他對中高層人員晉升需要的兩個條件作了一個有趣的總結:一是能力:業績或能力不錯,至少要過得去,處於中上水平;二是人脈:要和更高層的人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有更高層麵的人提攜。具備兩個條件可以在公司晉升到更高的職務上;具備其中的一個條件可以維持在這家公司;一個條件都不具備就需要走人了。

中高層的提拔與一般員工提拔有些不一樣,一般人員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業績,如果能力強業績突出往往就可以提拔,而高層崗位少,老板往往要找自己信任的人,信任是第一位的,要在信任的人中找能力強的,這樣保持可以控製住局勢,一般高層人員如果帶來負麵作用,往往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少有老板把高層崗位給不信任的人去做。所以中高層的晉升關鍵是人脈,取得高層的信任,其次是業績和能力。當然,人脈和能力往往是相互的,一個業績突出的人更容易取得高層的關注,也容易建立人脈;一個與高層有人脈的人更容易獲取資源,也容易將業績做得更好。

人際網好比一個八腳章魚,每一個八腳章魚在每一天每一分裏都在不停地集合、交錯著,隻是我們自己常常不自知、不在意,常常和貴人擦身而過!不要隻看著人脈中的顯貴,太看重顯貴而忽視其他更多的普通人。在適當的時機,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扭轉乾坤,成為你的大貴人!但也要注意,毫無誠意的點頭之交等於零,人脈需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

機遇和貴人是在適當時候出現的適當的人、事、物的組合體。我們無法控製這種完美的巧合何時出現,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控製自己的人脈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

要想登得高,借梯是妙招

現代職場流行這樣一句話:“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在你的背後,要是有個顯赫人物為你遮風擋雨,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尤其在外企,一個新人的前程,幾乎全攥在頂頭上司的手心裏。你就算是天才,也得他肯識貨才行。

因此,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一方麵要自強不息,注意培養自己的才幹;另一方麵,還要學會“結網”,善於在自己未發跡之時結交人才,並善於借梯而上,在一個好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宏圖大略。

當然,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實幹,但有人實幹一輩子也未必能夠成功。這大約是缺少“貴人”相助。“貴人”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許是令掌權人物崇敬的人。這樣的人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在那個圈子裏“名頭”響,說話管用。讓貴人扶上一把,有時可以省很多力。

清朝末期的頂梁柱之一的李鴻章早年屢試不第,“書劍飄零舊酒徒”,他一度鬱悶失意,然而1859年他卻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從一個潦倒失意客一躍而成為湘係首腦曾國藩的幕賓,從此他的宦海生涯翻開了新的一頁。李鴻章曾拜訪曾國藩,牽線搭橋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國藩的心腹,當時隨曾國藩在安徽圍剿太平軍。有了這層關係,曾國藩把李鴻章留在幕府,“初掌書記,繼司批稿奏稿”。李鴻章素有才氣,善於握管行文,批閱公文、起草書牘、奏折甚為得體,深受曾國藩的賞識。

有一次曾國藩想要彈劾安徽巡撫翁同書,因為他在處理江北練首苗沛霖事件中決定不當,後來定遠失守時又棄城逃跑,未盡封疆大吏守土之責。曾國藩憤而彈劾,指示—個幕僚擬稿,總是擬不好,親自擬稿也還是擬不妥當,覺得無法說服皇帝。因為翁同書的父親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師,弟弟是狀元翁同毹。翁氏一家在皇帝麵前正是“聖眷”正隆的時候,而且翁門弟子布滿朝野。怎樣措辭才能讓皇帝下決心破除情麵、依法嚴辦,又能使朝中大臣無法利用皇帝對翁氏的好感來說情呢?左思右想,難以決斷,極費躊躇。

最後,這個稿子由李鴻章來擬。奏稿寫完後,不但文義極其周密,而且有一段剛正的警句,說:“臣職分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這一寫,不但皇帝無法徇情,朝中大臣也無法袒護了。曾國藩不禁擊節讚賞,就此入奏,朝廷將翁同書革職,發配新疆。通過這件事,曾國藩更覺李鴻章此才可用。在曾國藩的刻意引導下,李鴻章後來成為了清政府重要的人物之一。

有人曾在很多公司中做過統計,發現90%的中、高層領導有被“貴人”提拔的經曆;80%的總經理要得“貴人”賞識才能坐上寶座;自行創業成功的老板100%受恩於“貴人”。職場中人的“貴人”也許就是此人的師傅、教練、頂頭上司。不論在什麼行業,把年輕人“扶上馬再送一程”向來是傳統,這種情況在體育界、演藝界、政界更是如此。

話又說回來,如果一個人一無所長,是很難得到“貴人”賞識的。即使僥幸獲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著看笑話。“貴人”也會比較謹慎,如果選擇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那不明擺著往自己臉上抹黑嗎?“相馬相出一個病蛤蟆”,那可是天大的諷刺。“伯樂相馬”,同時“良禽擇木”,所以雙方最好各取所需,以誠相待,投桃報李。

諸葛孔明後來被人稱為“中國人智慧的化身”或“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但是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當時司馬水鏡先生對他的了解和“知遇”,如果沒有他向劉備的舉薦,又如果沒有劉備對他的賞識和禮賢下士的品德,那麼,諸葛亮一介儒生,靠自耕自織為生,就沒有機會演出那麼多動人心弦而又威武雄壯的曆史話劇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他們忌諱巧借顯貴來提高身價,其實攀龍附鳳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誰不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什麼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榮耀,在別人眼裏也就身價大增了。

阿拉伯人艾布杜,原先隻不過是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零時工,後來變成了一個生活奢侈,出手闊綽的大亨。他的財富是靠幾本簽名簿搖身一變而成為大財主的。

其實,他致富的法寶說來簡單有趣。他的簽名簿裏貼有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字,簽寫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帶著這幾本簽名簿,登門造訪工商巨子和好出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裏迢迢從沙漠地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照片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

被他拜訪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簽名都是當代世界的名人時,會有什麼反應呢?人大都是好出名的,尤其是有錢人更愛虛名,因此,多數的人都心甘情願地簽下大名,並提供照片。

又由於這些人有的是錢,又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毫不吝惜付給艾布杜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

每本簽名簿的出版成本不過是一兩塊美元。而富人所給的報酬,卻往往超過上千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旅行96個國家,提供給他照片與簽名的共有2萬多人。給他的酬勞最多的2萬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總計收入大約500萬美元。

我們再看一個的例子。這個故事是美國黑人出版家約翰遜的親身經曆的鮑比的故事:

鮑比就是用這個做法招攬真尼斯無線電公司的廣告的。當時真尼斯公司的頭頭是麥克唐納,他是一個精明能幹的總經理。鮑比寫信給他,要求和他麵談真尼斯公司廣告在黑人社區中的利害關係,麥克唐納馬上回信(鮑比斷定他隻是想拋開自己)說:“來函收悉,但不能與你見麵,因為我不分管廣告。”

鮑比並沒泄氣,在他一生中每次麵臨關鍵性轉折的時刻,鮑比拒絕投降。人們開頭對鮑比總說不行,鮑比不能讓麥克唐納用那官腔式的回信來逃避。

“好,他是公司的頭頭,但又不掌管廣告,他是幹嘛吃的?”鮑比想。答案是再清楚不過的: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廣告政策。鮑比再次給他寫信,問問鮑比可否去見他,交談一下關於在黑人社區所執行的廣告政策。

“你真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年輕人,我將接見你。但是,如果你要談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廣告的話,我就立即中止接見。”他回信說。於是就出現一個新問題。他們該談什麼呢?

鮑比翻閱美國名人錄。發現麥克唐納是一位探險家,在亨生和皮裏準將到達北極那次聞名探險之後的幾年,他也去過北極。亨生是個黑人,曾經將他的經驗寫成書。

這是個鮑比急需的機會。鮑比讓在紐約的編輯去找亨生,求他在一本他的書上親筆簽名,好送給麥克唐納。鮑比還想起亨生的事跡是寫故事的好題材,這樣鮑比就從未出版的七月號《烏檀》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以一篇簡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

鮑比剛步入麥克唐納的辦公室,他第一句話就說:“看見那邊那雙雪鞋沒有?那是亨生給我的。你熟悉他寫的那本書嗎?”

“熟悉。剛好我這兒有一本。他還特地在書上為你簽了名。”

麥克唐納翻閱那本書,接著,他帶著挑戰的口吻說:“你出版了一份黑人雜誌。依我看,這份雜誌上應該有一篇介紹像亨生這樣人物的文章。”

鮑比表示同意他的意見,並將一本七月號的雜誌遞給他。他翻閱那本雜誌,並點頭讚許。鮑比告訴他說,創辦這份雜誌就是為了弘揚像亨生那樣克服重重困難而達到最高理想的人的成就。可見,抓住了對方有意想攀附於你的心理,如果你有事相求,他一定會盡量取悅你。

千裏馬沒有伯樂隻能永遠是一匹普通的馬。一個人就是身懷絕技,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倘若不借他人之勢,擴大自己的影響,也不一定能有出息、有大的發展。一個人光有才能還不行,還需要有人來為你提供發揮才能的平台,抓住機會,借梯登高!因此,要想登得高,善於借人力量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靈丹妙藥。

和同事和諧共處,構建人脈圈

作為一個員工,如果想要獲得老板的賞識,就必須與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同事友好相處可以使你的工作效率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個人單槍匹馬、孤軍奮戰很難有很大的作為。協調好人際關係,這是一切順利進行的前提。要和別人很好地相處,首先要學會合作,學會共事。如果你與同事們的關係很好,甚至對他們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同事對你都表示信任,你將得到頂頭上司更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