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1 / 3)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無數的成功人士告訴我們成功離不開機遇。我們不得不承認機遇的重要性,機遇是我們展現自己、麵向成功的關鍵。但機遇隻留給對他有所準備的人,因此,職場中的你要想晉升,就要抓住每一個機會,這樣,你才能在芸芸眾生中大放異彩,脫穎而出,也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職場想晉升,機遇要抓牢

在工作上,要想在職場上實現自身的價值,除了應竭力做出優秀的業績之外,更要抓住每一個機遇,適時向老板展示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展現自己工作中的獨特一麵,恰到好處地張揚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從而讓老板關注自己,放心地任用自己。這是職場中避免走彎路、不至“懷才不遇”的一個捷徑。

職場是一個使人有機會一展身手的地方。職場上有無數的機會,也有無數的陷阱。善於把握機會,並且能夠避過職場上的陷阱,事業發展就比較順利。

成功的人士,在職場上要把握機遇,該勇進時就勇進,該保守時就保守,勇進不是要你孤注一擲,更不是在毫無實質數據或其他分析的支持之下,就貿然全軍出擊,以致一旦看錯,就再無回頭之路。因此,決定一件事時,事前都要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後,就勇往直前去做。

克萊希爾公司的經理人羅伯特,曾做過一家公司的采購商。那個公司明文規定,采購商絕對不能用盡賬戶上可支配的資金,否則,就隻能等到資金回籠後才能購買新商品,通常要等到下一個購買季節。由於預算失誤,羅伯特的賬上沒錢了。羅伯特想:“這下糟了!讓老板知道我的賬戶上沒錢了,肯定會認為我不善理財。”但是,這離下個季節還有很多天,羅伯特不能在沒有資金可用的情況下待在公司幹耗著。“我必須想想辦法。最好是能找到一個好的生意,為公司進行一次能贏利的采購。這樣,我在向老板承認自己的賬戶沒錢的時候,就可以將功補過。”羅伯特努力尋找著這麼一個機會。

這一天,一位日本賣主給羅伯特看了一種新款手提包的樣品,羅伯特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彌補錯誤的好機會。羅伯特走進老板的辦公室,告訴他自己賬戶上的金額已經用光了。老板果然很不高興:“你這麼快就把資金全用光了,太沒有計劃了,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羅伯特接著向老板談到自己的彌補計劃:“我剛剛見到一款手提包,如果能把這一批手提包買回來,很快就可以轉手出去,這樣公司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利潤。”老板了解了羅伯特的計劃,然後又親自驗看了貨物,就把這樁生意接了下來。

新款手提包一拿到市場,立即被搶購一空。由於這筆生意做得很順利,老板給羅伯特的賬戶裏破例補充了一些資金。就這樣,羅伯特順利地度過了難關。

羅伯特從這次的事情中領悟到:僅僅認識到工作中的失誤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措施來彌補。他通過爭取一筆生意的方式,為公司謀得了利潤,得到了老板的諒解。試想,如果羅伯特在發現自己的資金用完了之後,不努力去想辦法彌補,而是待在辦公室等著下一個月的來臨,那麼他的業績就沒法完成,而且他待在辦公室耗著,又不敢向老板認錯,就可能錯過很多為公司贏利的機會。自己犯了錯誤,不要害怕承認錯誤,要勇於承擔責任,認真總結,爭取做好,彌補過失。

有潛力的員工,會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機會,把失誤變成機遇。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說:“偶爾犯了錯誤無可厚非,但從處理錯誤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看清楚一個人。”老板所欣賞的是那種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及時加以補救的員工。

彭慧在一家時裝公司做市場宣傳。在一次組織的新品發布會中,她把邀請名單搞錯了,漏掉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大客戶。自知闖了大禍的彭慧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加班加點為這位客戶辦台專場新品發布會。為了打消大客戶對沒有被邀請的疑慮,彭慧告訴他,由於多年的生意往來,合作相當愉快,希望能進一步加強與他的交流,所以單獨邀請他,以方便他訂貨。至於額外的費用,彭慧準備自己承擔一半。

帶著這個方案,彭慧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她非常誠懇地告訴老板::“我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真的非常抱歉,出現了這麼大的疏忽,請您給我一個改正的機會。請相信,我一定會吸取教訓,下次不會再犯了。”老板看到她誠懇地承認了錯誤,麵色由慍怒轉為平靜。

彭慧通過這一次專門的新品發布會,不僅彌補了沒有邀請大客戶的失誤,而且大客戶看到公司專門為自己準備了一個發布會,更加信賴和支持這家公司,雙方建立了更加親密的合作關係。老板因為彭慧勇於認錯,並且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沒有責怪她,反而更加信任她了。

成功的美酒,人人都渴望啜飲。令人羨慕的成功士之所以能夠踏上事業的頂峰,一覽眾山小,是因為他們都是創造機遇、利用機遇的高手。當其他人還在山腳徘徊不前時,他們早已順著機遇的索道開始了艱難的攀緣,他們不躊躇、不彷徨,認定了就勇往直前。

有些人總愛抱著翹首觀望的心態“等待機遇”,而不是抱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去創造機遇、捕獲機遇。我們都知道,香港首富李嘉誠,利用了人生的五個十年就創建了龐大的經濟體係。如果他當時采取觀望、等待的態度,而不是積極適時捕獲機遇,對著自己的奮鬥目標激流勇進,他能獲得今天的輝煌成就嗎?毫無疑問,不能!古人也曾告誡我們:“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激流勇進方為時代的弄潮兒。

事業有成的人從不怨天尤人,他們隻知道盡自己所能邁步向前。他們更不會等待別人的援助,而是自我救助;他們不等待機會,而是自己創造機會。

亞曆山大在打完一次勝仗後,有人問他,假使有機會,他想不想把下一個城邑攻占。“什麼?”他怒吼起來,“什麼叫假使有機會?我需要的不是等待機會,即使沒有機會,我也會製造機會!”

美國鋼鐵巨頭安德魯 卡耐基是個主動出擊、超前預測、抓住機遇的高手……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宣告結束,北方工業資產階級戰勝了南方種植園主。當時,全美沉浸在慶賀統一的狂喜之中。卡耐基卻清醒地預料到,戰爭結束後經濟複蘇在即,經濟發展必然導致鋼鐵需求量劇增。他義無反顧地辭去了鐵路部門報酬優厚的工作,創立了聯合鋼鐵公司,後又演變為US鋼鐵企業集團。卡耐基就是抓住了經濟複蘇的機遇,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個成功的人,應具有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隻要把事情審視清楚,計劃周密,他們就不再懷疑,立刻勇敢果斷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隻要一到他們手裏,往往就能夠隨心所欲,大獲成功。

機遇就潛伏在你的四周,偶然獲取的一個機遇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留心周圍形勢的變化,擦亮眼睛審時度勢,一旦瞄準就迅猛出擊,爭取成為善於捕獲和利用機遇的人。

究竟能不能捕獲機遇,那要看你到底持什麼態度。我們知道對待機遇,一般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等待機遇,另一種是創造機遇。等待機遇過程中,有的人得過且過,妄想天上餡餅,這種等待叫消極等待,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麵;有的人已經看到了事態變化的趨勢,也在為躍躍欲試不緊不慢地做著準備,但始終下不了決心,等到別人也窺察出了其中的奧秘動手做時,他才後悔不該等待,這種等待可以叫做積極等待。但不管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它們都是被動的,都沒有爆發力,所有的機遇都會在“等待”中失去,哪裏還會有成功的可能!

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而要積極主動地做準備,並不失時機地出擊,這才能占據有利地位。因為你已經具備了捕獲機遇的主要條件。

當然,人生的晉升機遇是有限的,但絕不是隻有一次。其實,晉升機遇是一組“機遇束”。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經過機遇鏈條,不斷打開機遇大門,不斷延伸機遇路徑。如果錯過了一次一時的機遇,不要悲觀失望,自毀長城,後麵還有機遇迎麵而來。人們常說,機遇是給準備好的人的。所謂“抓住機遇”,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早早做好迎接機遇的準備工作。常言道“水到渠成”。千裏大堤,毀於蟻穴。所謂做足準備,就是從一點一滴做起,日複一日,循環累積,積跬步成千裏。如此,當機遇再次迎麵而來的時候,才不至於擦肩而過,失之交臂,一錯再錯,一悔再悔。

做一個健康成長的人吧,要善於抓住晉升的機遇,修煉你持久的抓住機遇的能力。

機遇總會垂青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會不是可以等來的,它隻垂青於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職場上,當你學會了承擔責任,你也就能夠輕易地抓住機遇;如果你逃避責任,看似世事通達,實際是會經常錯過機遇。因為“機遇”總是藏在“責任”的最深處,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夠看到機遇究竟藏在哪裏。

責任和機遇的關係,分析起來一共有三種情形:

首先,責任與機遇是合二為一的。某公司有一個重要的項目需要實施,董事長提出了競爭上崗,如果哪位員工做好了,他就是下任項目的主管。這個很簡單,一眼就能看出來,做好項目既是責任,也是令自己發展的一個絕佳的機遇。

其次,責任之中隱藏著機遇。公司老板對自己的一位員工說:“東北的市場我們現在還沒有開發過,這次公司想派你去看看。”這句話從表麵上看來,老板是在給員工下達一個任務,實際上是給了員工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機遇。一旦東北大的市場開發成功了,這位員工極有可能被提拔為東北市場總經理。

最後,機遇中透漏著責任。有位老板任命自己的一位得力員工為經理。從表麵上看,這是一個機遇,事實上,它同時又要兼負著責任。隻要他抓住做經理這個機遇,同時也就意味著要承擔起一個合格的經理應當承擔的責任,隻有這樣,他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會令老板有所失望。

上麵三種關係,歸納起來實際上就是一種關係:“責任就是機遇”,或者說“擁抱責任就是擁抱機遇”。

但是“機遇在哪裏?”這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員工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事實上,機遇就隱藏在每一個人的身邊。之所以有很多的人抱怨機遇太少,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認識到責任就是機遇,一見到責任就立刻躲開,結果把機遇也躲掉了。

規避責任是人的一種本能,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種劣根性。不用肩負著責任,還能輕輕鬆鬆地領取薪水,這是多麼快意的事情啊,就像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未被發現的那段時期一樣。但是,這樣的好事情絕對不會長久,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人,早晚要被掃地出門,即使僥幸沒有被趕走,也會因為長期的不敢承擔責任,長期得不到鍛煉而使自己的能力退化,進而被淘汰出局。而那些工作中積極主動負責的人,機遇常常就伴隨在他們的身邊。

布賴恩 泰瑞格剛開始在一家五金商店工作,每周隻能賺到2美元。他剛進商店時,老板就對他說:“你必須對這個生意認真負責、熟門熟路,隻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對我們有用的人。”

“一周2美元的工作,你認為還值得我們認真去做嗎?”與泰瑞格一同進公司的年輕同事不屑地說道。

然而,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工作,泰瑞格卻幹得非常用心。

經過幾個星期的仔細觀察,年輕的泰瑞格注意到,每次老板總是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的外國商品的賬單。而那些賬單使用的全部都是法文和德文,於是,他就暗地裏開始學習法文和德文,並開始仔細地對那些賬單進行研究。一天,他的老板在檢查賬單時,突然覺得自己特別的勞累和厭倦。看到這種情況後,泰瑞格主動走到老板跟前,要求幫助老板檢查賬單。由於泰瑞格是第一次接觸這種賬單,老板還是有點不放心,就站在旁邊觀察了一會。但是,老板發現他幹得實在是太出色了,從那之後的賬單,自然也就由泰瑞格接管了。

一個月後的一天,他被叫到了老板的辦公室。老板對他說:“泰瑞格,公司打算讓你來主管外貿。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我們需要認真負責、能勝任這項任務的人來主持這項工作。目前,在我們公司有20名與你年齡相仿的年輕人,隻有你抓住了這個機遇,並憑借你自己的努力,用實力抓住了它。我在這一行已經幹了近40年,你是我所親眼見過的三位能從工作中發現機遇,並緊緊抓住它的年輕人之一。而其他兩個人,現在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企業。”

而泰瑞格的薪水,也是很快地就漲到了每周10美元。一年後,他的薪水竟然達到了每周180美元,並經常被派駐法國、德國。他的老板是這樣評價他的:“布賴恩 泰瑞格很有可能在30歲之前,就能夠成為我們公司的股東。現在,他已經從平凡的外貿主管的工作中,看到了這個機遇,並盡量使自己有能力抓住這個機遇,雖然他也做出了一些犧牲,但這卻是值得的。”

年輕人應該充滿夢想,這是件好事情。但年輕人還需要懂得:夢想隻有在腳踏實地的工作中,才能夠得以實現。無論是誰,都曾有過夢想,不過,心情浮躁的人卻始終無法實現,最後隻剩下牢騷和抱怨,他們往往會把這歸因於缺少機遇。

作為公司一名普通的員工,凱瑟琳被破例派往了國外的公司進行考察。她和單位裏的其他同事,雖然同樣都是研究生畢業,但他們的待遇卻並不相同。王先生的職位比她高一級,薪金也高出很多。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她沒有因為自己的待遇不如人就心生不滿,仍是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件事。當許多人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時,凱瑟琳依然是盡心盡力做好她手中的每一項工作。有時甚至還會積極主動地去找事做,多了解領導有什麼需要協助的地方,事先幫領導做好準備。在後來挑選出國考察人員時,凱瑟琳也是唯一一個資曆淺、級別低的普通員工,這在她們的公司裏是極為少見的。之所以能夠選中凱瑟琳,還是因為責任心在幫忙,才使得她贏得了這次機會。

認真負責就是珍惜自己的就業機遇,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千萬別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如果你對工作總是漫不經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珍惜自己的崗位,到頭來損害的不僅僅是是企業的利益,自己也會因此而丟掉手中的飯碗!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以警示世人:“當幸福在我們手中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感到幸福的存在;隻有幸福離我們而去,我們才知道它的珍貴。”這樣的人世間確有很多,他們有工作時不知道去珍惜,等到失業之後才幡然醒悟,然而一切為時已晚。我們絕不能犯這樣的錯誤,一定要珍惜自己現有的工作,並做到盡職盡責。這種做法既是企業的要求,也是在為自己尋找機遇。

作為職員,應該記住:責任和機遇是成正比的。沒有責任就沒有機遇,責任越大機遇也就越多,責任越小機遇也會越少。因為機遇從來都不是獨來獨往的,它要麼牽著責任的手,要麼與責任合二為一。所以,擁抱責任就是擁抱機遇,要善於挖掘隱藏在責任之中的機遇。

小馬是一家大型文化公司的老員工,由於他在公司待的時間長了,基本上什麼狀況都遇到過,也沒有什麼能夠難住他的問題。而且,公司新來的員工,隻要是一遇到難題就向他請教。這使得他自我的感覺有些過於良好,有些飄飄然地,覺得自己有能力駕輕就熟,能夠應付上級布置的各種任務。

後來,為了公司發展的需要,公司換了一位新的總經理,他是這個家族公司集團中第一位被提拔的非家族成員。當然啦,“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定會燒到哪裏。所以,他對自己的下屬非常嚴格,甚至還有點兒雞蛋裏挑骨頭的傾向。不過,小馬並沒有把他當回事。

有一次,總經理要求小馬為一個董事會準備資料,小馬當即展開了工作。不過,他隻是迅速地、簡單地整理了一下從各部門呈報上來的報表,工作很快也就完成了。但是當小馬把資料交上去之後,總經理隻是大致翻閱了一下,就發現了許多的漏洞,不過他隻說了一句話:“工作不用心。”

小馬很不服氣,他告訴總經理,為了這份資料,他已經好多天沒有按時吃晚飯了。

但是,總經理隻是歎了一口氣說道:“你自己對這堆資料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就是在敷衍工作。你要記住:敷衍工作,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小馬的問題,並不是因為他不聰明、能力不強,而是不願將工作做到完美,這才導致了他習慣性地在工作中敷衍。

我們相信,如果沒有總經理的提醒和警告,小馬肯定還會繼續敷衍下去。因為,他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他隻是在想著吃飯的問題,並沒有真正用心地去工作,隻是敷衍了事。如果總經理拿著他提供的資料參加會議,肯定是會出問題的。小馬的這種表現,就是缺少責任感造成的,如果他不加以改正的話,不要說得到提升的機遇了,就連自己還能否繼續留在公司都已經成為問題了。

人和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於人有一種精神,有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與關愛,能夠通過工作,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推推動動、撥撥轉轉,那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的表現!像這種缺乏責任心的員工,是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