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應該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雍正帝時更是極為器重。甚至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也是頻頻征詢年羹堯的意見,並給予他很大的權力。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隻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麵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淩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紮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對於朝廷派來的禦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製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
他不僅擅作威福,還結黨營私、貪斂財富,忍無可忍的雍正終於在雍正三年(1725年)對他削官奪爵,列出大罪九十二條,並在第二年賜其自盡。
年羹堯的悲劇可以說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在等級製度森嚴的封建社會裏,一個君主可能能夠容忍你“功高蓋主”,但絕不會原諒你的狂妄無知。
叔孫通是被秦始皇征召的文學博士。秦滅六國後,把六國的文化名人收羅到鹹陽,組成了相當於現代最高決策人身邊的智囊團。但這些人大多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消滅了,叔孫通又是用什麼辦逃過這一劫難的呢?下麵的事例中可以窺見一斑。
秦二世繼位後,陳勝、吳廣造反,二世召集當時隻剩下30多人的博士們問:“聽說有人造反,真的嗎?”
博士們早就想向皇帝提意見了,這時正好借題發揮,把天下的亂象說了一遍。唯有叔孫通說:“沒有的事,不過是些小毛賊。郡守正在捉拿,不足為患。”
二世聽了很高興。下令讓軍士追查那些說造反是實情的博士,對叔孫通反倒大大嘉獎。眾博士走回館舍,責問叔孫通:“先生說話怎麼能這樣拍馬屁呀?”
叔孫通說:“諸位不明白,我是虎口逃生啊!”
他已經看到秦王朝沒有希望了,因此趕緊收拾行裝溜之大吉。
叔孫通後來投奔了漢王劉邦。劉邦向來看不起讀書人,常拿儒生的帽子當便壺,見了讀書人就罵。叔孫通最初也是連飯也吃不上,什麼氣都受。劉邦見叔孫通穿著一身儒生服裝,一看就不順眼。叔孫通見勢不妙,馬上回去換成楚人的短裝,劉邦才高興了。
叔孫通投靠漢王的時候,跟隨他的弟子有100多人,但他誰也沒有推舉,隻撿那些出身群盜的強壯之徒加以推薦,弟子們偷偷罵他:“服侍先生幾年,卻不推薦我們,一味舉薦那些大強盜,這是什麼道理嘛?”叔孫通聽到後對他們說:“漢王現在冒死打天下,你們能打仗嗎?現在還用不著我們讀書人。你們耐性些,我不會忘記大家的。”
劉邦建立漢朝後,大臣們議事時沒有秩序,沒有規矩,亂七八糟,喝醉了酒就亂喊亂叫,有的甚至拔出劍來砍柱子。劉邦為此很擔憂。
叔孫通知道時機到了,就去求見劉邦,建議他製定禮法。漢高祖斥責他:“我的天下是馬上得來的,你們讀書人算什麼?到一邊去!”
叔孫通委婉地說:“陛下的天下可以馬上得之,但不可以馬上治之。”
劉邦一聽這話有道理,就問他該怎麼辦?叔孫通於是向他提出製定上朝禮儀的計劃。叔孫通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把他所規劃的“朝班”禮製都演習好後,請漢高祖出來坐朝。
天還沒有大亮,朝拜皇帝的儀式就正式開始了。準備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職大小,在宮門外列隊等候。宮門外懸排著五彩繽紛的旗幟,雄壯威武的衛士手執刀槍斧鉞排列兩邊。傳令官發出號令後,大臣們肅穆恭敬地順序快步上殿,然後跪拜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漢高祖見了這等氣派,這等威嚴,十分高興,情不自禁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也便知道了讀書人的用處。高興之下,他當即任命叔孫通為太常,賞賜黃金500兩。追隨叔孫通的那些儒生們也都一一受到了賞賜和提拔。
叔孫通為漢高祖建立的“朝班”製度,雖經曆代沿革,但一直到清朝末年,實行了近2000年。從此,封建社會的政治體製思想一直受他的影響。像叔孫通這類知識分子的艱辛經曆和非凡貢獻,也隻有遭遇比他更不幸的司馬遷才能理解。
叔孫通在觀察到秦二世是個昏聵無能的家夥之後,決定明哲保身,退而求全,這是一種十分明智的選擇。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期待著能夠在太平盛世好好做一番事業,因此才韜光養晦。在秦始皇時代,他沒有辦法,隻好遷就環境。到了漢朝建立,他也能以最強的應變能力達到目的,最終成了一代儒學宗師,開創了幾千年的儒家禮儀製度。
屈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一種識時務的智慧,是一種顧大局的氣概。屈不是屈服,而是忍辱負重,屈是為了伸做準備,是退讓中另謀進取的變通計謀。
屈,是一種難得的糊塗,一種“水往低處流”的謙恭;是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負辱中抗爭的“忍”,在名利紛爭中的“恕”,在與世無爭中的“和”。伸,是以退為進的謀略,以柔克剛的內功,以弱勝強的氣概;是“無可無不可”的兩便思維,是“有也不多,無也不少”的自如心態,更是“不戰而勝”的變通策略。
為人處世要能屈能伸,隻有這樣才能在逆境中奮起,最終辦成大事。韓信甘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魏國名將司馬懿能屈能伸也為後來的晉代魏打開了序幕。
真正成就大事業的人,有時挺拔如樹,但挺拔中卻帶有柔韌,在受到重壓時能夠曲而不折。他們不完全同流合汙,心中始終堅持一貫的理想。為了不吃虧,隻好遷就世俗。所以,他們往往表現得大智若愚,看上去好像不會說話,畏畏縮縮的,曲裏拐彎的,但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
雖然當今社會的員工對待老板不像過去臣子對待君主那樣身處卑下,那樣唯命是從,但是也絕對不能狂妄自大。如果麵臨著去留抉擇,首先要審時度勢,斟酌利害,能曲則曲,能伸則伸,而不是盲目地隨波逐流或舍生取義。要記住: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跟對人,站對隊,找準圈子
有句古話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錯,公司裏每一個領導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固定的圈子,這些小圈子自然會有自己的交際。在一個公司裏,你到底加入到哪個領導的圈子,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的命運可能就會因為某個領導職務的升降而受到影響。
無論是事業單位還是私人公司,領導的調整可能都比較頻繁,有時候上司的升遷問題往往更加複雜。所以,在跟人站隊時一定要撥開迷霧,做一番詳細的考察。要選擇一個長期的績優股,需要把眼睛擦得亮一些,看清哪一個選擇才是更有利於自己的,要盡量避免選擇錯誤,否則可能全盤皆輸。
某局裏的一把手和三四個副手都有自己固定的小圈子。甄清泉就是這些交際裏麵的一個人物,在表麵上,甄清泉不和任何領導親近,但是在背地裏大家都知道,他經常參加局長的飯局。
局長的任職期滿,調令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等著看甄清泉的笑話,因為他的靠山一走,他自然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春風得意了。誰知道局長雖然走了,新局長上任以後,就把甄清泉叫到辦公室裏“談了一會兒話”。談完話後沒幾天,甄清泉竟然升遷了。本來他隻是辦公室副主任,這下子直接升做了主任。
甄清泉的升遷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因為這次的新局長不是別人,正是單位裏原來幾位副局長中的一位,而在大家平時的印象中,甄清泉從來沒有和這個副局長有什麼過密的接觸。所以人們對這個新局長做出的決定都頗感意外。
其實,在這位副局長剛剛到局裏上任的時候,甄清泉就登門拜訪了。首先,他知道這個副局長背後的關係很了不得,而且又了解到這個副局長是自己曾經的校友,所以從這位副局長到了單位的那一天起,甄清泉就把他作為一個“績優股”進行投資。但是,在表麵上,甄清泉和局長的關係仍然保持不變。這樣的投資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
這就是為什麼新局長剛剛上任,甄清泉就有升遷之喜的原因。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情,卻在甄清泉掌握之中。表麵上,甄清泉是局長那個圈子的人,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副局長這個圈子裏的。雖然開始的時候,甄清泉確實是屬於局長這個圈子的人,但是在這個副局長到任以後,甄清泉就決定做一道單選題,因為他知道做一個腳踩兩隻船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在經過詳細的考察以後,他做到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職場上,上司忽然被調任,或者忽然倒台的事情常有發生。一群人跟在一個上司的後麵,你是這個上司建立的圈子中的人,為了防止上司走後其他圈子中的人孤立你、對付你,這個時候必須重新選擇更加強大的靠山,讓自己能夠獲得保全的同時,也能迅速獲得再次的定位。
李冰任職於一家銷售公司,是一個很有業績的銷售人員。公司為了提高競爭力,以及提升銷售人員的銷售業績,把銷售部分為兩個小組: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而李冰就在第一小組擔任業務員。兩個小組的競爭當然非常激烈,有的時候為了簽到一個大客戶,兩個組的組員用盡各種招式。李冰因為能夠比其他組員以更快的速度找到某個大客戶的詳細資料,深得組長的重視,所以組長一直把他作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但是常言說,天有不測風雲。在新上任的銷售部經理任職一個星期以後,銷售一組的組長就被公司炒了魷魚。對此,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因為銷售一組的業績一直是高於銷售二組的。經理這樣解釋銷售一組的組長被炒的原因,那就是在和銷售二組進行競爭的時候,使用了很多不正當甚至是過分的手段,引起了客戶極大的不滿。在屢次遭到客戶的投訴以後,公司不得不決定將銷售一組的組長辭退。其實辭退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銷售二組的組長是這個新上任銷售經理的得力部下,也就是說,銷售二組的組長是屬於這個新上任經理那個圈子裏的人,而銷售一組的組長則是屬於剛剛調任的舊經理部下的人。
組長在和李冰進行談話的時候,告訴李冰說,自己離開無疑會給李冰帶來不便,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李冰和自己一起走。組長告訴他,自己已經加盟了一家規模不小的銷售公司,而且一上任就是主管的位置,而李冰如果跟著自己的話,必定會坐上銷售部經理的位置,這一點組長說得非常肯定。
組長為什麼要這樣和自己說,李冰其實非常清楚。因為他是銷售一組最好的銷售人員,他手上的客戶關係自然也是銷售一組中最多的。而且可以說,銷售一組之所以有這樣好的成績,每次都能超越銷售二組,有一半的功勞都是屬於李冰的。所以,組長給他開出了十分豐厚的條件。
但是,李冰卻對組長提到的那個公司一點也不感興趣。自己現在所在的是一個跨國大公司,而組長說的那個公司的銷售主管也莫過於自己所在公司的一個銷售組長,而且自己即使去了那個公司,也還是在組長手底下幹活。所以,他並沒有答應組長的邀請。
那麼失去組長這個靠山以後,李冰要想辦法解決自己麵臨的困境。他主動找到了新上任的銷售部經理,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並且說明銷售一組取得的銷售業績實際上是怎麼一回事情。新上任的銷售經理當然不想自己上任的時候就失去這樣一位精英級的銷售人員,因為如果李冰離開的話,自己帶領的這個部門將會失去很多客戶,而且這些客戶都是重量級的,一般都是長期性的客戶。於是,新上任的經理立即任命李冰為第一組的銷售組長。
在自己的靠山垮塌之際,李冰迅速轉身,從已經不存在的那個圈子中跳出來,成為另外一個圈子的得力幹將。
職場中的圈子大多數都是以利益為主的,懷舊的人不適合在職場這個江湖上混跡。但也並不是說在追求共同利益的時候,沒有情誼可言。擁有情誼,卻不能被蒙上懷舊的色彩。沒有人會成為你永遠的依靠,最可信賴的永遠是自己不斷增加的經驗和能力。有了經驗和能力,即使一個利益聯盟倒塌,你也可以迅速鎖定新的目標,在新的圈子裏獲得成功。
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確,那就是:如果你不幸遇到不好的上司,那就要好好考慮了。不好的上司就是你事業上的一隻攔路虎,你的職業之路也許會變得頗多坎坷。你業績好的時候,他會把所有的功勞都算在自己頭上;業績差的時候,他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你。他不能教你任何東西,也不允許你爬到他的頭上。他沒有升遷的機會,而你的前途也注定一片渺茫。所以在職場,你一旦遇到好的上司,就要把握機會爭取早日出人頭地;而遇到壞的上司,也不要灰心喪氣,爭取換個部門或者換個公司,從某些方麵看,跟對上司比選對公司更重要。
因此,跟對該跟的人,站到該站的隊,選準該入的圈子,對你的事業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你的前途飛黃騰達,你的確該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作出正確的抉擇。
你給老板麵子,老板給你位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其實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實際上,不僅中國人如此,古今中外沒有哪個人不是如此,在人性上都有這種相通之處。而處於上司職位的人,在下屬麵前更是如此。如果工作中你能做老板永遠的“救生圈”,為他提供了超值的工作,老板會從心裏開始親近你,重用你,提拔你。
某局開局務會,由於開會需要,女秘書坐在局長的左邊,女秘書的左邊是某副局長,會議正進行,局長實在憋不住了就放了一個響屁,由於主席台上有麥克風,會場上除了睡覺的人估計都應該聽見了,局長不好意思,臉朝左轉了一下,盯著女秘書,女秘書下意識地也朝左邊看了一眼,發現坐在她左邊的副局長也在盯著她,再抬頭朝台下一看大家都在看著她,這時女秘書急了,衝著台下大喊:“看什麼看,又不是我放的!”會後兩天,女秘書因故被單位辭退了!
在公司裏頭扮演“女秘書”角色的人不在少數,老板指著你罵的時候,極有可能是在罵別人,你一定要忍,否則你當真就壞了大事,不僅自己下不了台,就連老板也下不了台。當老板當著公司所有高層開會時衝著財務經理發火:“我不是早說了,給大家加薪水,讓你們財務處盡快拿出來方案,為啥現在還沒報上來?”財務經理嘴上說“我們正在調研呢,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其實心裏想我不是早報上去一周了嘛,你沒批還問我們幹什麼,年底財務經理的獎金比去年又略微多了一點,後來也坐到了副總的位子。企業或組織裏隻有類似這種能擋“屁事”的人才能在公司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