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西班牙有句名言:“使人發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寶,而是心靈深處的智慧。”是的,在職場中你要想出類拔萃,脫穎而出,你就要有擁有一個聰明靈活的頭腦,審時度勢,敢於打破常規,大膽轉換思維,該出手時快捷出手,該隱藏時韜光養晦……憑借著你的智慧為晉升架起一座七彩橋。

換一種思維,架起晉升的橋

職場中要想順利地晉升,能力是一方麵,智慧也是極重要的因素。擁有一個靈活的頭腦,打破常規,轉換思維,在風雲變幻的職海中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憑著你的聰明,為自己架起一座升職的橋梁。

著名的化學家羅勃 梭特曼發現了帶離子的糖分子對離子進入人體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來證明這個觀點,都沒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再從無機化學的觀點去研究,而從有機化學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才突破了束縛,取得了成功。

我們不是科學家,但作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夢想的普通人的我們,如果能夠轉換一種思維解決問題所取得的成效,絕不亞於科學家的新發現。

一家規模較小的建築安裝公司負責為一棟新宿舍樓安裝電線。根據需要,施工人員要把電線穿過一根10米長但直徑僅僅有3厘米寬的管道,管道砌在磚牆裏,並且彎了4個彎。他們全都束手無策,很顯然,如果采用常規方法幾乎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後來,一位善於動腦筋的安裝工人想出了一個非常奇特的主意:他到市場上買來一公一母兩隻白老鼠,然後,他把一根細線綁在公鼠身上,並把它從管子的一端放進去。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把那隻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並輕輕地撥弄它,讓它發出吱吱的叫聲。公鼠聽到母鼠的叫聲,便自動沿著管子跑去找它。公鼠沿著管道跑,它身上綁的那根線也被拖著穿過管道。因此,工人們輕而易舉地把電線穿了過去,完成了電線的連接任務。就這樣,穿電線的難題妥善地得到解決。這位愛動腦筋的裝修工,也因為頭腦靈活而得到老板的賞識和讚許。

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就要運用自己或者團隊的腦力與體力,生產人們所需要的、前所未有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開拓創新並不是意味著憑空捏造、無中生有,而是在工作任務的落實中萌發的。人們在創新的過程中,既要敢為天下先,又要善於運用頭腦,借鑒他人的經驗,轉換一種思維方式,這樣才能促使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也才能給自己帶來晉升的機會。

沙利文是一家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可是他卻麵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歡跟隨工作而來的豐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隻增不減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麵,他非常討厭他的老板,經過多年的忍受,最近他發覺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在經過慎重思考之後,他決定去獵頭公司重新謀一個職位。獵頭公司告訴他,以他的條件,再找一個類似的職位並不費勁。

回到家中,沙利文把這一切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教師,那天剛剛教過學生如何重新看待問題,也就是把正在麵對的問題完全顛倒過來看——不僅要跟你以往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課的內容講給了沙利文,這使沙利文得到了啟發,於是一個大膽的創意在他腦中漸趨清晰。

深思熟慮之後,第二天,他又來到獵頭公司,這次他是請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請他去別的公司高就。盡管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下屬和獵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正好這位老板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厭倦了,所以沒有考慮多久,就接受了這份新工作。

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結果他目前的位置空出來了。沙利文申請了這個位置,於是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沙利文本意是想替自己找個新的工作,以躲開令自己討厭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換一種方法想問題,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結果,他不僅仍然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擺脫了令自己煩心的老板,還得到了意外的升遷。

著名電視主持人朱軍是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他是如何走進央視的呢?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是楊瀾的一句話,讓他改變了思維,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朱軍原來在某部隊裏作主持人,有一次央視巡演來到他所在的部隊,他有幸和著名主持人楊瀾作搭檔。楊瀾對他的主持風格、主持能力很讚賞,就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朱軍當時覺得很愕然。現在,他在這個位置上做得可是很得意的呀,還能有什麼打算呢?楊瀾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二十年後幹什麼,活得多沒勁呀。”楊瀾的這一句話,讓朱軍輾轉了好久。最後他毅然決定北漂。其實,從朱軍的成功中,我們看到的是思維的改變改變了朱軍人生的結果。

是啊,在常人看來,部隊主持人也是挺不錯的。他已經擁有了很讓人羨慕的位置,就應該知足了,還想什麼呢,所以有“知足常樂”的說法。

其實“知足常樂”說的是擺正心態,是對現實的一種滿足的感受。而改變思維卻不一樣,它是思想的革命,是創造,是更新,是在茫茫人海中重新準確定位你的人生。就像一塊金子,你可以拿它做一把鋤,可以鑄一尊雕像,可以做許多支鋼筆,到底做什麼合適呢?這就需要去思維,常規的想法肯定不能去做鋤,如果真有人做了一把金鋤會怎麼樣?絕對是創舉,一定會引起轟動效應。很多聰明的員工,在這方麵就很有創意,他們往往是打破常規卻收到了奇效。他們的思維就與眾不同,呈現的是三維、多維、逆向等等。所以,他們處理問題才有別樣的靈性和別樣的智慧。

一些專家在研究汽車的安全係統如何更好地保護乘客在撞車時不受到傷害時,最終也是得益於換一種方法解決問題。

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如何防止乘客在車內移動,因為這種移動造成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種種嚐試均告失敗後,他們想到了一個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綁在車上不動,而是去想如何設計車子的內部,使人在車禍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結果,他們不僅成功地解決了問題,而且開啟了汽車內部設計的新時尚,且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

職場中要麵對許多問題,如何去思考,關乎理的方法和結果。生活要麵對許多選擇,如何去思考,關乎生的走勢和發展。所以,要學會思考,要學會改變思考的角度,通過改變,你興許會發現:原來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可以這樣生也可以那樣活。

有位外國專家說:21世紀,不是一場技術的革命,也不是一場產品的革命,而是一場觀念的革命;21世紀,信息就是金錢,信息就是生產力;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生產力;觀念就是知識,觀念就是金錢;銷售觀念就是銷售產品。學習新的知識,攝取新的信息,存儲新的觀念,就是積累無形的資本,就是往自己的賬戶上存錢,就是往自己的大腦裏“進貨”。

香港商界一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商務時代,都會鍛造一大批富翁,而每一個富翁的鍛造都是當別人不明白時,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時他理解自己在做什麼。所以當別人明白時他已經成功了,當別人理解時他已經富有了”。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有自己獨特的思維。

如何保持思考創新,直接影響著一個年輕人的未來,因為隻有創新才能“救活”自己的異常思維和才智,從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這就要求有意識地給自己及時注入“創新因子”。

誰要是常常轉換思維,誰就會成為最終的贏家;誰要拒絕創新的習慣,誰就會變得平庸!這就是說,一個有著轉換思維習慣的青年人,絕對擁有光輝燦爛的人生!

韜光養晦,避開風口浪尖

引領潮流固然風光旖旎光彩無限,但是站得高、摔得狠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立身處世於風口浪尖,往往因為自己鋒芒畢露,太過張揚,而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社會就是一個大舞台,人生就像一出多姿多彩的戲劇,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最真實的演員。處身這個舞台,我們知道,最吸引人的,當然就是那些站在前台的主角,他們的一顰一笑都能牽動大家的目光,也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這種站在前台的光輝,認為這才是值得追求的,但是,卻很少有人會認真思考一下,站在前台,在很多情況下會意味著什麼。更有不少人認識不到,本是配角的你占據了主角的位子會出現什麼情況。

三國時期的孫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物。他父親孫堅死後,兵馬屬地盡被袁術吞並,卻留給了他一方代表中華最高權力的傳國玉璽,這不免引來天下豪傑的覬覦。

當時天下群雄並起,大家都認為掌握玉璽,就是得到了天下,而孫策手下無兵無將,拿著玉璽卻毫無作為,不由得滿心憤懣。見此狀況,周瑜幫孫策分析道:“人們都以為拿到玉璽,就能號令天下;其實不然,應該是號令天下的人才有緣得到玉璽。如今你手中無兵無將,拿著玉璽也保不住,還不如獻給袁術,還可以借來一些兵馬。”孫策聽了周瑜的分析恍然大悟,隨即將玉璽獻給袁術,並聲稱自己要找荊州劉表報殺父之仇,請求借兵。袁術自以為兵強馬壯,接過玉璽愛不釋手,隨即派給孫策精兵三千,生怕他反悔。

袁術拿著玉璽稱帝,很快成了眾矢之的;而孫策則趁著天下群雄將注意力轉向袁術,帶著借來的三千精兵在江東開疆擴土,很快站穩了腳跟,最終成為一方霸主。

孫策獻玉璽的行為,就是韜光養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被某一巨大的利益誘惑吸引,從而紛爭不休打個頭破血流;很多一時的強者剛剛獲得這一利益,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很快被蜂擁而至的競爭對手斬於馬下。

春秋戰國時期的孟賁是秦武王手下的一名勇士,據史書記載:此人原本是齊國人,勇力過人。據說有一次他在野外看見兩頭牛正在相鬥,他就走上前去用手把兩頭牛輕易地分開來。其中一頭牛放棄了爭鬥,伏在地上不動了;另外一頭牛意猶未盡,還要上前。孟賁大為惱火,伸出左手按住牛頭,用右手把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來,這頭牛當場斃命。

後來他聽說秦武王正在招納天下勇武之人,於是離開齊國去投奔秦國。這秦武王也是個勇猛的人,重武好戰,常以鬥力為樂,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提拔為將領,放在身邊。見了孟賁自然另眼相看,很快就任命他為大將,與他手下的另外兩名勇將烏獲和任鄙享受一樣的待遇。孟賁也非常以自己的勇力而自豪。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采納了左丞相甘茂的計策,與魏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的聯盟,而後用計攻占了趙國的軍事要地宜陽。秦軍占領宜陽後,周都洛陽門戶洞開。秦武王大喜,親自率領任鄙、孟賁等精兵強將要進入洛陽。周天子此時無力抵抗,隻好打開城門迎接秦武王進城。

秦武王兵進洛陽後,直奔周室太廟,去觀看九鼎,這九個鼎本是當年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貢金(銅)鑄成,每個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數,是周朝天命所在的象征。秦武王見了九鼎,大喜過望。當然,他不是喜歡這些銅塊,而是垂涎那九鼎所象征的統禦天下的權力,這也是秦國曆代君主的夢想。秦武王繞著九鼎逐個觀看,看到雍州(代表秦國)鼎時,對隨行的群臣說:“這鼎有人舉起過嗎?”

守鼎人趕忙回答:“自從先聖大禹鑄成此鼎以來,沒有聽說也沒有見過有人能舉起此鼎。這鼎少說也有千斤重,誰能舉得起呀!”秦武王聽了,撇了撇嘴,回頭問任鄙和孟賁:“你們兩個,能舉起來嗎?”任鄙為人向來低調,他知道他的這位主子秦武王自恃勇力驚人,十分好勝,平時就經常和手下的大將鬥力,如果此時自己出來舉鼎,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搶了主子的風頭,不會有好果子吃。再說,一旦秦武王真的去舉鼎了,萬一出了差錯,自己就是長了九個腦袋也擔不起這個責任,於是婉言道,“臣不才,隻能舉起百斤重的東西。這鼎重千斤,臣不能勝任。”

任鄙這一低調,孟賁心中暗喜,認為表現的機會來了。於是伸出兩臂走到鼎前,對秦武王說道:“讓臣舉舉看,若舉不起來,大王不要怪罪。”說罷,緊束腰帶,挽起雙袖,手抓兩個鼎耳,大喝一聲“起!”,隻見那鼎離地麵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孟賁頓時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穩,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還好被左右拉住。秦武王看了,禁不住發笑:“卿能把鼎舉高地麵,寡人難道還不如你嗎?”任鄙見秦武王要去舉鼎,趕緊上前勸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要輕易試力。”

秦武王本來就好與人比力,此時哪裏聽得進去,卸下錦袍玉帶,束緊腰帶,大踏步上前。任鄙拉著秦武王苦苦相勸,秦武王生氣地說:“你不能舉,還不願意寡人舉嗎?”任鄙不敢再勸,隻好退到一旁。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氣,丹田用力,大喊一聲:“起!”鼎被舉起半尺,周圍一片叫好之聲。秦武王得意洋洋,心想:“孟賁隻能舉離地麵,我舉起後要移動幾步,才能顯出高下”。秦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木難支,身子一歪,千斤重的大鼎落地,正好砸到右腳上,秦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隻見秦武王右腳已被壓碎,鮮血流了一灘。等到太醫趕來,秦武王已不省人事,晚上,秦武王就氣絕身亡。

周天子聞報,心中又驚又喜,喜的是這個驕橫跋扈的秦王自找死路,驚的是萬一秦國以此為借口興兵討伐,自己就王位不保了,趕緊親往哭吊,然後派人把秦武王的靈柩送回鹹陽。之後,秦武王異母弟贏稷登基,就是秦昭襄王。秦武王下葬後,老太後也就是秦武王的母親令人追究責任,查到了孟賁的頭上,雖然事情不能全怪孟賁,但為了出氣,還是將孟賁五馬分屍,誅滅其族。而低調的任鄙卻因勸諫有功,升任為漢中太守。

出風頭被大多數人看成是很風光的一件事,不過,從孟賁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出風頭是要冒風險的。出多大的風頭就要承擔多大的後果。

在現代,雖然出風頭掉腦袋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但是,出風頭後丟了工作,遭受打擊的事情卻屢見不鮮。特別是麵對一個有著“功高蓋主”觀念的上司時,你的鋒芒畢露會讓他如坐針氈,你也就隻能前途無“亮”了。像任鄙一樣,雖然可能被秦武王看成是怯懦,但是一旦發生意外,卻能穩穩的置身事外,保全自己,這種處世方式實在比孟賁一味的傻出風頭高明了好多倍。

有屈才能伸,職場躬身行

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出頭的椽子易腐爛!的確如此,由於椽子暴露在外,它就會經受到更多的風吹雨打,過早腐爛也就是命中注定了。

處身職場,你的經驗會告訴你:做人不要恃才傲物:當你取得成績時,你要感謝他人、與人分享、為人謙卑,這正好讓他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要學會深藏不露,藏巧守拙是大智謀。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不合時宜地過分張揚、賣弄,那麼不管你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擊和攻擊。

即使你真的有經天緯地的將帥之才,創造過豐功偉績,但也絕對不能狂傲。清代得到康熙帝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雍正帝時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的年羹堯,就是因為後期的不可一世的狂妄無知而落得個被迫自盡的可悲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