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工程師看了一眼,說:“沒錯,年輕人,你說得對。哪裏來的礦石?”
佩琦說:“是我們公司的。”
“不太可能吧,我們公司的技術可是一流的啊,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呢?”總工程師很詫異的反問道。
“技術部的工程師也是這麼說,但事實確實如此。”佩琦堅持道。
“看來的確是出問題了。怎麼沒人來向我反映?”總工程師有些發火了。
總工程師馬上召集技術部的工程師來到車間,果然發現了一些冶煉不充分的礦石。最後,經過細致的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監測機器的一個零件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部分冶煉的不充分。
公司的總經理知道了這件事之後,不但對佩琦進行了獎勵,而且還晉升佩琦為負責技術監督的工程師。總經理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缺少的隻是負責任的工程師。在這麼多工程師中,竟沒有一個人發現問題,在有人提出了問題後,他們還不以為然。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卻是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
佩琦從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成為負責技術監督的工程師,可以說是一個飛躍,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工作之後的第一步成功,就是來自於他的責任感,正如公司總經理所說的那樣,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並不缺乏能力出色的人才,但缺乏的隻是負責任的員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佩琦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他的責任感,會讓他的領導者認為,可以對他委以重任。
責任永遠承載著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你隻慶幸自己承擔了一份,那麼,你首先就是一個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人。其次,就是你拒絕讓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進步,甚至是對自己的再次超越。因為,你先放棄了自己,然後放棄了能夠承擔更多責任的義務。到最後,你隻會辜負別人的期望,也辜負了自己。因為你不明白能力是由責任來承載的,更因責任而得到展現,你與成功的距離不是在接近,而是在一天天的拉遠。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索尼彩電在日本國內已經很有名氣了,但是在美國卻不被顧客所接受。為了改變這種局麵,索尼派出了一位又一位負責人前往美國芝加哥。當時的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還遠不如今天這麼高,其商品的競爭力也比較弱。在美國人看來,日本貨就是劣質貨的代名詞。所以,當時索尼被派出去的負責人,一個又一個的空手而回,而且還找出一大堆的借口,為自己的美國之行辯解。
但索尼公司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美國市場。後來,卯木肇擔任了索尼的國外部部長。在他上任不久,就被派往了芝加哥。當卯木肇風塵仆仆地來到芝加哥市時,令他吃驚不已的是,索尼公司的彩電,在當地的寄賣商店裏竟然蒙塵垢麵,無人問津。卯木肇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在日本國內暢銷不已的優質產品,在進入美國市場後竟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經過一番調查,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來,以前來美國的負責人不僅沒有努力做出業績,還一直糟蹋著公司的形象。他們曾多次在當地的媒體上,發布減價銷售索尼彩電的廣告,使得索尼彩電在當地消費者的心目中,進一步成了“低賤”、“次品”的糟糕印象,索尼的銷量當然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卯木肇完全可以回國述職了,並且還可以帶回新的借口:他的前任們把市場破壞了,這並不是我的責任!
但是,他卻沒有那麼做,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如何做,才能挽救這個局麵。要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既成的印象,改變銷售的現狀?
經過幾天的苦苦思索,卯木肇最後受到“帶頭牛”效應的啟發,他決定找一家實力雄厚的電器公司做突破口,徹底打開索尼電器的銷售局麵。
卯木肇最先想到的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電器零售商馬歇爾公司。他為了能夠盡快地見到馬歇爾公司的總經理,第二天一早就去求見,但他遞進去的名片卻被退了回來,原因是經理不在。第三天,他又特意選了一個估計總經理比較閑的時間去求見,但得到的回答卻是“總經理外出了”。等到他第三次登門,總經理終於被他的耐心所感動,會見了他,但是卻拒絕販賣索尼的產品。總經理認為,索尼的產品降價拍賣,造成了太差的形象。卯木肇非常恭敬地聽著經理的意見,並一再地表示,會立即著手改變商品的形象問題。
等他回去後,就立即從寄賣店中取回了貨品,取消降價銷售,並在當地報紙上重新刊登了大頁麵的廣告,重塑了索尼的形象。
當作完了這一切後,卯木肇就再次叩響了馬歇爾公司總經理的門。在這次,他聽到的是索尼的售後服務太差,無法銷售。卯木肇就立即召集人手,成立了索尼特約維修部,全麵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並重新刊登了廣告,還附上了特約維修部的電話和地址,24小時為顧客服務。
在屢次遭到拒絕後,卯木肇還是癡心不改。他規定,每個員工每天要撥五次電話,向馬歇爾公司詢購索尼彩電。馬歇爾公司被接二連三的求購電話搞得暈頭轉向,以致有些員工誤將索尼彩電列入了“待交貨名單”。這令經理大為光火,這一次與以往不同,總經理主動召見了卯木肇,一見麵就大罵卯木肇擾亂了他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卻是笑逐顏開,等經理發完火之後,他才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地對經理說:“我前幾次來見您,一方麵是為了我們公司的利益,但同時也是為了貴公司的利益。在我們國內最暢銷的索尼彩電,我想也一定會成為馬歇爾公司的搖錢樹。”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辯下,經理終於同意試銷兩台。不過,他給出的條件是:如果一周之內賣不出去,立馬搬走,合作之事免談。
為了有個好的開頭,卯木肇親自挑選了兩名得力幹將,把幾百萬美金訂貨單的重任交給了他們,並要求他們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內沒將這兩台彩電賣出去,也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這兩人果然不負眾望,於當天下午4點鍾,就送來了好消息。馬歇爾公司又要求追加2台。至此,索尼彩電終於擠進了芝加哥的“帶頭牛”商店。隨後,進入了家電的銷售旺季,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竟賣出了700多台。索尼和馬歇爾公司,從中獲得了雙贏。
有了馬歇爾這隻“帶頭牛”的開路,芝加哥市其他的100多家商店,都對索尼彩電群起而銷之,沒出3年,索尼彩電在芝加哥的市場占有率就已經達到了30%。
在執行任務遇到困難時,逃避責任的人會對自己或同伴說“算了,這太困難了,到時老板過問起來,我們就說條件太缺乏”;或者幹脆就說“不去做了,到時就對老板說人手不夠”。這樣的員工,多麼令人失望啊,他們不僅是在逃避責任,更是在對自己能力的踐踏,對自己開拓精神的扼殺。逃避責任的人,也許可以得到暫時的“清閑”,但卻失去了重要的成長機會。什麼事情都不做,到哪去學習技能,又要到哪去積累經驗呢?
隻有富有責任感的員工,才會富有開拓和創新的精神。隻有富有責任感的員工,才不會在沒有努力的情況下,就事先找好借口推脫。因為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公司交給的任務。條件不具備,他們會創造條件;人手不夠,他知道要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時間。他們知道,隻要有責任感,就一定能夠托起能力的天空,讓能力展現出最大的價值。
時刻牢記給進取心上緊發條
能力不是天生就會具有的。有調查證實,在大學裏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用處並不是太大,許多成功人士的超乎尋常的能力絕大部分是在工作中學習得來的。因此,剛步入職場或者已經在職場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員工都要記住這句話:時時刻刻保持著旺盛的進取心。
我們都知道:能力決定著命運。其實,努力更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在管理學中有一個木桶原理:一個沿口不齊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在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增大水桶的容量,隻有下工夫補長最短的木板。彌補了短板,才能勝任更多的角色。
提起中央電視台的名嘴白岩鬆,大陸人怎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實,他根本不是學習播音出身。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他不斷進取的結果。原來,他大學畢業後,最先來到《中國廣播報》做了一名記者。1993年,中央電視台推出《東方時空》,白岩鬆便跑去兼職做策劃。製片人見他思維敏捷、語言犀利,便讓他試試做主持人。
因為播音不是他的主修專業,在主持節目時,他經常發音不準,讀錯字。當時,台裏規定主持人念錯一個字罰50元。有一個月,白岩鬆被罰光了工資,還倒欠幾十塊錢。
為了過普通話的難關,白岩鬆從字典裏將一些生僻的字和多音字挑出來,注上拚音,嘴裏含一顆石頭,練習繞口令,舌頭常常磨得流血……白岩鬆終於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在欄目組站穩了腳跟。兩年後,他獲得了“金話筒”獎。也就是這一年,白岩鬆正式調入中央電視台。
機敏和語言犀利是白岩鬆的優勢,可普通話不達標則嚴重影響表達效果,這關係到他能否在央視立穩腳跟。於是,白岩鬆刻苦練習普通話,把短補長,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央視的一張名嘴。
麵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有些人從沒察覺到,有些人雖然有所察覺,卻聽之任之,於是,他們永遠隻能在原地踏步或每況愈下。一個人想要保持競爭的優勢就要看他是否能突破薄弱環節,能否補長自己能力上的短板。
提到學習英語,我們對一個名字也許並不陌生:李陽。上個世紀末,隨著瘋狂英語風靡全國,“李陽”這個名字也紅遍了大江南北。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大學時期的李陽英語並不及格。
大學二年級上學期即將結束時,李陽已是13門功課不及格,他覺得很丟人,他告訴自己必須從灰色的生活中突圍出來!他選擇了英語作為突破口,發誓要通過4個月後的國家英語四級考試。
這時的李陽,也像別人一樣,開始大量做題。很偶然的一次,李陽發現,在大聲朗讀英語時,注意力會變得很集中。但因為很靦腆,加上口語差,李陽不敢在同學麵前開口講英語。為了克服這個毛病,李陽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召集了很多同學聽他用英語演講,雖然很多時候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說了什麼,但他還是堅持演講完。
從此他就天天跑到校園的空曠處去大喊英語,直到曆屆四級考試題脫口而出。十幾天後,李陽來到英語角,別人很驚奇地說:“李陽,你的英語聽上去好多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李陽想:這樣大喊大叫也許是學英語的一個好方法。
為了防止自己半途而廢,李陽約了他們班學習最刻苦的一個同學每天中午一起去喊英語。在蘭州大學的烈士亭,李陽和他的同學頂著凜冽的寒風,從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4個月的時間裏,李陽複述了10多本英文原版書,背熟了大量四級考題。每天,李陽的口袋裏裝滿了抄著各種英語句子的紙條,一有空就掏出來念叨一番,從宿舍到教室,從教室到食堂,李陽的嘴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4個月下來,李陽的舌頭不再僵硬,耳朵不再失靈,反應不再遲鈍。在當年的英語四級考試中,李陽隻用了50分鍾就答完試卷,成績高居全校第二名。
一個考試總不及格的李陽突然成為一個英語高手,這一消息轟動了蘭州大學。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但有時候總是希望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不要暴露這些弱點。要彌補自己能力的短板,首先要突破自己的心理禁錮,徹底放下麵子,然後把差距縮小,缺哪塊補哪塊。當劣勢變成優勢以後,你自然有更強的工作能力。
李陽常說:“我不是天才。沒有天才,天才隻是我們肉眼看到的1/9的冰山之尖,而那8/9是泡在海水中的默默奮鬥,是挑戰,是征服,是瘋狂投入!我現在比你們強,隻是我比你們更瘋狂!”李陽是聰明的,他大膽地突破自己的弱點,他也是成功的,終於脫穎而出,他的瘋狂英語也逐漸被國人接受,於是掀起了一股股的李陽熱潮。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是需要多種綜合能力的,隻有能力均衡地發展,職業生涯才能盡可能地延長,才能避免被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淘汰。
凱倫現在是英國某建築公司的副總經理。五六年前,他卻是作為一名送水工被建築公司招聘進來的。在送水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像其他的送水工一樣,隻是把水桶搬進去,然後就一麵抱怨工資太少,一麵躲在牆角抽煙去了。相反,每一次送水時,凱倫都給每一個工人的水壺倒滿水,並利用他們休息的時間,向他們請教關於建築的各項知識。時間不長,這個勤奮好學的人便引起了建築隊長的注意。兩周後,他被提拔為計時員。
當上計時員的凱倫依然勤勤懇懇、孜孜不倦地工作,他總是早上第一個來,晚上最後一個離開。由於他對所有的建築工作比如地基、壘磚、粉刷等程序十分熟悉,當建築隊的負責人不在時,工人們有什麼問題總愛向他討教。
有一次,建築隊的經理看到凱倫把舊的紅色法蘭絨撕開包在日光燈上,以解決施工時沒有足夠的紅燈來照明的困難,便提拔這個勤懇又能幹的年輕人做自己的助理。就這樣,凱倫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抓住了一次次機會,僅僅用了五年時間,便升遷到了建築隊所屬的一家建築公司的副總經理的職位。
雖然成了公司的副總,凱倫依然堅持自己孜孜不倦、勤勤懇懇的作風,他常常在工作中鼓勵大家學習和運用新知識,還常常自擬計劃,自己畫草圖,向大家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
在今天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裏,要想讓自己在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求自己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勤奮和努力,積極進取,奮發圖強,才能夠達成願望。所以,不管我們現在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應該用飽滿的熱情投身在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中,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工作。
工作能力的三要素
1.能力素質(Competencies):
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素質和職業素養。如:智能水平、工作主動性、人際關係等。
2.專業技能(Professional Skill):
指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領導實踐中遇到的專業技術難題的一種能力。如:財務管理中進行的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的能力;電腦係統管理中進行電腦維修的能力等。
3.工作經驗(Experience):
這是在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積累起來的,它決定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並帶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