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對方內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對方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情。
突破談話的障礙
說話不需要嘮叨,隻要能抓住重點,便可達到預期的效果,也不必刻意討好對方,隻要研究談話內容,能夠抓住對方心理,往往一句話就能促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有一個好爭辯的美國人叫喬丹,他曾來到卡耐基的培訓班上聽講。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現在正做著一份公寓推銷員的工作。喬丹的業績一直不是十分理想,於是找卡耐基幫忙。卡耐基跟他聊了一會兒,得知他經常和顧客發生口角。按喬丹自己的話說:“我聽了他們的話很不服氣,於是就教訓了那家夥幾句,他一氣之下就不買我的東西了。”
對於喬丹,卡耐基沒有教他如何說話,而是訓練他如何減少講話。現在喬丹已是比爾汽車公司成功的推銷員了。他向大家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幹起來的:
“如果我現在走進人家的辦公室,對方會說:‘什麼?比爾汽車……那太不行了,就是白送我也不要。我打算買福特公司的轎車。’聽他這樣說後,我不但不會反對,反而會順著他的口氣,說:‘老兄,你說的沒錯,福特公司的轎車確實不錯——畢竟是大公司的產品,質量確實有保證,推銷員也精明能幹,如果您買的話,相信不會有錯。’聽我這樣講後,他就沒話可說了,爭論也無從開始。但是,他總不會一直說福特公司的轎車有多麼多麼好,於是我就有了機會,開始向他介紹比爾汽車的優點。
“如果是過去遇到這種情形,我就會火冒三丈,說福特汽車是如何不好……我愈說對方就愈認為它好,爭論就愈激烈,他也愈是下定決心不買我的車。現在回想起來,過去真是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如果我們觀察那些自負善於交際的人,不難發覺他們往往自以為是地強迫別人接納自己的意見,使得他人苦於與其交往,於是漸漸將彼此間的友誼淡化,這種現象尤常見於上司與部屬之間。一般說來,部屬常由於職務較低的關係,或是自認不善於交際而克製自己的情感,於是處於被動地位。而主管則因職位高、具有高度地自信,便易於嚴肅刻板,不願屈尊降貴與部屬親切往來,以維護“主管”形象。如此一來,便妨礙了兩者之間的交往,甚至因此難以建立工作上的默契。
其實,說話不需要嘮叨,隻要能抓住重點,便可達到預期的效果,也不必刻意討好對方,隻要研究談話內容,能夠抓住對方心理,往往一句話就能促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交往有深有淺”,不必過分要求公平待遇。傳統觀念一向要求人們盡力做到“兼善天下”,盡心盡力獲得每個人的好感,因此總設法尋求一視同仁的方法。然而,人皆有好惡之心,即使自我勉強也很難平等。平心而論,在辦公室中是否真能以同等的心態麵對每位共處的同事,相信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其實,交往有深淺並沒有錯誤。與親密的好友相處,必須投注相當多的精神與情感。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勉強自己以全部精力維係與每個人的情感,試想如此側重人情又有何餘力去處理其他事務呢?
再說,交朋友是兩方麵的感情交流,如果隻是單方麵投入感情,則可能弄巧成拙,造成誤會,反而令對方產生困惑及不信任。譬如單方麵地刻意與上司交往,卻得到冷漠的回應,或許上司以為你為了升遷而巴結他,一旁觀看的同事則誤會你諂媚逢迎。如此豈不是得不償失,反倒使雙方陷入猜忌、疑慮的境地。
因而,不論與上司、同事或部屬交往,都應該視具體情況而論,如對方能樂於接受自己示好,則可繼續深交,否則大可保持點頭之交。若一味使自己局限於“公平的人際關係”的桎梏中,則有限的時間、精力將限製你進一步接近真正應該深入交往的朋友。
勤於尋找談話資料
與人談話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如果以漫無頭緒的話題來開始,說不定會使對方懷疑你的誠意,而引起反感。所以,尋求開辟話題的關鍵語乃是見麵談話應注意的基本事項。換句話說,須找出與對方談下去的契機。
有一個人剛辭去工作,欲到另一家公司麵試。
然而,他總見不到那家公司的總經理,因為每次都被秘書小姐阻攔:“有沒有預約?”
“沒有。”
“那請您預約之後再來見總經理吧。”
就這樣被連續拒絕了三次。他想:要想見到總經理得到麵試機會,就必須先過秘書小姐這一關,而要過秘書小姐這一關,就應該主動找到可與她談話的資料。
這一天,他照例又被秘書小姐拒絕了。可這一次他沒有像前幾次那樣走開,而是看了秘書小姐一眼,溫和地對她說:“小姐您最近好像很煩惱,似乎是因為您的男朋友的事情,您能聽聽我的建議嗎?我今天可以幫助您。不信您可以聽我說下去……”
秘書小姐很驚訝,他的一番話正說到了她的心坎兒裏。她立刻對這個能一眼看穿她心思的應聘者肅然起敬:“對不起,請您稍等一下。”說著,便立即告知了總經理,使他有了麵試的機會。
事後,有人問他怎麼知道那位小姐的苦惱,他笑著說:“像她這樣的年紀,又是大小姐的脾氣,要是嫁出去、結婚生了孩子,還會在這兒做秘書?她怎能不為男朋友發愁呢?”
與人談話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如果以漫無頭緒的話題來開始,說不定會使對方懷疑你的誠意,而引起反感。所以,尋求開辟話題的關鍵語乃是見麵談話應注意的基本事項。換句話說,須找出與對方談下去的契機。
對生疏的事務員而言,第一次與客戶見麵難免會有惶恐不安的感覺,不知對方究竟為何方神聖,自己又該如何展開話題。為避免有這樣的困擾,建議你不妨事先收集有關對方的背景資料,而後利用這些資料尋找話題。
舉例來說,如果約談某證券公司的經理,則應先設法將股票行情、其所屬證券公司的經營情形、對方的交友情形及個人資料等了解清楚,甚至連他的喜好、興趣也應事先知道,然後根據這些資料設計話題。
然而,近來愈來愈多的人逃避此種費事費時的交流方式,麵對極感興趣的人、事,則萬分熱衷地尋找資料;假設遇到不喜歡的客戶,則懶得動。不要以自我價值觀去評斷他人,以免縮小自己的社交圈。
依著個人好惡交友,難免會遇到自己不想接近的人;然而,一旦這種現象過多,將對自己的行事造成阻礙,使自己的人生變得乏味。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說:“希望擁有幸福美好而成功的人生,必須掌握開啟它的鑰匙——朋友。”如此看來,增加“不想接近者”,便是減少開啟人生大門的鑰匙了。
剛踏入社會時,由於經曆淺薄,認識的人也不夠多,會因懼於與人接觸、討厭交際而缺乏與人的交往。為防止這種情形,應以一顆坦率的心去麵對朋友,確認對方是否真的是難以接近的人,並檢討與之格格不入的原因,千萬不可因自己不成熟的個性,而放棄結交好友的機會。
任何人在麵對比自己優秀的上司及同事時,都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但如果就此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則永遠也無法成為優秀的人才。這時候,你應該有“現在雖是候補選手,將來定有成為明星選手的一天”的氣概,盡快消弭心中的自卑,並好好發揮自己的特色及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另一個造成讓人難以接近的原因則為“不投緣”,罪魁禍首往往是人心中的感情。其實,由於每個人生存的環境不同,個性、習慣自然也有別,如果隻由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決定好惡,則可能會因“偏見”而使雙方的感情受到影響。
如果已累積了十分豐富的社會經驗,再以此為基礎判斷對方的為人,或可理性而正確地判斷對方。但若隻是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便大談投不投緣的問題,這樣武斷的方式極可能對自己的前途造成負麵影響。
說話要把握好時機
把握說話時機非常重要,這個過程需要有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積極進行準備,等待條件成熟,但絕不是坐視不動。
孔子在《論語·季氏》裏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句話的意思是:
一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叫做急躁。
二是應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
三是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貿然信口開河,叫做閉著眼睛瞎說。
這三種毛病都是沒有把握說話的時機,沒有注意說話的策略和技巧。因為說話是雙方的交流,不是一個人的單方麵行為,它要受到諸如說話對象、設定時間、周邊環境等種種限製,所以說話要把握時機。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轉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同樣地,如不顧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氣氛,不到說話的時候卻急於搶著說,很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開河,亂說一通,後果就更加嚴重。
戰國時,楚王的寵臣安陵君能說善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並不是遇事張口就說,而是很講究說話的時機。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對他說:
“您沒有一寸土地,又沒有至親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優厚的俸祿,國人見了您,無不整衣跪拜,無不接受您的號令,為您效勞,這是為什麼呢?”
安陵君說:“這是大王太抬舉我了。不然哪能這樣!”
江乙便不無憂慮地指出:“用錢財相交的人,錢財一旦用盡,交情也就斷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則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臥席磨破,就遭遺棄;得寵的臣子不等車子坐壞,已被驅逐。如今您掌握楚國大權,卻沒有辦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著急,覺得您的處境太危險了。”
安陵君一聽,恍然大悟,畢恭畢敬地拜問江乙:“既然這樣,請先生指點迷津。”
江乙說:“希望您一定要找個機會對大王說:‘願隨大王一起死,以身為大王殉葬。’如果您這樣說了,必能長久地保住權位。”
安陵君說:“謹依先生之言。”
但是,過了很長時間,安陵君依然沒有對楚王提起這話。
江乙又去見安陵君,說:“我對您說的那些話,您為何至今不對楚王說?既然您不用我的計謀,我就不再管了。”
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卻先生的教誨,隻是一時還沒有合適的機會。”
又過一段時間,機會終於來了。此時楚王到雲夢打獵,一箭射死了一頭狂怒奔來的野牛。百官和護衛呼聲雷動,齊聲稱讚。楚王也高興得仰天大笑,說:“痛快啊!今天的遊獵,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萬歲千秋之後,你們誰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樂呢?”
此時,安陵君抓住機會,淚流滿麵地走上前來,說:“臣進宮就與大王共用一席,出宮與大王同乘一車,如果大王萬歲千秋之後,我願隨大王奔赴黃泉,變做蘆草為大王阻擋螻蟻,那便是臣最大的榮幸。”
楚王聞言,大受感動,隨即正式設壇封他為安陵君,對他更加寵信了。
這件事說明,把握說話時機非常重要,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積極進行準備,等待條件成熟,但絕不是坐視不動。《淮南子·道應》雲:“事者應變而動,變生於時,故知時者無常行。”安陵君的過人之處,便在於他有充分的耐心,等待楚王歡欣而又傷感的那個時刻。此時,動情表白,感人肺腑,愉悅君心,終於受封,保住了長久的榮華富貴。
古人們在很早的時候便掌握了口才的技巧,懂得說話要把握時機,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應該如此。無論是在與領導、同事還是與客戶說話時,我們都應把握時機,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否則不僅達不成所願,反而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一次,推銷員布萊恩去拜訪一位年輕的律師巴恩斯,本來想勸說巴恩斯購買保險,不料他始終對布萊恩很冷淡。布萊恩打算離去。
臨走的時候,布萊恩想起前不久巴恩斯的一次演講,他覺得此時,巴恩斯一定對成為一名著名的律師而躊躇滿誌。於是,他猜到了巴恩斯現在一定很想聽到的話。
他說:“巴恩斯先生,我相信,您一定能成為最優秀的律師。如果您介意的話,我以後絕對不向您提業務上的事,但是,我很希望能和您保持聯係。”
“你說我會成為最出色的律師,這可不敢當,您有什麼指教呢?”巴恩斯反問他。
布萊恩簡略地說:“幾個星期前,我偶然聽到了您的演講。我認為那次演講非常精彩,應該是我聽過的最出色的演講之一。不僅僅是我這樣認為,出席大會的其他會員也是這樣評價您的。”
巴恩斯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很平靜,但心裏高興得不得了。
布萊恩把握住這個時機,立即向他“請教”如何在公眾麵前作精彩的演講。於是,巴恩斯跟布萊恩講了一大堆演講的秘訣。當布萊恩最後離開他的辦公室時,他對布萊恩興奮地說:“布萊恩先生,希望還能看到您。”
幾年之後,巴恩斯果然在費城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並成為費城傑出的大律師之一。布萊恩一直和他保持著非常密切的往來。在巴恩斯的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布萊恩賣給他的保險也越來越多。他們不但成了最好的朋友,而且通過巴恩斯的關係,布萊恩結識了很多社會名流,發展了許多有價值的潛在客戶。
巧妙地與別人交談
當你與人談話時,請談論對方,並且引導對方談論他們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最受歡迎的談話夥伴。
有一個化妝品推銷員,隻要碰到客戶就滔滔不絕地介紹這款化妝品的功能,並非常認真地回答每一位客戶的問題。她會很仔細地講解化妝品的每一項優點,並且不管碰到何種客戶,總能把她所掌握的大量化妝品知識向客戶講述。每當有新款化妝品上市,她總是把相關新經驗和優點背得滾瓜爛熟。她對工作認真負責,沒有一個同事能夠與她相比,但是她的業績並不是最好的。
另一位化妝品推銷員則不同,她的業績一直是同事中最好的。她碰到客戶後,首先判斷客戶的相關背景和情況,然後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向客戶推薦合適的化妝品。她是這樣判斷客戶的:如果那位是公司財務監督,在分析和計算方麵非常精通,向那位客戶介紹化妝品必須利用具體的數據,客觀地去講解此化妝品性能、皮膚保養等具體相關的細節。如果這位客戶是位護士,如果用具體數據來向她介紹化妝品的優越性能,那就等於浪費時間,而且有可能被她拒絕。因此向她介紹產品時要多用一些感性的話。如果是時尚女郎,很喜歡新事物和創意,應該向她介紹新的化妝品或者別人難以找到的美容新秘方。
可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十分重要。如何巧妙地與別人交談,當你與人交談時,請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對什麼話題最感興趣呢?是他們自己!
當你與他們談及他們自己時,他們就會興致勃勃,且完全著迷,他們會對你的好感油然而生。當你與人們談及他們自己時,你是在順應人性;當你與人們交談卻隻顧大談你自己時,你是在違背人性。把這幾個詞從你的辭典中刪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個詞,一個人類語言中最有力的詞來代替它——“您”。
例如:“這是為您做的”,“如果您這麼做,您將會從中受益無窮”,“這將會給您的家庭帶來歡樂”,“您會從中得到好處”,等等。如果你能放棄談論自己和使用“我,我自己,我的”這幾個詞而產生的滿足感,將會大大提高你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確,這是件很難的事,而且需要不斷練習,但付諸實踐後的回報,將會令你感到這樣做非常值得。
另外一種利用人們關心自己這一特點的方式是,讓他們談論自己。你會發現,人們熱衷於談論自己要勝過任何話題。如果你能巧妙地引導人們談論他們自己,他們將會非常喜歡你,你可以嚐試這樣問他們:“先生,這是您的‘全家福’嗎?”“您在這家公司工作多久了?”“您那個在工作的孩子近來好嗎?”“您的家人好嗎?”“您那剛結婚的女兒現在住在哪裏?”“先生,這是您的家鄉嗎?”“先生,您認為××怎麼樣?”“先生,您旅途愉快嗎?”“先生,您與您家人一起去嗎?”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會對他人產生影響力,因為我們總是忙著考慮自己,忙著談論自己。請記住這樣一個事實:你是否對談話感興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聽眾是否對談話感興趣。
因此,當你與人談話時,請談論對方,並且引導對方談論他們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最受歡迎的談話夥伴。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
通達對方內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對方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情。
每一個曾經拜訪羅斯福總統的人,都會驚訝於他那淵博的知識。研究羅斯福的權威作家伯萊特福寫道:“不論是牧童還是騎士,或紐約的政客和外交家,羅斯福都知道該和他說些什麼,針對他的特長而談。”
那麼,羅斯福又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不論羅斯福要見什麼人,他總是會在來訪者到來的前一個晚上晚些入睡,翻閱一些來訪者會特別感興趣的知識。
因為羅斯福和所有領袖人物一樣,深知通達對方內心思想的最佳方法,就是和對方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情。
在耶魯大學擔任教授的菲利普先生,是個非常和藹的人。他在早年就學到了這個道理。
菲利普在他一篇談論人性的小品文中這樣寫道:“當我8歲那年,有一次去姑姑林斯莉家中過周末。晚上,一位中年人來到姑姑家。在和姑姑隨便聊了幾句之後,他注意到了我。當時我對船的興趣正濃,而這位來訪的客人和我談論了這方麵的知識,令我產生了特殊的興趣,他似乎對此也興致很高,我們談得很投機。他離開之後,我還對他讚賞不已。姑姑告訴我他是紐約的一位律師,本來他對有關船的事情是不應該如此熱心的,甚至應該是毫無興趣可言的。”
菲利普感到很奇怪,就問姑姑:“可是,他為什麼自始至終都在與我談論有關船的問題呢?”
姑姑笑著說:“因為他是一位高尚而有修養的人。他見你對船很感興趣,就談論他認為能使你注意並高興的話題,陪你聊天而已。通過這種方法,他使自己成了一個受歡迎的人。”
最後,菲利普教授又補充說:“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姑姑對我說的這番話。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你希望你的談話對象對你的談話感興趣,你就要談他所感興趣的話題。”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是口才中的技巧,運用到生意場上,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容易地得到客戶的歡迎。
有一次,保險大師法蘭克打電話給費城牛奶公司的總裁。因為那個總裁以前跟法蘭克做過一筆小生意,而且很成功,對他的印象很好,所以很願意見到他。法蘭克剛在他麵前坐下,他說:“法蘭克,說說你的巡回演講吧!一定很精彩吧?”
“完全可以,不過我更想知道您的近況。您現在忙什麼呢?生意還順利吧?”
“托上帝的福,還可以。”接著,總裁便與法蘭克談起了他的生意和家庭,忽然談起前一天晚上與妻子和朋友們玩一種新的紙牌遊戲“紅狗”。法蘭克以前從沒聽說過這種玩法,也很感興趣,於是放下講自己巡回演講的事,和總裁一起分享紙牌帶來的樂趣。總裁談“紅狗”談得很起勁,到最後法蘭克也沒有談他巡回演講的事。
後來,法蘭克起身告別的時候,總裁忽然叫住他說:“法蘭克,我們公司打算為工廠管理人員投保,你說28000美元夠不夠?”
就在我正寫作這部分章節的此時此刻,我的麵前陳放著一封熱衷於少兒事業的傑爾夫先生的來信。
“有一天,我感到我需要別人的幫助。”傑爾夫先生在信中寫道,“歐洲將舉辦童子軍夏令營活動。我想邀請美國某家大公司的經理出錢,資助我和一位童子軍的旅行費用。幸運的是,在我去拜訪這位大公司的經理之前,我聽說他曾開出了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這可是100萬美元的支票,要知道!隨後不知什麼原因促使他又將那張支票作廢,也許是他為了記住某種我不知道的教訓,他將這張支票鑲入一個鏡框作為紀念。於是,我見到他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請他讓我欣賞一下他的那張支票,並告訴他,我這一輩子從來都沒有聽說有人開過數額如此巨大的支票;我還要告訴我的童子軍,說我的確看到過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這位經理非常愉快地把那張支票遞給我看了看。我一直讚歎不已,並請他把開這張支票的詳細情況告訴我。”
你注意到了嗎?傑爾夫先生在剛開始時,並沒有和對方談有關童子軍或歐洲夏令營的事,也沒有談他想要對方幫助的事。他隻是談能夠令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讓對方願意和他交談。於是就出現了傑爾夫先生下麵所說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