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派克是佛羅裏達州一家食品公司的推銷員,公司新推出的一係列產品讓他感到非常興奮。但這時,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產品在一家大的食品商場的展銷櫃台被那家商場的經理給取消了,比爾為此非常鬱悶。他在想了一天後,下午又去找了那家商場。
他對那家商場的經理說:“傑克,我想我還沒有讓你了解清楚我們最新的係列產品,如果你方便的話,我很願意向你介紹我疏忽的地方。對於你總是願意和所有人談話的品格、並且非常寬容這一點,我非常佩服。還有,我還知道你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你的決定。”
麵對他送來的美譽,傑克當然不會再拒絕和他談話,並且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
馬丁是都柏林的一位牙科大夫。有一天上午,他的一位病人對他說,他給她用的漱口杯托盤不衛生。他吃驚地發現,托盤生鏽了,雖然病人用的是杯子,而不是托盤,但這畢竟影響了他的職業形象。
於是,等病人一走,他就關了他的診所,然後給他雇的一個女小時工布麗吉特寫了一封信,她一個星期來兩次,幹一些清潔的活。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布麗吉特:
近來見麵不多,感謝你抽時間來幫我做些清潔的工作。你做得非常出色。順便說一下,每星期兩個小時的時間並不算多,如果你方便的話,請隨時過來幫我幹半小時,幹一些像清理漱口杯托盤等你認為需要做的事情。並且我會按照你的工作時間發薪水的。
我將非常感謝。
當他第二天來診所時,發現辦公室的桌椅擦得非常幹淨,簡直就像鏡子一樣。治療室的器具也是幹淨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給了她一個好聽的讚譽,她在沒有用額外時間的情況下,盡力地把活幹得如此漂亮。
露絲·霍普斯金太太是紐約布魯克林的一位教師,教四年級。在開學的第一天,當她看她教的班裏的學生名單時,她看到了湯姆的名字,湯姆是全校最出名的“壞蛋”,這讓她有些犯愁。當他三年級的時候,他原先的老師就不停地向校長和同事抱怨,湯姆經常和男生打架,挑逗女生,不尊重老師,在上課時搗亂,而且是越鬧越厲害。不過他確實很聰明,所以學習成績一直都挺好。
霍普斯金太太決心要處理好湯姆的問題。她第一次在班上見了她的學生,她點名時對他們講了一些這樣的話:“羅絲,你的衣服很好看。愛麗西亞,我聽說你畫畫很好。”當她點到湯姆時,她看著湯姆說:“湯姆,我知道你有領導天賦,這個學年我希望你能帶領我們班,成為全年級最優秀的一個班級。”從此她經常讚揚湯姆,並強調他的領導素質,說他的行為表明他是一個好學生。在這些讚美下,湯姆的表現越來越好,後來他真的像她說的那樣做了。
很多年前的一天,在美國一個不知名的鄉村裏,一位老先生站在河邊等著過河。因為當時天氣陰冷,又沒有橋,他盼望著能和別人共騎一匹馬到達對岸。
等待了好一會兒,他終於看到一群人騎著馬過來了。他看著第一個騎馬的人過去了,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最後,岸邊隻剩下一個騎馬的年輕人了。這時,老先生才開口對他說:“先生,你能不能讓我跟你一起騎馬過河?”
那個騎馬的年輕人立即熱情地說:“當然可以,請上來吧!”
過了河之後,年輕人把老先生扶下馬,等老人在地麵上站好後,年輕人微笑著對老人說:“先生,剛才我看到您讓所有其他騎馬的人都過去了,為什麼單單要讓我送您過河呢?”
老先生笑了笑,慈祥地回答道:“我看他們的眼睛就能看出他們的心中並沒有愛,他們是不會答應和我共騎一匹馬過河的。可是當我看到你的眼神,發現你的眼睛裏充滿了同情、友愛與善良。我就知道你會願意讓我跟你一起騎馬過河的。”
這位騎馬的年輕人聽了老先生的讚譽後心裏非常高興,他謙虛地說:“謝謝您這樣稱讚我,非常感謝。”說完他就騎上馬走了。此後,他一直記得那位老先生的稱讚,用同情、友愛和善良包容這一切。多年以後,他入主白宮,做了美國的總統,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托馬斯·傑斐遜。
真誠地讚賞他人
我們不要再去想我們的成就以及我們所要的。我們要試著找出別人的優點,然後拋棄恭維,給別人誠實而真摯的讚賞。“誠於嘉許,寬於稱道”,別人就會咀嚼你的讚賞,把它們視為珍寶,一輩子都在重述它們——當你忘了它們之後,它們還在被重複著。
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種方法能夠讓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你想過這種方法是什麼嗎?這種方法就是讓具體做事者願意去做那件事。
請記住,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方法。
當然,你可以用把手槍抵住他的腰,使一個人願意把他的表給你;你可以用解雇來威脅他,使一名員工跟你合作——在你轉過身之前;你可以用鞭打或恫嚇的手段,使一個小孩子做你要他做的事。但這些粗魯的方式,都會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
而我能夠告訴你的是一種促使別人毫無怨言地去做任何事的唯一方法,那就是滿足他們的需要。
那麼,人會需要什麼呢?
20世紀最卓越的心理學家之一、維也納的弗洛伊德說,我們做任何事,都是起自兩個動機:性的渴望和做偉人的欲望。
美國最有深度的哲學家約翰·杜威教授,他的措辭稍微有點不同。杜威博士說,人類天性中最深切的衝動是“做個重要人物的欲望”。記住這句話:“做重要人物的欲望。”這句話是有特殊意義的。在這本書中,你還將看到許多有關的內容。
你所需要的是什麼呢?也許並不是很多,隻是幾樣你所希望的東西——你不斷地渴望能夠享有它們。幾乎每個正常的成年人,都想要:
一、健康的身體和生命的延續;
二、生存所需的食物;
三、睡眠;
四、金錢和那些能買到的東西;
五、長壽;
六、性的滿足;
七、子女的幸福;
八、一種做重要人物的感覺。
除去一點之外,幾乎所有這些需要都不難滿足。但有一種欲望像食物、睡眠一樣深切,但很難像食物與睡眠一樣得到滿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做偉人的欲望”,也就是杜威所謂的“做個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總統曾在一封信的開頭說:“每個人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讚頌。”詹姆斯也說:“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注意,他在這裏並沒有說“願望”、“欲望”或“希望”,而是說“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有著更為急迫的含義。
這是一種令人苦惱而且迫切需要解決的人類的饑餓,能真正滿足這種人類內心饑餓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而正是這種人才能把握別人,甚至“在他去世的時候,連殯儀館那些兜攬生意的人也會為之歎息”。
真誠的稱讚,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與人打交道的成功秘訣。譬如說,當他的合夥人愛德華·貝德福特處置失當、在南美把一宗大買賣搞砸、使公司損失達上百萬美元的時候,洛克菲勒本可對他大加指責一番;但他知道貝德福特已盡了他的最大努力——何況事已至此。因此洛克菲勒就找些稱讚的事,他恭賀貝德福特保全了他投資金額的60%。“棒極了,”洛克菲勒說,“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不出錯。”
在百老彙最負盛名的歌舞劇團老板齊科菲可謂風光無限,因為他能夠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女子在一夜之間揚名四海而享有崇高的聲譽,那些人們不願意哪怕是再多看一眼的不很出色的女子,在經過他的訓練之後,總是能夠魔幻般地變成舞台上富有魅力的名角。他深知讚賞和自信所具有的巨大價值,他總是會用那種熱切的殷勤和體貼的關懷,來使那些女子相信自己的美麗。他不僅非常現實,為那些歌女增加薪水,從每星期30美元增加到175美元;而且他很懂感情,在一場歌舞劇開始上演的晚上,向劇中明星們發電報表示祝賀,並將美麗迷人的玫瑰花贈送給每一位表演的舞女。
英王喬治五世,在他白金漢宮書房的牆上,展示著一套六句的格言。其中有一句是:“教我如何不奉承也不接受廉價的讚美。”恭維隻是廉價的讚美。
如果隻要恭維就能夠達到目的,那麼每個人都會爭著去學習恭維之術了,而且我們都可以成為人際關係的專家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把95%的時間用來考慮個人的事情。現在,如果我們暫且不想我們自己,而是去想想別人的優點,那麼我們就不會,也沒有必要刻意造出那些廉價而尚未出口的虛假恭維了。
“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愛默生說,“都在某些方麵比我強。在這些方麵,我應該向他們學習。”
愛默生都尚且如此,那麼對你我來說,不更應該這樣去做嗎?
我們不要再去想我們的成就以及我們所要的。我們要試著找出別人的優點,然後拋棄恭維。給別人誠實而真摯的讚賞。“誠於嘉許,寬於稱道”,別人就會咀嚼你的讚賞,把它們視為珍寶,一輩子都在重述它們——當你忘了它們之後,它們還在被重複著。
一位主婦聘用了一個女傭,讓她下周一正式上班。然後她打電話給那個女傭的前任雇主,詢問了一下她的個人情況,結果得到的評語卻是貶多於褒。
女傭到任的那一天,這位主婦對她說:“幾天前我給你的前任雇主打了個電話,她說你誠實可靠,菜做得很好,也非常討孩子們喜歡。唯一的缺點就是對整理家務不太在行,屋子裏總是髒兮兮的。不過,她的話我不太相信,因為我從你的穿著可以看出來,你是一個很愛幹淨的人,你一定能夠把家裏整理得井井有條的,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女傭聽了她的話很感動,幹活非常認真細致,也非常勤奮,把家裏收拾得一塵不染。她們一直相處得非常愉快。
沒有人會不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讚美,同樣,也不會有人會喜歡聽到別人的指責。稱讚和鼓勵一個人所取得的效果要比批評和責罵顯著得多。
在美軍陸軍部的一次軍官培訓課上,一位上校對於專家所講的激勵技巧頗不以為然。
一個星期後,上司安排上校負責一份重要的簡報,由於他做得很出色,那位上司——將軍決定表揚他。將軍在一張卡片的封皮外麵寫上“太棒了!”裏麵則寫了些讚揚和鼓勵的話,然後召見上校,當麵稱讚他,並把那張卡片交給他。
上校打開卡片看了一遍,愣了一會兒,然後頭也不抬地走了出去。
將軍感到莫名其妙,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便隨後跟了出去,結果,讓他感到美妙的是,上校轉到每個辦公室,向其他人炫耀他那張卡片。
後來,上校專門設計印製了一些類似的卡片,專門用來讚美和鼓勵他人。
讚美和鼓勵,能激發人們更多自信和勇氣,使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學會讚美別人,你也會得到別人的讚美。
讚賞他人要恰到好處
“讚美是暢銷全球的通行證。”讚賞他人要真誠,也要恰到好處。適當的讚賞十分寶貴,話不一定多,但一定要適宜。正所謂“讚賞有術,恰到好處”。
人的內心世界都留有一塊虛榮的空地,需要別人用讚賞去填補。如果你善用讚賞,就沒有人會拒絕你。你也將成為受歡迎的人。
曾經有一個人想去拜訪一家大商店的老板,但是又怕被拒之門外。他想了想,決定敲門。
“老板,您好!”他微笑著說。
門裏傳來了老板的聲音:“請問你是誰?”
“我是明治保險公司的森浦,今天剛到貴地,有幾件事情想要請教您這位遠近聞名的老板。”
“什麼?遠近聞名的老板?您過獎了。”
“根據我的調查,大家都說這個問題最好應該向您請教。”
“哦!大家都這麼說?那真是不敢當,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實不相瞞,是……”
“站著說話不方便,快請進吧!我給您沏杯茶。”
就這樣,森浦成功地進了大老板的家門,並且受到了尊重。而如果森浦隻知道讚賞、並不懂恰到好處的話,可能效果就適得其反了。比如,當老板說“您過獎了”的時候,若森浦還不見好就收,一味地繼續讚賞下去而不轉入正題,可能他就隻能在門外唱獨角戲了。可見,適當的讚賞能拉近與他人的關係,讓別人有興趣聽你接下來要說的話,而且,很多時候,適當的讚賞是讓他人對你產生好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年前,布萊恩·崔西帶著一個推銷新手與一家帳篷製造廠的總經理談生意。為了訓練這位推銷新手,布萊恩·崔西把所有的談話重點都交給了他。結果卻令人遺憾,這位新手並沒有出色地談成這筆生意,眼看談話即將結束,他還遲遲沒有說服對方。關鍵時刻,布萊恩·崔西接過話來,向對方說:“我在前幾天的雜誌上看到許多年輕人喜歡戶外活動,他們在外出旅遊、露宿荒野時,需要用到帳篷,聽說貴廠的帳篷很受他們歡迎,他們用的真的都是貴廠的帳篷嗎?”
一聽到布萊恩·崔西說起自家公司生產的帳篷,那位經理立即表現出了興致,開始滔滔不絕地說:“沒錯,過去幾年裏我們的產品非常走俏,都為年輕人所喜愛,因為我們的產品質量很好,結實耐用,而且美觀……”
這位經理自豪地描述著自家公司生產的帳篷,他的話音剛落。布萊恩·崔西立即見好就收,他想:如果再把對方讚賞下去,就沒有時間談生意了,而且繼續讚賞下去,對方說不定就厭煩了,試想一下,誰會花大量的時間聽別人來來回回地說自己的一個優點呢?於是,布萊恩·崔西巧妙地轉移了話題,把話題轉向了這次談話的主題,介紹了自己的產品。聽了布萊恩·崔西的描述,那位總經理又詢問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之後,便愉快地在合約上簽了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並從中巧妙地讚賞他,讓他感到你的讚賞發自內心,真實誠懇。而且一定要注意恰到好處,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歡迎。
一天,約翰到一家鐵器廠去推銷鐵礦冶煉設備。他一見到該廠的總經理,就稱讚道:“經理先生,您知道您的姓名在勃羅克林是獨一無二的嗎?”
經理十分詫異地說:“不知道。”
約翰又說道:“今天早晨查電話簿找您的號碼的時候,發現整個勃羅克林就您一個人叫這個名字。”
“我還從來不知道這個呢。”經理驚喜地說。之後便與約翰談起了他的祖先和他的家庭。
經理饒有興致地談著,剛說完,約翰就稱讚起他的工廠來:“真想不到您擁有這麼大的鐵器廠,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家鐵器廠像這裏這麼幹淨、漂亮呢!”
聽到約翰的誇獎,經理自豪地說起了他在這個廠裏花的心血,並真誠地邀請約翰參觀工廠。整個參觀過程中,隻要有合適的時機,約翰總不忘記對經理由衷地稱讚幾句。後來,這位經理成為了約翰的一個長期合作客戶。
可見,“讚美是暢銷全球的通行證”。讚賞他人要真誠,也要恰到好處。適當的讚賞十分寶貴,話不一定多,但一定要適宜。正所謂“讚賞有術,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