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訴第二位教師:“你教的是普通的孩子。他們既不太聰明也不太愚蠢,隻有一般的智商、背景和能力,所以我們能預期的隻有普通的效果。”
在該學年結束時,“天才學生”的成績比普通學生領先很多。事實上,在這些學生當中根本沒有什麼天才學生,所有學生都是普通學生。惟一不同的就是教師對學生是否抱有信心。教師認為普通學生是天才,所以就把它們當成天才對待,而他們在老師的悉心培養之下也做得真像天才一樣。
請大家看一看曆史上出身寒微的富蘭克林。兄弟姐妹17人,他排行14。由於家境貧困,他隻讀了兩年書便在家幫助父親做蠟燭,12歲到印刷廠當學徒。雖然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長年利用空閑的時間自學。正是這種必勝的信念,使他後來成為了文學家、科學家、發明家、出版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他還參加起草了舉世聞名的美國《獨立宣言》。
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也曾被人看做是笨孩子。1895年,愛因斯坦報考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落榜,補習一年後第二年才考上,畢業後又無處就業。兩年後,正是這個落榜者在遠離學術中心的情況下,隻身闖入物理學領域,沿著他早在16歲時對於光線的獨特想象的思路,開創了非常難能可貴的科學研究。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他應用光的量子觀念成功地說明了波動理論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這個新的時空觀念對現代科學思想產生了決定性的巨大影響,是一個科學思想的革命和飛躍。這一偉大成果使他在1921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以上幾個成功者的例子說明,家境、學曆甚至智商都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成功者特點不一,但往往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自信,主動,喜歡不受束縛地獨立思考,具有刨根兒問底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於創新,敢於競爭和冒險,渴望自己勝過別人,工作起來專注而快速,情緒穩定,能控製自己,能仔細和別人交流等等。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必勝的信念。
堅韌是生命的脊梁
意誌堅定的人同樣也會遇到困難,碰到障礙和挫折,但即使他失敗,也不會一敗塗地、一蹶不振。
美國人向來做事急躁,這一民族性深受世界的公認。追根究底、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是社會發展巨大的動力源泉。然而,這種凡事求快的個性也是一個缺點,使其變成全世界最沒有耐心的人。戰爭時期,我們經常發現缺乏耐心是士兵們致命的弱點。他們不能沉著應戰,經常無謂地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中。
商場上也是如此。我們常常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簽約成交,太過於急功近利,時常不能從容地全盤考慮問題。由於缺乏耐心,急著想要得手,極有可能將重要的優勢拱手讓給那些願意稍作等待的競爭對手。
富蘭克林說:“有耐心的人,無往而不勝。”耐心需要特別的勇氣,對理想和目標全力投入,需要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精神。這裏所謂的耐心是動態而非靜態的,主動而不是被動的,是一種主導命運的積極力量。這種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源源不盡,但必須嚴密地控製和引導,以一種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執著,投入到既定的目標中,才具有人生價值。
唯有堅韌不拔的決心才能戰勝任何困難。一個有決心的人,任何人都會相信他,會對他付以全部的信任;一個有決心的人,到處都會獲得別人的幫助。相反,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缺乏韌性和毅力的人,沒有人願意信任和支持他,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做事不可靠,隨時都會麵臨失敗。
許多人最終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誠心不足或者沒有對成功的渴望,而是缺乏足夠的耐心。這種人做事時往往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做起事來也是東拚西湊、草草了事。他們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行為產生懷疑,永遠都在猶豫不決之中。有時候,他們看準了一項事業,但剛做到一半又覺得還是另一個職業更為妥當。他們時而信心百倍,時而又低落沮喪。這種人也許可能短時間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從長遠來看,最終還是一個失敗者。世界上沒有一個遇事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的人能夠真正成功的。
成功有兩個最重要的條件:一是堅定,二是忍耐。通常,人們往往信任那些意誌最堅定的人。意誌堅定的人同樣也會遇到困難,碰到障礙和挫折,但即使他失敗,也不會一敗塗地、一蹶不振。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問這樣的話:“那個人還在奮鬥嗎?”也就是說“那個人對前途還沒有絕望吧?”
如果對公司的前景作了種種慘淡的描述後,仍然不為所動,意誌堅決,同時,言談舉止之中能夠做到處處謹慎大方,並能顯示忠誠可靠、富有勇氣的個性,這樣的人才是許多大公司所推崇的。沒有這些品質,無論才識如何淵博,也無法得到老板的認同。
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亟需的人才,是意誌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奮鬥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體是那些天資一般、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資過人。”
這種說法代表了大多數管理者的用人標準:除了忠誠以外還應加上韌性。具有韌性的人能夠經受挫折,決心固然寶貴,但有時會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唯有借助韌性,方能長驅直入,無人能敵。成功,往往隻屬於不怕挫折、堅持到底的人。
一天,馬可去應聘某公司的推銷員,一大早就按照廣告上的地址找到了這家公司。沒想到,他一推開門,看見三名男子正坐在沙發上攀談閑聊。
馬可很有禮貌地問:“請問這裏是招聘辦公室嗎?”
“不好意思,這裏不是你要找的地方。”一名男子回答。
馬可愣了一下,回頭看了看房間號,說:“對不起,廣告上寫的就是這裏。”
“哦,麵試的時間還沒到呢,你等會兒再來。”另一男子說道。
馬可連忙問道:“那我可以坐下來和你們一起聊天嗎?”
又一個男子說:“勸你還是別等了,要聘的人已經招滿了。”
“可是明天才是招聘啟事上的截止時間。請您給我一個機會,聽聽我的自我介紹。你們會得到一個意外的驚喜。”
那三個男子相視而笑,說道:“行!那好吧。”
馬可以最簡短的話語表達了自己所有的情況及工作設想。
就這樣,馬可通過幾句話的測試被錄取了。其實,在他之前,已經有數百名遠道而來的應聘者被這簡短的幾句話打發走了。
永不屈服、百折不撓的精神是獲得成功的基礎。庫雷博土說過:“許多青年人的失敗都可以歸咎於恒心的缺乏。”的確,大多數年輕人頗有才學,具備成就事業的種種能力,但他們的致命弱點是缺乏恒心、沒有忍耐力,所以,終其一生,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他們往往一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難與阻力,就立刻退縮,裹足不前,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擔當重任呢?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為自己贏得美譽,讓周圍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裏,就一定會做成。
一旦你有了意誌堅定、富有忍耐力、頭腦機智、做事敏捷的良好名聲後,無論在哪裏,你都能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好職位。與之相反,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隻知糊裏糊塗地生活,一味依賴別人,那麼你遲早有一天會被人踢到一邊。
不畏挫折,直至成功
成功者同失敗者隻有一個重要差別,那就是不畏挫折。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應該自卑和逃避,不應該跪下來仰視那些成功者,他們也曾失敗過、沮喪過、自卑過。你與他們一樣,一生下來就被賦予同等的機遇、同等的成功權利。
喬治在做推銷員以前,是服裝店的老板。但是在美國經濟蕭條的那一年,人們的購買能力急速下降,很多私人店鋪都關了門,喬治也未能幸免。更糟糕的是,他還欠了幾萬美元的債務,房子和車子都典當了出去。一夜之間,他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跌到了穀底。
這時,他的一個朋友向他推薦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雖然他從來沒有幹過推銷,但他相信自己能夠幹好這份工作。
此時正值嚴冬,屋裏沒有暖氣,又趕上銷售淡季,老板隻給了他一張桌子和一部電話。
但他完全沒有在意這些,而是一門心思地研究如何做好自己的推銷工作。他有足夠的信心擊倒所有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果然,在他全力以赴工作了幾個月以後,銷售業績不斷地突破上升。一年以後,他不僅還清了貸款,贖回了房子和汽車,而且還開了當地最大的一家銷售公司。
每個人都無法逃避挫折。貧窮的人會遇到挫折,富人也會遇到挫折;不成功時會遇到挫折,有一定成就後也會遇到挫折。挫折就像影子一樣伴隨我們左右,防不勝防,人的成長總要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生存的挫折、情感的挫折、創業的挫折、商務的挫折、意外事故的挫折等不計其數,麵對這樣的挫折如何應對?是逃避,還是麵對,如果你處處逃避,我想你就沒有必要在這個世上生存,因為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無數你不願意看到的事實。如果你經曆了挫折,並且戰勝了挫折,那麼你得到的不僅是戰勝挫折本身,而且還學到了戰勝挫折的本領,如此發展,挫折也會離你而去。
成功者同失敗者隻有一個重要差別,那就是不畏挫折。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應該自卑和逃避,不應該跪下來仰視那些成功者,他們也曾失敗過、沮喪過、自卑過。你與他們一樣,一生下來就被賦予同等的機遇、同等的成功權利。
美國人希拉斯·菲爾德先生退休的時候已經積攢了一大筆錢,足夠過上富裕的日子。然而這時他又突發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鋪設一條連接歐洲和美國的電纜。隨後,他就全身心地開始推動這項事業。
菲爾德先生首先做了一些前期基礎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條一千英裏長、從紐約到紐芬蘭聖約翰的電報線路。紐芬蘭四百英裏長的電報線路要從人跡罕至的森林穿過,所以,要完成這項工作不僅包括建一條電報線路,還包括建同樣長的一條公路。此外,還包括穿越布雷頓全島共四百四十英裏長的線路,再加上鋪設跨越聖勞倫斯海峽的電纜,整個工程十分浩大。菲爾德使盡全身解數,總算從英國得到了資助。隨後,菲爾德的鋪設工作就開始了。電纜一頭擱在停泊於塞巴斯托波爾港的英國旗艦“阿伽門農”號上,另一頭放在美國海軍新造的豪華護衛艦“尼亞加拉”號上。不過,就在電纜鋪設到五英裏的時候,它突然卷到了機器裏麵,被弄斷了。
菲爾德心有不甘,他進行了第二次試驗。試驗中,在鋪好二百英裏長的時候,電流中斷了,船上的人們在甲板上焦急地踱來踱去好像死神就要降臨一樣。就在菲爾德先生即將命令割斷、放棄這次試驗時,電流又神奇地出現,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樣。夜間,船以每小時四英裏的速度緩緩航行,電纜的鋪設也以每小時四英裏的速度進行。這時,輪船突然發生了一次嚴重傾斜,製動閘緊急製動,不巧又割斷了電纜。
但菲爾德並不是一個在挫折麵前低頭的人。他又購買了七百英裏的電纜,而且還聘請了一個專家,請他設計一台更好的機器。後來,在英美兩國的機械師聯手情況下才把機器趕製出來。最終,兩艘軍艦在大西洋上會合了,電纜也接上了頭;隨後,兩艘船繼續航行,一艘駛向愛爾蘭,另一艘駛向紐芬蘭,在此期間,又發生了許多次電纜割斷和電流中斷的情況,兩艘船最後不得不返回愛爾蘭海岸。
在不斷的挫折麵前,參與此事的很多人都灰心喪氣了,公眾輿論也對此流露出懷疑的態度,投資者也對這一項目沒有了信心,不願再投資。這時候,又是菲爾德先生,又是他百折不撓的精神和他天才的說服力,使這一項目得以繼續。菲爾德為此日夜操勞,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決不甘心失敗。
於是,嚐試又開始了,這次總算一切順利,全部電纜成功地鋪設完畢而沒有任何中斷,幾條消息也通過這條漫長的海底電纜發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就在舉杯慶賀時,突然電流又中斷了。這時候,除了菲爾德和一兩個朋友外,幾乎沒有人不感到絕望的。但菲爾德始終抱有信心,正是由於這種毫不動搖的信心,使他們最終又找到了投資人,開始了新的一次嚐試。這次終於取得了成功,正是菲爾德,這種不畏挫折的精神,不斷地戰勝挫折,並最終創造了一項輝煌的曆史記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一些人,盡管麵對似乎不可能戰勝的挫折,卻都能努力設法不停地前進。這些人在前進過程中,技術日漸提高,力量不斷壯大,能力不斷上升,最終取得突破,而另一些卻在一係列困難麵前倒了下去。挫折不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每一個困難都是一次挑戰,每次挑戰都是一次機遇,戰勝困難就等於抓住了機遇。
保持麵對現實的勇氣
麵臨困境的時候,我們若能直麵絕境,就會激發重整旗鼓的勇氣。在絕望中默默地努力,默默地等待,希望就會升起。
許多人都夢想踏入微軟公司的大門,但是能成為微軟公司的員工,是何等困難!通常,微軟公司招聘員工要經過層層考核,前來應聘者必須要過五關斬六將才有機會得到被總經理麵試的機會。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有位年輕人就挑了一個該公司的非招聘期去自薦,總經理頗感興趣,便破例對他麵試了一次。
總經理本來以為這位年輕人會給他帶來驚喜,但是麵試過程中,年輕人的表現令人很不滿意,對於自己糟糕的表現,年輕人解釋說:“對不起,我準備得不充足。”總經理失望地搖了搖頭,示意他準備充足了再來麵試。
不久後,那位年輕人又一次敲響了微軟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門,前來麵試。這一次的結果仍然不好,但比第一次有了進步。
接下來,第三次、第四次,年輕人一次又一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一次又一次在總經理的婉拒聲中走出公司大門。
終於,在他第五次敲響總經理辦公室的大門後,他被留了下來。後來,他成了微軟公司的優秀員工。
一位哲人說得好:成功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敢於麵對現實、不怕失敗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或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曆——我們想對某件事情發表意見或提出建議,但最終卻沒有開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擔心或者害怕有人對我們的意見表示反對或諷刺挖苦。這些擔心和害怕使許多人失去了勇氣,打退堂鼓,也失去了很多可以成功的機會。
其實,我們的人生旅途就像一條大河,隻有不怕河中的滔滔巨浪,不怕在河中淹死,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眾所周知的老話:“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同時也失掉了信心,不能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喪失了反敗為勝的勇氣。”能否在失敗之後從它的陰影中走出來,繼續保持或者擁有清醒的頭腦,以堅強的信心重新麵對生活和自己的事業,這是一個人能否達到最終勝利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