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環境科技與環保產業(5)(2 / 3)

為加速環保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使之以潛在的生產能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必須發揮計劃與市場兩個優勢。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要充分利用市場機製推動環保科技成果的轉化。國家已經製定了專利法、技術合同法,國家環保局即將頒布最佳實用技術管理辦法,這是我們行動的依據。各種不同類型的技術市場也相繼開辦,技術中介服務,已經多渠道萌芽,這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通道,從目前來看有點散、亂、差。在這種形勢下,必須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予以導向。

環保產品市場多年來還比較活躍,但就環保技術市場而言還剛剛起步,比較分散,問題不少。國家環保局應考慮組建全國環保技術市場,這個市場必須由民間承辦,政府部門要加強領導,予以導向,但不參與經營,以防"一統就死","一管就完"的後果。環保技術市場的形成,可和環保科技信息服務係統,環保產業協會等民間團體、科研單位統籌安排。

(3)推行"科研、開發、生產、推廣"一體化的技術發展模式著眼於現有技術推廣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從長遠來看,有必要推行"科、工、貿"一體化的技術開發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科技成為市場競爭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因素這一目標。

我國環境科技體製的弊端在於科技與經濟、環境脫節。技工貿一體化是盡快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措施。結合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需要,逐步形成科研--開發--生產--信息--服務一條龍的經營體係。

當前隨著現代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由環境保護引發的全球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高效率、高效益、低汙染、低能耗的技術、工藝和產品正在發展。在這種形式下,盡快推行技工貿一體化是加快環保科技成果產業化跟上時代步伐的重要抉擇。

國家環保局應倡導和扶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企業及有關部門建立多種形式的生產聯合體,例如,美國的MK公司,既有科研,也有生產,也能承擔設計與施工,美國一些大的環境工程項目都是MK公司承擔的。

初步建議1.實施技術監督管理製度,改進運行機製在工作整體上,實行指導推薦和指令淘汰並舉的原則從科研管理的角度出發,科技管理是可劃分為科研計劃、成果管理二個階段,但在麵向全社會實行環保科技"行業管理"的情況下,有必要建立環保技術監督管理製度。

實行技術監督管理製度是依據技術標準,建立各種技術監督措施,對於各種生產行為的技術指標進行監督,確保國家技術標準的執行和實施。

在現行的環境管理八項製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應用技術的監督管理措施。有必要彙總而成為統一的製度體係。

在局內建立統一的技術監督管理機構,有利於維護技術管理的權威。

成立最佳實用技術領導小組辦公室(科技司、汙管司組成)。

把達標技術、潔淨技術、新成果推廣納為一體,統一實行技術監督。

2.進行宏觀管理,編寫"指南"根據環境管理等方麵的需要,提出推薦指南,作為篩選的指導性文件,推薦指南集中反映了國家現階段對實用技術的需求,這是開展最佳實用技術的基礎性技術文件。

進行技術評價時,應注意:

(1)劃分類別,按類別劃分技術領域,並提出具體的技術指標;(2)專項評價,彙集同類項目研究;(3)評價方式,從定性過渡到定量或專門檢測;由專家會議評審過渡到由技術評價中心與專家會議相結合;(4)指標確定,應與目前環境標準相結合。

建立完整的技術等級體係。可以設想,有以下幾個等級:

與一般標準相適應的達標技術;與超前標準相適應的潔淨技術;與國內急需技術相適應的適用技術;與國際水平相靠近的最佳技術;"三廢"資源化技術等。

3.著手於宏觀管理摒棄行政部門過分參與具體技術項目推廣的做法,推廣會本質上是技術依托單位的技術發布會和行政部門的名望相結合的產物。大部分實際上並不能達到其目的,必須有所限度。

宏觀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麵:

第一,製定環保技術的技術應用規範,編寫指南,作為環境管理的技術資料。

第二,建立技術應用的政策措施。目前,可在下列幾方麵探討:①對於新技術應用的鼓勵手段;②對於技術應用和擴散支撐體係建設的支持手段;③執行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的保證手段;④在一定情況下的行政強製執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