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技術改造,把汙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的技術(類似清潔生產技術),如稀氨水回收新工藝、熱解法回收利用甲醇精餾殘液技術等。
技術水平不高但能解決鄉鎮企業汙染問題的適用技術,如,土法煉硫環境保護技術等。
根據國外環境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向和國際形勢的要求,我國急需要解決和推廣的技術,例如,CFC替代技術、生物處理技術、二氧化碳治理技術。
根據國外經驗,根據以上編寫原則列出最佳實用技術推廣指南。
(2)逐步建立環保科技成果轉化的循環機製科技與經濟脫節,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全國約為30%,環保約為20%),是我國科技體製改革要逐步解決而至今尚未解決的重大難題。
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單是成果管理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環境保護發展戰略和環境科技發展規劃,是環保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
形成環保科技成果良性循環機製。圍繞重大環境問題(例如,脫硫技術、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等)組織進行攻關。但攻關後仍有一些問題要解決,如脫硫技術的經濟效益問題,廢渣處理問題仍要研究,有些要進行二次開發,有些問題仍需改進。要逐步形成研究、開發、設計、設備加工、安裝、生產、國內外銷售、服務一條龍良性循環機製,全部過程要形成高效協作的整體。
科研要走在前麵,要為環境管理、汙染治理、區域及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技術支持。要逐步把科學技術產品形成係列化和產業化。
國家環境保護局要指導科技單位製定與環保總體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科技規劃,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要掌握成果、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麵的技術優勢,能夠製定促進科技進步的各項政策,組織協調跨部門、跨行業的橫向協作,促進環保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3.最佳環保實用技術的發展要和科技體製改革相結合--向深度發展我國科技體製一直是條塊分割,經濟部門、科技部門、環境部門之間沒有根本的經濟關係,各自都有發展目標,但沒有聯係和製約。這種狀況形成了科研單位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形勢進行研究,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課題,這種狀況,形成科技研究項目散、亂和缺乏規劃組織和協調。在這種科技體製情況下,最佳實用技術的推廣缺乏有力的、持續的項目支持,使我國環境科技管理工作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
新的環境科技體製應是有利於發展經濟、有利於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有利於環境保護,促進我國經濟、科技、環境的協調,促進我國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1)強化宏觀調控功能根據國家科委要求:"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從管理具體項目轉變為加強宏觀調控職能,強化間接管理和服務,提高工作效率"。
過去的工作,總結起來,"抓項目",從項目的篩選、評審,到選定為最佳實用技術以後,幫助技術依托單位推廣,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圍繞著項目轉。
這種做法,沒有觸及現有的科技體製、市場體係,在沒有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下,這種模式很難再有成效,推廣工作很難深入進行。
必須轉變工作方向,把項目的篩選、評價交給市場去做,根據市場需求評價技術;不要局限於選出優秀的項目才來推廣,推廣工作同時應麵向未入選的項目;把具體某項技術的推廣會交給技術依托單位去做,不要介入具體的推廣行為,把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對技術推廣行為管理上來,做好對治理單位的技術服務體係建設。政府部門不僅有責任促進入選的先進技術更多地應用,同時有責任促進未入選的優秀項目也能更多地推廣。
(2)開展信息服務和技術中介加強全國環保科技信息網的建設,健全和完善全國環保科技成果數據庫,逐步建成以全國環保科技信息網為中心,以各省市環保部門為網點的全國環保科技成果查詢、檢索、服務網絡。這項工作涉及麵寬,有一定工作量,影響麵大。但這是少花錢,多辦事,避免低水平重複勞動的一件大事。
環保最佳實用技術數據庫,是全國環保科技成果數據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數據庫已有科技成果5000項。
在信息服務的基礎上,應組建最佳實用技術中介機構。中介機構是介於政府與企業之間,技術研究持有者和技術需求者之間,從事協調、服務、評價等活動的機構。
中介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信息發布;谘詢策劃;經濟、技術代理;資產、技術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