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環境科技與環保產業(2)(3 / 3)

大氣大氣研究專家們正在研究被激進生態主義者誇大的問題,即所謂的溫室效應。他們還進行另一項造成實際危險--臭氧層空洞--的研究工作。首先研究下述數字表明的現實問題:高空臭氧層濃度每下降1%,患惡性皮膚癌的人數就增加2%。在實驗室裏的實驗中,當重現高空太陽爆炸的壓力條件時,像氟利昂一類的氣體就會破壞臭氧分子。

氟利昂之類的氣體並非是破壞臭氧層的惟一因素。眾所周知,雷電--特別是大洋上空的雷電,以及火山爆發同樣會破壞臭氧分子。但是與會的各國政府和企業聽從了科學家們的勸告,認為不增加自然造成的危害較為明智。巴西航天研究所空間和大氣學協調主任沃爾克·柯爾霍弗肯定說:"控製這種現象的惟一方式是用其他惰性氣體替代氟利昂。"各國都在進行確保這種替代的努力。

對溫室效應的宣傳超過對臭氧層空洞的宣傳。溫室效應是一種科學假想,而對這種假想的疑問在增多。從定義上看,溫室效應並不構成一個問題。

城市在科學家們對未來的環境問題進行辯論的時候,世界上相當一部分人口,即居住在第三世界大城市的居民則麵臨著最現實和令人不安的環境災難。就這些大城市而言,災難論不僅是一種設想,而且確是日常的現實。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大城市的環境問題不能光指望任何先進的科學發明去解決。籌備1992年裏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大會的機構在巴西進行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表明,巴西和第三世界的大城市變得更加貧困。在巴西,城市的垃圾平均隻有3%得到適當的處理。這項研究還提醒說,到2000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大城市中有七個在第三世界。這是一顆定時炸彈,它的引信要比溫室效應和激進生態保護主義者誇大的其他可怕問題的引信短得多。那種對自然的宗教式崇拜使人們陷入混亂,更糟的是有助於將現實問題與生態神經衰弱引起的問題混淆起來。因此,存在著使保護自然的鬥爭陷入可笑地步的危險。

美國環境保護局改進科技工作

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周刊1994年8月8日刊登該刊駐華盛頓記者戴維·漢森的一篇文章,題為《環境保護局確定改進研究與發展工作的藍圖》,摘要如下:

美國環境保護局的研究和發展處要進行重大改組。長期以來環保局對它利用不足,而且最近提出的一些調查報告曾批評對它管理過嚴。現在研究和發展處要由國會重新授權並由環保局局長卡羅爾·布朗納予以改組。1994年7月27日舉行的聽證會上,布朗納對眾議院科學、空間和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說:"使我們的研究計劃充滿活力將是加強環保局科學質量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的目標不亞於在我國建立一個首屈一指的環境保護組織。"美國EPA改革科研機構委員會主席喬治·布朗也認為,環保局早該提高其科學質量了。

在20世紀20世紀70年代,美國環境保護局的第一批研究實驗室就像這個機構的其他科室一樣,是從其他機構中集合而來的。在過去20年中,又增加了一些實驗室來處理具體的環境問題和完成國會的委托。結果有大量的責任毫無計劃地分散給各實驗室。

美國環境保護局當前支持它對美國各地的39個實驗室和其他技術設施的管理工作;支持從實施各項服務工作到基礎研究的活動。實驗室分成3個獨立的小組。第一小組是研究和發展處的12個實驗室,4個評估室,4個進行應用和基本研究和提供技術支持的實地工作站。第2小組由9個計劃實驗室組成,它們支持環境管理的和短期的研究需要,如為遵守環保製度進行分析服務。第3組是10個地區性環境服務機構。這些機構提供技術支持來允許和管理環保局的10個地區機構的實施活動。

研究和發展處已提出申請,要求為其1995年財政年度的活動撥款5.71億美元,比目前撥款數差不多多3800萬美元。雖然國會撥款委員會已對提出申請的預算削減了一點,但是看來明年整個撥款數將仍然要高於1994年。

環保局的這些全國研究實驗室將集中研究健康與環境作用,人同環境接觸研究,減少危險的研究工作以及環境危險的評估。這種做法是根據卡內基科學、技術和管理委員會1993年對環保局提出的關於調整研究和發展處的建議而采取的。

增加科研經費建議進行的另外一個重大的改變是擴大環保局的機構外的研究活動。據布朗納說,環保局想要把明年局外的研究工作的經費從現在的2000萬美元增加到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