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的分類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和高濃度液體廢物。一般將固體廢物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主要指量大、麵廣的煤礦石、粉煤灰、鍋爐渣、硫酸渣、電石渣、鑄造廢型砂、采礦廢石和選礦尾礦、食品加工廢渣等。對這類廢物,應以開展資源化對策為主,預測資源化的合理途徑、投資及效益。
第二類是工業有害廢物。即含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性、易爆性的固體、半固體和除廢水以外的液體廢棄物,主要由有機化工、無機化工、醫藥、農藥、電鍍、油漆、塗料、印染、皮革、有色、紡織、石油煉製和炸藥等行業產生的有害廢棄物。對這類廢棄物,應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處理,開發低毒代替高毒的新工藝、新技術,預測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第三類是城鎮垃圾。指城市及其郊縣居民生活排放的垃圾和糞便。
第四類是放射性廢物。包括核設施、核技術和來自伴生放射性礦的資源開發利用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
我國的固體廢物產生量巨大,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累積堆存量已達60億噸,其中危險廢物約占5%,城市生活垃圾為1.46億噸,每年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固體廢物資源價值不低於250億元,全國有2/3的城市陷於垃圾重圍之中。而且每年工業固體廢物以六億噸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約為一億噸的速度在增長著。全國有兩百多個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據國家環保局預測,到2000年,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將達到9.8億噸,其中危險廢物將達9000萬噸,生活垃圾1.9億噸。
固體廢物也是寶目前,全國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除約40%被利用外,大部分仍處於簡單堆放、任意排放狀況,嚴重地汙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據1991年不完全統計,全國受固體廢物汙染的農田已超過兩萬公頃;全國排放到環境中的工業固體廢物0.3億噸,其中直接排入地表水體的有1181萬噸。
有害廢物管理是全球環境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一個突出矛盾。有害廢物多指固體廢物中具有毒性、反應性、腐蝕性、易爆炸性和易燃性廢物,我國目前產生量約為3000萬噸,不僅是資源的浪費,而且是水、大氣和土壤的重要汙染來源。因此,有害廢物的管理和無害化處置十分重要。
目前,我國已經把通過實施清潔生產以減少廢物產生列入工業可持續發展議事日程,把有害廢物管理與處理處置和利用研究列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之一。
到2000年,建立起全麵的科學的固體廢物和有害廢物管理機製;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得到良性發展;基本控製有害廢物的汙染。具體目標如下:
建立固體廢物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係,健全各級固體廢物管理機構,在示範城市建成廢物管理中心;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45%~52%,鄉鎮企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比1990年提高15~20個百分點;主要有害廢物的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20%,其中化學工業產生的有害廢物綜合利用率達50%以上。
為廢物最小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提供技術支持,分別建成廢物最小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示範工程,包括清潔生產、綜合利用、廢物交換和有害廢物集中利用、處理和處置示範工程。
吞噬生命的放射性廢物我國核技術發展較快,核電站也已起步,放射性廢物的安全管理和處置已成為公眾關注的重要環境問題。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放射性廢物的安全管理問題。國務院於1992年發布了《中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的環境政策》。
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國尚未編製出符合國情的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總體規劃;廢放射源的最終處置問題尚未解決,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的建設處於起步階段;部分煤炭開采和應用、化石燃料電廠運行、磷礦和某些較多放射性物質的伴生礦開采與綜合利用所產生的大量含放射性廢物的管理尚未形成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