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生態係統的平衡(8)(1 / 3)

人們為了追逐經濟利益,不當引進外來物種,是造成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最主要原因。據中科院植物所的調查數據,入侵我國的有害植物中,有58%是為了食用、藥用以及園林綠化、農業林業生產等目的引進的。

1901年,水葫蘆從原產地南美洲引入中國,被人們栽在水池裏觀賞,和人們相安無事。20世紀50年代,它被作為優良的青飼料,在全國推廣種植,迅速擴散到珠江流域、長江三角洲水網和雲南滇池等地滋生繁衍。水葫蘆很快就成為入侵地的優勢水生植物,泛濫成災:它的茂密植株遮蔽了陽光,奪去了水中的養分和氧氣,使許多原生物種消亡,它的瘋長還阻塞了河流航道。目前,我國每年用於治理水葫蘆災害的費用都在5億元以上,僅上海市一年就要從水體中打撈出80萬噸水葫蘆。

2002年6月,有關部門在海南省海口市首次發現危害椰子樹的外來害蟲椰心葉甲,一年後,這一蟲害已經蔓延到海南省的12個縣市,受害椰樹達46萬株,占全省椰樹總量的6.6%。有關部門為治理椰心葉甲蟲害已經花費了500萬元。

椰心葉甲蟲害肆虐海南正是由於有人違規從東南亞引進棕櫚科種苗引發的,這種小蟲的飛行距離隻有300米~500米,如果不是借助人力,根本無法漂洋過海抵達海南島。

外來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損失達574億元。

它們或許是一群不速之客,悄悄溜進了我們的家園;它們或許是我們請來的“貴賓”,大搖大擺跨進了國門。今天,有害外來生物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在我國繁衍擴散,由此造成的災害日益頻繁。

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字,目前已有16種外來物種在我國形成嚴重危害,僅這些外來物種每年入侵的林地麵積已達150萬公頃,農田麵積超過140萬公頃,由此造成的農林業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已達574億元,相當於海南省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一些入侵物種還是新的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例如原生於北美的豚草,目前已入侵到我國15個省市區,每年一到豚草的花期,它的花粉就會導致花粉過敏症人群中爆發流行枯草熱病。

入侵物種給我國帶來的更大災難,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能夠成功入侵的外來物種,往往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一旦在新的滋生地擺脫了人類的控製和天敵的製約,就會出現爆發性的瘋長,排擠本土物種,形成單一優勢種群,最終導致滋生地物種多樣性、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喪失。

飛機草對海南島生態環境的損害就是一個例子。海南島地處熱帶,生物種類豐富,是我國生物資源寶庫。但現在,隻要是飛機草入侵的地方,其他本地物種就很難生長,原因是飛機草能產生有毒物質,使昆蟲不敢食用,同時還抑製了其他植物的生長。因此,飛機草從東南亞地區傳入海南後,很快就泛濫成災,侵占了大量的農田,使海南島的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威脅。

根據國家林業局的調查,迄今為止,我國已發現外來有害植物107種,外來害蟲32種,外來病原菌23種,這些有害外來物種已經入侵了我國大多數生態係統,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心腹之患。

合理利用外來生物資源大有可為

過去,海南的農民把飛機草砍來堆積綠肥,沒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害草;現在,農民習慣了使用化肥,沒有利用價值的飛機草不受限製地生長,侵占了農田,就成為了農民的敵人。

海南農民與飛機草的恩怨故事表明:外來生物既能給我們造成危害,也有可以利用的價值。

20年前,我國從美國引進大米草,用於防浪護堤、保護灘塗不受海水侵蝕,但由於它的繁殖力極強,很快覆蓋了我國東南沿海的大片灘塗,導致人們始料未及的後果:大米草滋生地航道淤塞、灘塗養殖受阻、海洋生物大量窒息死亡,大米草因而被冠為“食人草”。今年年初,上海壽祺多糖食品研究所的專家變害為寶,成功地完成了從大米草中提取多糖的研究課題。大米草多糖可廣泛用於多糖類藥物、飲品、食品添加劑、無公害農藥、飼料生產。據測算,這項科研成果用於工業化生產後,僅福建寧德市現有的50萬畝大米草,每年就可提取1.5萬噸大米草多糖,年創產值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