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生態係統的平衡(7)(1 / 3)

次年,牧豐養殖加工公司從那家農研所購得福壽螺種,在公司院內以植物嫩葉試養,這一“新項目”大獲“成功”,而且得到數量極大的螺種。

1991年9月,“牧豐”租用了該鄉正華村、憲家村的103.8畝稻田,將試養成功的福壽螺種投放在這些田中進行人工淨養,每畝放幼螺20萬~30萬個。當時,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種以植物為食物又繁殖力極強的螺螄可能會危害周邊稻田產量。“牧豐”的說法是:福壽螺是熱帶生物,在重慶這樣的高緯度地方過不了冬,根本不可能泛濫成災。

由於螺螄出口受阻,1992年“牧豐”放棄養殖,將養螺的水田還給農民種水稻。雖然歸還之前,“牧豐”組織人力將田裏的大螺螄撿幹淨了,但小螺螄並未撿幹淨,同時,冬季過後福壽螺並未被凍死。

1993年,農民種下稻秧後,秧葉大部分被蠶食幹淨,造成這100多畝田當年幾乎顆粒無收。

福壽螺是怎樣傳播開來的呢?“牧豐”在該村養螺時暴發過一次山洪,大水衝進“牧豐”租賃的水田,將許多螺螄衝走,有的被衝進下麵的稻田,有的衝進了劉家堰。因為養殖場就在保安中心校附近,該校的學生因好奇在田邊撿拾福壽螺拿到別處玩,玩過後隨手亂扔,這部分螺螄爬進田裏,使得其他稻田也有了福壽螺。另外由於福壽螺能自行爬走,從緊鄰的稻田四散傳播也是一個途徑。到1996年,福壽螺已經蔓延擴散到當時保安鄉的12個村、64個社。現在,村裏已有400畝田受到福壽螺侵害,這些稻田年年減產10%~20%。前幾年村裏每年有城裏人來收好幾次福壽螺,每斤五六毛錢,收的人說城裏有人喜歡吃這種螺螄,當時農民們撿拾福壽螺的積極性很高。後來,收螺螄的人來的次數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低,今年降到一兩毛一斤,還挑三揀四的,可能這種螺螄並不好吃,城裏人也吃厭了。沒人收,但螺螄還得撿。

目前福壽螺主要在原保安鄉境內成災,受災麵積約4700畝。此外,全縣約40萬畝稻田都出現了福壽螺的蹤影,隻是由於控製得好沒有成災。據當地村民講,1993年承包田裏出現福壽螺,剛栽下的稻秧嫩葉被螺螄啃食得殘缺不齊。剛開始沒經驗也沒去管它,結果秧苗大量死亡,補栽又錯過季節,秋收時稻穀減產50%。第二年吸取了教訓,將農藥噴進田裏後再栽秧,沒想到農藥根本殺不死這些害蟲,結果這年糧食又減產。第三年插秧前,家裏的所有人包括老人小孩齊上陣,到田裏將螺螄撿拾出來挖坑埋掉。不料撿起來的隻是大螺螄,米粒大小的幼螺根本發現不了,秧苗還是被啃。沒辦法,被啃多少就補栽多少。這邊不停地栽,那邊不停地啃,到後來還是有部分秧苗錯過季節不能存活,造成減產13%左右。到現在,承包田年年保持這樣的減產“紀錄”。目前農民們對這種害蟲恨之入骨,螺螄撿上來後先是用腳挨個踩碎,由於太多,踩也踩不完,就幹脆挖坑將它們活埋。後來挖坑挖累了,大家就把它們倒在幹處讓太陽曬死。

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陳玉成說,石柱縣曾發生過福壽螺入侵事件,受災麵積150公頃,造成的農作物產量損失達20%以上。

目前,當地對外來物種危害的認識還極大地局限於病蟲害和雜草等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這一層次上,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重視外來物種對當地自然生態係統的改變和破壞;由於沒有重視,外來物種在重慶市的分布及危害至今未展開大麵積普查,盲目引種過多且多以經濟效益為目的,引種前幾乎沒有或缺乏對引進種潛在危害的評估,同時缺乏對引進物種對當地自然生態係統影響的研究和長期監測。

生物入侵,“客人”打敗“主人”

“鬆材線蟲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森林病害,樹木感染鬆材線蟲病一個多月即可致鬆樹死亡,被稱為鬆樹的“癌症”。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發現鬆材線蟲病,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短短10多年時間,鬆材線蟲病猖獗成災,蔓延至江蘇、安徽、廣東、浙江、山東等省,眨眼之間,大片大片的鬆樹被鬆材線蟲病害得枯萎死亡,造成1600萬株鬆樹死亡,受鬆材線蟲病侵害的森林麵積達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8.2億元。目前鬆材線蟲病在我國已直接威脅到全國5億多畝鬆林,並危及到黃山、張家界等著名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重點生態區域的安全。

我國過去沒有的美國白蛾、水稻象甲、鬆材線蟲等危險性病蟲已在我國發現,據調查,這些病蟲可能在發現之前的四五年甚至10年前就已傳入。到1986年當鬆材線蟲導致20萬株鬆樹死亡時,人們才理解撥款防治的必要性和認識到植物檢疫工作的重要性,但為時已晚,鬆材線蟲的疫情效應至今也難以消除,仍是我國鬆樹的大敵。

據專家介紹,外來物種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入侵目的。一種情況是請來的“客人”變成了“入侵者”。如為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生態保護等目的,引進某一物種,到最後卻無法加以控製,導致外來物種泛濫成災;另一種情況則是以“偷渡”方式完成擴散的。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的聯係不斷增強,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許多生物自己漂洋過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種泛濫成災,成為“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