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地球體檢報告——拯救多災多難的地球(2)(1 / 2)

海嘯:巨大的“水牆”

海嘯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造成的海麵惡浪,並伴隨巨響的現象。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自然力。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裏,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可能遠達500到650公裏,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極具危害性的“水牆”。

海嘯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們可以想象:劇烈震動之後不久,巨浪呼嘯,以摧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築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後,海灘上一片狼藉,到處是殘木破板和人畜屍體。地震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隻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製它們的發生。

知識鏈接

·所謂自然災難·

自然災難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難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難;也有地麵沉降、土地沙漠化、幹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難;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汙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難。

人類造成的破壞——地球之傷

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曾經說過:“由於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於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人類生活的地球已經危機四伏……”的確,自工業革命後,工業文明帶給人類最大的實惠就是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和飛躍,人們最大限度的榨取掠奪地球資源,根本未意識到有限的地球時代的到來……

人口“膨脹”

人類活動是導致地球係統變化的重要因素,除了影響地球外,人類活動也對自身產生不利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健康狀況以及不得不適應環境變化上。隨著地球人口的繼續增長,我們產生並承受的影響將進一步被放大。2007年,世界人口突破60億大關,成為人類曆史上城市人口數量第一次超過農村的年份。60億人不得不為有限的資源展開競爭,其中包括水、食物以及燃料。一些科學家表示,我們已經達到地球所能承受的極限,為了人類以及地球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控製人口增長。

被汙染的大氣

大氣汙染物目前已知的約有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並且以後者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越高,汙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人類體驗到的大氣汙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隨後逐步發現了對工農業生產的各種危害以及對天氣和氣候產生的不良影響。人們對大氣汙染物造成危害的機理、分布和規模等問題的深入研究,為控製和防治大氣汙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海洋“死亡區域”擴大

所謂的海洋“死亡區域”是指溶氧量陷入枯竭的地區,很多魚類、甲殼類動物以及其他物種無法在這裏生存下去,例如墨西哥灣。近些年來,海洋“死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這些令動物窒息的區域是由大量肥料經河流進入海洋導致藻類瘋狂繁殖形成的,藻類消耗了所有的氧。

擴展閱讀

·珊瑚陷入危機·

有“海洋雨林”之稱的珊瑚礁是至關重要的海洋生物棲息地。最近幾十年,從加勒比海到大堡礁的珊瑚礁一直慘遭過度捕撈、汙染、疾病、水溫升高以及海洋酸化迫害。海水酸性提高是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然所致,隨著酸性海水上升,珊瑚蟲和其他動物用於構建骨骼的礦物質慘遭溶解。一項研究發現,截止到2050年,單是海水酸性提高便會讓當前絕大多數珊瑚棲息地由於酸性過高抑製珊瑚礁成長。